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比较庞大,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较多。所以,为了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效率,生物教师应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1问题导学法的特点
1.1问题为主线
“问题”是问题导学法的核心及主线,是作为居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教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载体,是连接师生间的桥梁。在实施问题导学法的环节中,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它所提出的问题不同于课上提出的简单问题,而是以问题为基础,设计一系列层层递进具有逻辑性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而掌握新知。其中问题的提出要具备有效性、引导性、启发性。要注意问题表述是否清晰、指向性是否明确、学生能否回答出来等相关内容。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的能动性,强化自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打破认知的局限性,从而解决问题。
1.2学生为主体
与传统教学不同,现代教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问题导学法中,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学法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此外,在遇到困难时,学生可以相互探讨,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在自主实践时,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时,需要相互之间进行协作学习。这些过程均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它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均衡培养和发展,使学生能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状态和更为合适的学习方法。
2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
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教学选择的教学方式则是将核心问题带入到情境中来呈现教学内容,以及适当提供互动环节活动。创设合适的情境包裹核心问题,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让课堂教学更趋于科学性。设计适当的互动活动环节,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对学习内容核心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中“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课之前,确定本节内容的核心问题——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根据核心问题,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四人一小组,按照自己组的想法和自己组拥有的材料进行模型制作。课堂教学开始时进行小组展示,通过这个制作过程让学生具体感受DNA分子结构,对制作最精美的作品颁发优秀奖(精美笔记本),其他作品小组颁发鼓励奖(书签)。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模型,小组交流思考制作模型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比如为什么DNA的结构是双螺旋,而不是单链或者其它结构?第一个双螺旋模型制作者是谁?他们是怎么构建的?为什么这么构建?带着问题一起学习“DNA分子的结构”。由学生制作DNA模型感受DNA结构,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再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2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思维
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例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某段文字,找出其中表述错误的地方”,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目的有准备的去思考问题,寻找段落中的错误之处,利用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使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教师还可通过搜集各种资料,来探寻更多可以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学生应该有质疑的勇气。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提问不只是教师的权利,也是学生的权利,让学生明确教师不是权威的,书本也不是万能的,都会有发生错误的情况,希望学生能及时、勇敢的说出教师的错误之处,帮助教师及时改正。且“质疑”与成绩无关,学习差不代表不可以“问题提出”。有疑就问,不要因为其他学生不问,就有从众心理跟着不问,这样的做法不会让自己有丝毫的提高。
2.3用问题引导预习
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预习阶段,教师要利用问题导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预习。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学生的预习阶段,教师要通过问题作为一个预习的引导线索,让学生通过这个线索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这个线索可大可小,可细可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进行不同线索的引导。例如,在讲解“基因和染色體的关系”这一章节的过程中,导言中提出的问题是“基因在细胞中究竟有没有物质基础?孟德尔所假设的颗粒状的因子是不是物体的实质?如果是的话,存在于细胞中的什么位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之后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自己的看法回答。然后,可以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八个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预习之后可以用自己的话将这两个概念解释清楚。在进行“分析减数分裂中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看懂这个实验,并得出自己所理解的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明白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高预习的质量,避免学生读完文字知识就以为预习完毕。
3结束语
总之,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可以非常好地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高中生物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思维,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祝香 . 高中生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读书文摘(中),2017(4):60.
[2]陈香. 科学探究中如何指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J]. 教育科学论坛,2014 (12):21-23.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409000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1问题导学法的特点
1.1问题为主线
“问题”是问题导学法的核心及主线,是作为居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教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载体,是连接师生间的桥梁。在实施问题导学法的环节中,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它所提出的问题不同于课上提出的简单问题,而是以问题为基础,设计一系列层层递进具有逻辑性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而掌握新知。其中问题的提出要具备有效性、引导性、启发性。要注意问题表述是否清晰、指向性是否明确、学生能否回答出来等相关内容。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的能动性,强化自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打破认知的局限性,从而解决问题。
1.2学生为主体
与传统教学不同,现代教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问题导学法中,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学法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此外,在遇到困难时,学生可以相互探讨,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在自主实践时,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时,需要相互之间进行协作学习。这些过程均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它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均衡培养和发展,使学生能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状态和更为合适的学习方法。
2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
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教学选择的教学方式则是将核心问题带入到情境中来呈现教学内容,以及适当提供互动环节活动。创设合适的情境包裹核心问题,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让课堂教学更趋于科学性。设计适当的互动活动环节,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对学习内容核心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中“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课之前,确定本节内容的核心问题——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根据核心问题,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四人一小组,按照自己组的想法和自己组拥有的材料进行模型制作。课堂教学开始时进行小组展示,通过这个制作过程让学生具体感受DNA分子结构,对制作最精美的作品颁发优秀奖(精美笔记本),其他作品小组颁发鼓励奖(书签)。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模型,小组交流思考制作模型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比如为什么DNA的结构是双螺旋,而不是单链或者其它结构?第一个双螺旋模型制作者是谁?他们是怎么构建的?为什么这么构建?带着问题一起学习“DNA分子的结构”。由学生制作DNA模型感受DNA结构,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再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2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思维
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例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某段文字,找出其中表述错误的地方”,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目的有准备的去思考问题,寻找段落中的错误之处,利用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使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教师还可通过搜集各种资料,来探寻更多可以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学生应该有质疑的勇气。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提问不只是教师的权利,也是学生的权利,让学生明确教师不是权威的,书本也不是万能的,都会有发生错误的情况,希望学生能及时、勇敢的说出教师的错误之处,帮助教师及时改正。且“质疑”与成绩无关,学习差不代表不可以“问题提出”。有疑就问,不要因为其他学生不问,就有从众心理跟着不问,这样的做法不会让自己有丝毫的提高。
2.3用问题引导预习
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预习阶段,教师要利用问题导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预习。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学生的预习阶段,教师要通过问题作为一个预习的引导线索,让学生通过这个线索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这个线索可大可小,可细可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进行不同线索的引导。例如,在讲解“基因和染色體的关系”这一章节的过程中,导言中提出的问题是“基因在细胞中究竟有没有物质基础?孟德尔所假设的颗粒状的因子是不是物体的实质?如果是的话,存在于细胞中的什么位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之后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自己的看法回答。然后,可以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八个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预习之后可以用自己的话将这两个概念解释清楚。在进行“分析减数分裂中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看懂这个实验,并得出自己所理解的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明白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高预习的质量,避免学生读完文字知识就以为预习完毕。
3结束语
总之,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可以非常好地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高中生物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思维,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祝香 . 高中生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读书文摘(中),2017(4):60.
[2]陈香. 科学探究中如何指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J]. 教育科学论坛,2014 (12):21-23.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40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