论全域旅游的“四重四轻”

来源 :旅游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GDGJ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域旅游的概念自提出以来,有关全域旅游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掀起了发展全域旅游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热潮。基于全域旅游研究相对滞后于实践的事实,导致全域旅游实践热背后对于其本质理解的不足。笔者在主持编制若干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感觉到各地在推进全域旅游实践方面还存在重“牌”轻“路”、重“创”轻“治”、重“行”轻“知”、重“纵”轻“横”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和反思。
  一、全域旅游的牌與路
  各地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牌”积极性很高,希望像国家5A级旅游景区那样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但是,全域旅游本质上是供给侧的概念,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已有学者对全域旅游“牌”与“路”的关系进行了辨析。从理性角度,“牌”固然重要,但是更应该重视“路”。笔者在编制全域旅游规划过程中尝试总结的包括“融(合)、整(合)、联(动)、协(同)、共(享)”等五大发展路径,可以作为各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践的参考。第一,融合发展,这源于旅游资源的非旅游功能性,因为旅游本来就应该是融合的、渗透的。“旅游+”和“+旅游”是全域旅游融合的基本实现方式,包括“旅游+产业与行业”“旅游+城镇与乡村”“旅游+消费与市场”“旅游+信息与技术”“旅游+战略与平台”。第二,整合发展的实质就是将旅游发展要素形成有机联系的空间整体和产业整体,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其中,又包括核心整合、平台整合、廊道整合、IP整合等。安徽宣城“皖南川藏线”、黟县徽黄旅游集团,就是廊道整合和平台整合的典型实践案例。第三,联动发展包括内部联动和外部联动。内部联动是指通过完善旅游要素体系和公服体系,使目的地成为一个整体。外部联动是指通过与外部空间的互动,形成更加广阔的区域旅游合作格局。第四,协同发展是前面3个发展路径的根本保证,没有旅游发展主体的协同,便无法形成融合、整合和联动的局面。通过管理协同、经营协同、营销协同、规划协同,协调好全域旅游发展的利益关系,推进全域旅游治理现代化。第五,共享发展就是要发挥旅游业富民强地方的作用,着力推动旅游普惠民生。通过创造旅游休闲便利条件,形成旅游业发展、人民群众致富、宜游贫困村精准脱贫和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满意度提高的多赢局面。
  二、全域旅游的创与治
  自2016年起,原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两批共505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但是从2019年验收情况看,仅有71家单位创建成功。因此,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心态上不能急,需要有耐心。按照笔者理解,全域旅游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高级状态,应该在遵循旅游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区域旅游向全域旅游状态迈进。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全域旅游的治理,这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全域旅游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建立其协调不同旅游发展主体之间关系的体制机制,重点是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第一,创新全域旅游管理体制。首先,党政统筹是核心,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旅游管理部门的产业协调和产业促进职能,发挥其对相关涉旅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形成全社会办旅游、多部门促旅游的局面;其次,是积极探索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功能区管理体制,包括旅游集聚区、国家公园等的管理体制;再次是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的管理作用,实现行业自治。第二,创新全域旅游经营机制。通过组建区域级旅游发展投资公司(集团)、发挥区域内大型涉旅企业的作用、支持和鼓励本土民营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等措施,处理好整体旅游经济收益的分配问题。安徽省黟县通过组建徽黄旅游集团,加强了对县域范围内本底资源的控制,形成县域旅游整体“一盘棋”的格局,推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旅游的组织化也是全域旅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空间组织化、管理组织化和经营组织化。空间组织化就是通过规划引导,形成乡村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旅游的融合,构建乡村旅游集聚区;管理组织化就是构建起“自下而上”的以协会为主体的自组织管理制度;经营组织化就是通过引入大型旅游企业或者组建集体型旅游市场主体实现乡村旅游“自上而下”的经营机制。
  三、全域旅游的行与知
  全域旅游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顶层设计,需要在全面把握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推进实践工作。但是从各地情况看,全域旅游的实践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有些地方为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忽视市场需求规律,盲目选址建设高大上的旅游集散中心,其结果是集散中心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有些地方为了达到创建的目的,不遵循旅游发展规律,大肆圈地盲目上马相关旅游项目,造成土地资源和投资的浪费。在创建的过程中,重视硬件建设,忽视环境美化、社区好客度提升等软环境建设。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还在于对全域旅游的认知不足,缺乏能力建设。全域旅游发展能力建设的核心在于增强对旅游发展价值的理解、对旅游发展规律的把握、对旅游发展门槛的认知。第一,增强对旅游业发展价值的理解。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发展旅游业,关系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以达到“城镇靓、乡村美、生态优、产业旺、文化兴、居民富、游者悦”的目标,由此增强发展旅游的信心和决心。第二,提高对旅游业发展规律的把握。旅游业发展是有规律的,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研究,做到“四个制宜”,即“因势制宜、因时制宜、因市制宜、因地制宜”,核心就是发展市场需要的旅游,发展适合自己的旅游,发展自己能做的旅游。第三,加强对旅游发展门槛的认知。在发展全域旅游和旅游招商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旅游发展的多方面门槛,包括资金门槛、政策门槛、市场门槛、智力门槛、技术门槛、管理门槛等,做到理性决策。
  四、全域旅游的纵与横
