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墙拾趣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墙
  在法国马赛卡斯特拉纳地铁站内,有一道神奇的绿墙轰动了整个马赛市。原来这是一道不寻常的“魔墙”——音乐墙。当人们经过时,它会发出一阵阵伴随脚步节奏的乐曲,而每一动作都会发出不同的旋律。
  “魔墙”的发明者是29岁的法国作曲家雅克·塞拉诺。为了保留其最初的设计思想——通过运动在空间产生音乐,雅克给这道墙取了个名字叫“空间乐器”。雅克自称是个雕琢空间的音乐家。他认为音乐墙不属传统乐器的范畴。一般来说,演奏传统乐器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技巧,而音乐墙人人皆可胜任。行人既是音乐的演奏者,又是音乐的欣赏者;他们虽能产生音乐,但无法控制其内容。他们是半个乐队指挥,半个演奏者。
  这道音乐墙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才得以实现的。在计算机内的存储器内储存各种基本乐符、短句,构成一个作曲系统。当行人——听众——演奏者经过音乐墙时,编成一组根据行人通过墙前的行走节奏而定的音乐,而最终的作品完全取决于处理信息的程序。它会在作曲家预先确定的范围内任意产生一段乐曲,而作曲家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旋律。
  现在,雅克又在酝酿一个新的设计方案;舞蹈墙。舞蹈墙将以音乐墙为基础,再将音乐转化为舞蹈。不久的将来,舞蹈家可以在墙前成为舞蹈编制者。
  
  会说话的墙
  在英国威尔士肯费格希尔一家700年历史的小酒店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店主人听到墙内传出了人的说话声和音乐声。电气工程师约翰·马克和工业化学家艾伦·詹金斯在一天晚上,小酒店关门后,终于把墙内的音乐录了下来。这声音十分清楚,是男人的说笑声和风琴演奏的乐曲。麻烦的是从墙里录下来的话语是一种已被遗忘了的威尔士方言。据马克说:数百年前把声音录进墙里去是办得到的。如果能确定是哪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话,就能够确定说话的年代。据詹金斯推测,这些墙之所以能够留住過去的声音,是因为墙的材料里的一种硅和铁盐的混合物,跟录音磁带上的材料一样。
  马克和詹金斯准备把磁带的声音再放大,然后进一步进行试验。他们说,一旦试验成功,就能迅速确定这些墙是否录下了中世纪骑士和旅行者的欢声笑语。
其他文献
艺术歌曲(34部):  献给黑夜的女儿  蝶恋花  幽梦  雪花  雨巷  酸枣树  易水歌  曙光  春的歌  今夜与你离别——示儿  有些灯火  九月  海子詩三首  雪花的快乐  境之妙语  我等候你  山中  觅  喝火令·记梦  偶然  水调歌头  明天·不  绝句  安慰  点绛唇  鹊桥仙  献词  一剪梅  系一根心弦  走吧  垓下歌  微雨丁香  忆秦娥  潇湘夜雨    合唱
期刊
一把座椅、一把手风琴、正襟危坐的表演方式似乎是人们对于手风琴表演根深蒂固的传统印象。然而,这种印象却在5月1日晚上海师范大学东部礼堂举行的一场交互着电声与视频、时尚与光影律动,青春动感的“春之流行”手风琴专场音乐会中,得到了彻底颠覆。颠覆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2009全国手风琴邀请赛的主办方——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春之流行”,这支成立仅一年的手风琴乐团,如今已然成为了全国师范院校手风琴专业的梦幻
期刊
中国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刘月宁教授5月4日在加爾各答与印度著名桑图尔演奏家达伦·巴塔查亚举行了联合音乐会。这是中国扬琴与印度桑图尔在印度进行的首次对话。   音乐会的第一部分由达伦·巴塔查亚首先与达布拉鼓演奏了一段拉格,第二部分由刘月宁与达布拉鼓演奏了三首中国扬琴作品,在第三部分,两位音乐家共同合作了一段由拉格和中国民歌“茉莉花”组成的名为“对话”的新作。音乐会让中印听众领略了来自同一
期刊
深圳音乐厅3月21日《复古殿的传奇——陈雷激古琴音乐会》,是陈雷激2003年从法兰西回国后举行的第一场古琴独奏音乐会,同时也是他平生第一场公开售票的商演音乐会。音乐会前3天,竟已零零散散卖出800多张票,演出当天票房陡涨,音乐厅几乎满座,深圳千余观众现场见证“复古殿的传奇”。  陈雷激,许多人并不熟悉。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位长发束顶、宽袖素袍、盘坐画卷潇洒豪放,将《太古遗韵》送上
期刊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办,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承办的“朝霞杯魅力校园六一文艺晚会”5月3日晚在京录制。  “魅力校园”六一文艺晚会,是一项公益性、全国性的大型少儿艺术展演盛事,是少年儿童手拉手艺术情感交流的桥梁,是全国校园风采和师生才艺展示的最高舞台。  组委会从推动校园文化和深化艺術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出发,邀请权威人士、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和评委。专家委员会根据舞蹈、戏剧、音乐等艺
期刊
一头雪白的华发打着卷儿披在肩上,一张有着精致五官的清秀面容,饱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从容的优雅气质。“你好,我是邵紫绶。”简单的开场白引领我迫不及待地进入到来者的讲述中,跟她一起回味与音乐有关的这半个世纪……    凶宅——十三陵——少年宫    邵紫绶1937年出生于上海一户普通人家,父亲的早逝并没有影响她成长为性格开朗、爱唱爱跳的美丽女生。1951年,邵紫绶如愿考入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办的行知艺术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刁艳)为深入开展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促进中俄音乐交流发展,由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2009中国哈尔滨·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6月初在哈尔滨召开。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等原因,哈尔滨成为了中俄音乐文化交流的前沿。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为本地区音乐学术研究中心,长期以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学術研究为重点和特色,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2007年,该院音乐学
期刊
5月5日,由金釉梨、具滋万、李福男等韩国作曲家组成的团队,应首都師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邀请,携现代乐团到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参加“中韩作曲家新音乐作品交流音乐会”的演出。  5日上午,韩国作曲家们给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精彩的讲座。在讲座中,金釉梨、具滋万、李福男教授分别介绍了自己音乐作品的灵感来源、表现手法以及独特之处。演讲视角新颖、深入浅出,使听众耳目一新、
期刊
在沈阳音乐学院的极力倡导、中日韩三国教育界的共同支持下,首次东亚艺术教育大会,4月27日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日本作阳大学副校长兔束俊之,韩国启明大学管弦系主任李康一,沈阳音乐学院院党委书记白玮,院长刘辉,副院长范哲明、魏煌及部分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了大会。大会标志着中、日、韩三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倡议建立的长效合作机制正式启动。  白玮书记指出,大会的召开基于三国从事艺术教育的同仁在长期交往和实践中得
期刊
衢州,浙江西部的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世纪80年代初,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忽然冒出三个业余音乐爱好者——蔚鸫、牟学农、珊卡。他们创作的歌曲在全国各地的歌刊上发表,在省内外歌曲创作比赛中屡屡获奖。好似凭空杀出的三匹黑马,给浙江歌坛带来了一阵惊喜,于是有圈内同行称之曰:“衢州三剑客”!   “三剑客”爱好相同,出身也相似。当时他们都是普通工人,最年长的珊卡刚满四十,在水电建设工地开吊机;而立之年的牟学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