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基层国企纪检精准监督是落实从严治党的重要途径,是有效、精准治理国企“微腐败”的重要工具,也是营造企业良好政治生态的必然走向。公司纪检部门,在日常纪检业务实践中,通过总结与提炼,找到一套以基层企业管理权力运行为主线的节点分析监督工作法(简称:线点分析法),不断聚焦监督方向、提升监督精准性,推动精准监督合力,助推企业清廉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精准监督;线点分析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城开发公司作为直接从事新城建设的一家基层国企单位,属杭州市国资委下属集团的一级子公司。目前,主要受托承担杭州钱江新城二期相关区域的开发建设任务,一直以来,在集团纪委、党委领导下,公司党委、纪委非常重视主体责任履行和监督责任的落实,聚焦主业、强化执纪监督,积极推进“清廉新城”建设,虽然在一体化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新任务、新要求,公司纪检监督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监督责任落实有待进一步强化。
虽然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责任有相关明确职责内容,但基层国企一线作为最直接的执行者、操作者,纪检监察人员在具体履行内部监督职责时,有时会产生不想管、不敢管、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出现“不举、不究”的监督状况;有的虽然监督了,但对问题披露不充分、不完整,存在一定程度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倾向;有的内部监督,触碰不到问题本质,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就事论事、缺少一定的剖析与深挖,这些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基层监察部门在监督责任有效落实上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监督对象自律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在抓好日常廉政教育活动的同时,虽然大部分干部员工能够自觉遵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公司制度,做到廉洁自律,但一些极个别员工有时存在对自身岗位职责、权利意识认识不足问题,觉得自己权利不大,对纪律约束缺乏理解,甚至出现侥幸心理。有的国企一线干部不愿意被监督,在工程联系单审批管理中,出现审批不及时、手续不完善情况,自觉履行工作职责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有待加强。
二、精准监督的对策思考
(一)把握好精准监督工作原则
1. 精准把握政策,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纪检监察工作最根本的任务是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最直接的依据也是党的线路方针政策。精准把握政策要求、用好政策尺子、是做好纪检监督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本上决定工作质量的高低。
2. 精准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天职。坚持问题导向,以实事求是为前提,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是否精准有力。
3. 精准执纪审查,要客观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夸大、不缩小,问题是什么情况就客观呈现什么情况;要注重程序,严格的程序是确保权力得到正确行使的重要保证;注重安全文明,将严格依纪依法执纪审查与安全文明执纪审查相结合起来,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使执纪审查的过程真正成为展示纪检监察队伍良好形象。
4. 精准定性处理,坚持实事求是、强化精准思维,最终必须落脚在精准定性处理上。定性处理是否精准,能否让人心服口服,直接影响纪检监督的成效,也是衡量工作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尺。
(二)提炼好精准监督工作方法
1. 从“线”延伸,贯穿监督路径。沿着业务线排摸问题,发挥“线”的穿引效应,以公司招聘管理的业务流线为例,理解线点分析法。在公司招聘管理中,从条线流程角度分析看,一般流程为:“确定岗位用人需求—明确岗位权责利—设置招聘条件—制定招聘方案—信息发布及简历筛选—组织初试复试—确定考察对象—体检、考察—确定录用名单”,理解了招聘管理工作的流程主线,也就明确了监督的工作全链条的主线,给精准监督提供了一个监督方向上的思考维度。
2. 从“点”切入,强化环节精准监督。从“线”上归纳集中,抓问题的切入点、关键点、着力点,紧扣重点。上述公司招聘管理中,在“设置招聘条件”环节中规定“学历条件、专业经历等要求”;在“组织初试复试”环节中规定
“采用比例入围的,单个招聘名额入围复试比例应在1:2-1:10之间确定”;在“确定考察对象”环节中,“根据复试结果,一般情况下按多于录取人数确定初步人选,报公司党委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等等作为招聘“线”上各环节的关键点,予以聚焦监督、重点监督,这也就也给监督精准提供了聚焦的方向。
(三)运用好精准监督的实现路径
1. 落实组织监督责任,增强监督的权威性
监督要精准,就要强化组织监督。组织监督具有权威性,既能监督下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情况,又能監督同级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组织监督能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作用,对“三重一大”事项的酝酿、讨论、决策是否规范化、流程化,是否开展民主讨论、集体决策,有无规避权力使用的潜在风险等问题,都有明确的组织程序、都有相应组织监督要求,这就为落实精准监督的权威性提供了组织保障。
2. 细化量化监督事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统筹运用线点分析法,对人、财、物条线的关键点监督,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抓少数关键点,做好超前预防。比如,在“人”的条线上,要突出管人、管钱、管物,重点要害岗位人员的监督;在“事”的业务流程线上,可针对性的找准业务和岗位上的风险点,比如工程招标条线涉及的清单编制点、资格条件设置点、评标开标节点等,有助于梳理对应廉政风险清单,更好提高监督针对性。
“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监督人员,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责任,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是胜任监督工作的关键。多措并举,教育培养,将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群众威信好的专兼职人员选调到企业纪检监督队伍中,持续强化专业学习,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教育,提升监督队伍的专业性职业水平。
随着监督的触角不断延伸,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优势也逐渐转化为治理效能,但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治理身边的不正之风、发挥监督效能同样在路上,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把监督挺在最前,更多的实现精准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准化做事方法,要求注重系统的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精准发力,积小胜为大胜。钱城开发的纪检监督如何更加有效的实现精准化策略,我们也将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持续发展,争取为国企纪检监督工作做更多有意义的积极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劲.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要依纪依规实现" 四种形态" 的精准转化[J].中国纪检监察,2017,000(022):40-40.