  在旅游业发展新阶段,旅游要素体系分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观光旅游时代,以“游”为代表的旅游景观产业处在整个旅游产业链条的顶端,其他“行、住、食、购、娱”等要素都围绕“游”而存在,是一种纵向的垂直分工关系。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需求朝着休闲、度假、体验等方向转变,旅游六要素之间形成新型水平分工关系,即每一个要素都可以成为核心吸引物,从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发展。从实践看,旅游要素纵向垂直分工的理解仍然占主导,突出表现为重视景区建设,忽视或者不够重视其他要素的发展和带动。因此,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要充分重视和形成横向水平分工的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做大做强六大要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成为独立的吸引物。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催生下,民宿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相关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以莫干山为例,如果说莫干山的民宿一开始是依托于莫干山风景区而存在的,那么到了今天,民宿已经成为独立的吸引物,形成与景区相得益彰的水平分工关系。因此,按照这种逻辑,现在的民宿已经不再是游的配套,其本身就是休闲度假产品。同样,行、食、购、娱等也可以成为旅游核心吸引物,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安徽宣城“皖南川藏线”通过发展自驾旅游,带动了4个区县乡村旅游要素的整合,形成全域旅游格局。陕西省袁家村做足“吃”的文章,带动乡村旅游大发展,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安徽省芜湖市通过引入方特系列主题乐园,城市旅游发展成效明显,芜湖市也因此有了“欢乐芜湖”的城市旅游品牌。总之,各地在继续按照传统纵向垂直分工体系完善旅游产业要素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和理解横向水平分工,按照水平分工思维,遴选区域旅游发展核心要素,并将其做细、做精、做透、做足,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突破点。
  [本文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F2018D59)资助。]
  (第一作者系该院副院长、教授,第二作者系该院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19-12-19)
其他文献
主持人: 谢彦君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經过最近20多年的发展,旅游体验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旅游体验为理论指导的产业实践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旅游体验相关的理论范畴和命题的积累也越来越丰富。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这一研究推向理论范式创新这一新的境界,是本期笔谈主题定位的初衷。  参与本期笔谈的作者,绝大多数曾在旅游体验研究领域提出过明确的理论主张,这些观点或赞同,或反对,或
期刊
引用格式:胥兴安, 杜建刚, 王璐琪. 群体服务失败下群体愤怒情绪相似度对抱怨意向影响——群体识别和群体效能的双中介作用[J]. 旅游学刊, 2021, 36(6): 27-44. [XU Xing’an, DU Jiangang, WANG Luqi. Influence of group members’ anger similarity on complaint intention unde
期刊
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摒弃了物质空间决定论观念,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倡导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城市发展呈现出“文化转向”的趋势更为明显,世界各大洲或地区纷纷启动了文化城市品牌创建和评选活动。自1985年“欧洲文化城市”(于1999年更名“欧洲文化之都”)评选启动以来,“阿拉伯文化之都”于1996年、“美洲文化之都”于1997年先后启动,成为世界范围
期刊
[摘 要]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利益相关者间的信任和利益关系结构效应有关。文章以北京市爨底下村为例,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通过对3个网络(信任关系网络、利益关系网络、信任利益关系交互网络)的纯网络结构效应和行动者关系效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网络紧密度效应看,爨底下村信任和利益两个网络紧密度效应均比较高,但信任与利益交互网络的紧密度效应则比较低;(2)从网络传递性效应看,爨底下
期刊
[摘 要]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关系是洞悉旅游地社会空间发展演化本质的重要依据,宗教旅游地利益主体多维,为辨析复杂社会空间关系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场域。文章以九华山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梳理关联概念构建分析框架,采取定量结合质性的研究方法,对宗教旅游地利益相关者权力-利益关系格局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的外在结构和利益诉求-认知权力的内在成因共同构成了权力-利益关系的分析框架;利益诉
期刊
[摘 要]旅游业是由多个旅游支持行业构成的旅游行业网络,具有与生俱来的关系属性。面临“由旅游业内部单一主体驱动转向跨行业多元主体共同驱动”这一重大变革,如何构建有效的网络关系以获取或控制旅游资源是突破企业成长瓶颈的关键问题。该研究以2006—2016年旅游及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聚焦于连锁董事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索网络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基于不同战略导向提炼网络背景下企业行为路径及其
期刊
主持人:张凌云 《旅游学刊》执行主编,教授  从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发现,最早系统性提出“全域旅游”理论体系的是发表在2013年第3期《人文地理》上的“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作者:厉新建、张凌云、崔莉)一文,该文的理论框架来源于2011年5月前两位作者所做的《绍兴全城旅游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四新八全”,后在“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研究”课题中将“全城旅游”改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传播过程理论的4个维度作为评价框架,在整合多位学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产品的特点,构建了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的维度、指标影响网络关系图。研究表明:(1)旅游产品在线评论的信息内容是影响其可信度最重要的维度,而信息内容的客观性、详尽性更是在线评论可信度的决定性因素;(2)在线评论者身份被认同
期刊
引用格式:张宏梅, 吴文秀. 基于融入平台的顾客融入概念化及实证分析[J]. 旅游学刊,2019,34(2):37-47. [ZHANG Hongmei, WU Wenxiu. Customer engagement conceptualizatio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A case of tourism mobile platforms[J]. Tourism Tr
期刊
[摘 要]良好景区治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尤其应重视社区的力量,民间自组织作为社区参与的重要组织形式更是不容忽视。该文以自组织理论作为核心理论研究框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在实地调研和个人访谈的基础上,对白洋淀景区及其中船工自组织的形成、发展及演化的过程进行了梳理,研究了民间自组织形成需具备的前提条件、动力机制、内部治理机制以及参与景区治理体系的方式。研究表明,民间自组织参与景区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