[2] 刘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问题研究[D].2019.
[3] 董杰,郭苗苗.对基层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些思考[J].企业文化旬刊,2014,000(002):57-57.
[4] 李常明.国有企业基层纪委如何履行好监督职能[J].山西青年,2019(5).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精准监督;线点分析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城开发公司作为直接从事新城建设的一家基层国企单位,属杭州市国资委下属集团的一级子公司。目前,主要受托承担杭州钱江新城二期相关区域的开发建设任务,一直以来,在集团纪委、党委领导下,公司党委、纪委非常重视主体责任履行和监督责任的落实,聚焦主业、强化执纪监督,积极推进“清廉新城”建设,虽然在一体化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新任务、新要求,公司纪检监督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监督责任落实有待进一步强化。
虽然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责任有相关明确职责内容,但基层国企一线作为最直接的执行者、操作者,纪检监察人员在具体履行内部监督职责时,有时会产生不想管、不敢管、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出现“不举、不究”的监督状况;有的虽然监督了,但对问题披露不充分、不完整,存在一定程度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倾向;有的内部监督,触碰不到问题本质,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就事论事、缺少一定的剖析与深挖,这些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基层监察部门在监督责任有效落实上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监督对象自律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在抓好日常廉政教育活动的同时,虽然大部分干部员工能够自觉遵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公司制度,做到廉洁自律,但一些极个别员工有时存在对自身岗位职责、权利意识认识不足问题,觉得自己权利不大,对纪律约束缺乏理解,甚至出现侥幸心理。有的国企一线干部不愿意被监督,在工程联系单审批管理中,出现审批不及时、手续不完善情况,自觉履行工作职责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有待加强。
二、精准监督的对策思考
(一)把握好精准监督工作原则
1. 精准把握政策,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纪检监察工作最根本的任务是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最直接的依据也是党的线路方针政策。精准把握政策要求、用好政策尺子、是做好纪检监督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本上决定工作质量的高低。
2. 精准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天职。坚持问题导向,以实事求是为前提,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是否精准有力。
3. 精准执纪审查,要客观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夸大、不缩小,问题是什么情况就客观呈现什么情况;要注重程序,严格的程序是确保权力得到正确行使的重要保证;注重安全文明,将严格依纪依法执纪审查与安全文明执纪审查相结合起来,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使执纪审查的过程真正成为展示纪检监察队伍良好形象。
4. 精准定性处理,坚持实事求是、强化精准思维,最终必须落脚在精准定性处理上。定性处理是否精准,能否让人心服口服,直接影响纪检监督的成效,也是衡量工作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尺。
(二)提炼好精准监督工作方法
1. 从“线”延伸,贯穿监督路径。沿着业务线排摸问题,发挥“线”的穿引效应,以公司招聘管理的业务流线为例,理解线点分析法。在公司招聘管理中,从条线流程角度分析看,一般流程为:“确定岗位用人需求—明确岗位权责利—设置招聘条件—制定招聘方案—信息发布及简历筛选—组织初试复试—确定考察对象—体检、考察—确定录用名单”,理解了招聘管理工作的流程主线,也就明确了监督的工作全链条的主线,给精准监督提供了一个监督方向上的思考维度。
2. 从“点”切入,强化环节精准监督。从“线”上归纳集中,抓问题的切入点、关键点、着力点,紧扣重点。上述公司招聘管理中,在“设置招聘条件”环节中规定“学历条件、专业经历等要求”;在“组织初试复试”环节中规定
“采用比例入围的,单个招聘名额入围复试比例应在1:2-1:10之间确定”;在“确定考察对象”环节中,“根据复试结果,一般情况下按多于录取人数确定初步人选,报公司党委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等等作为招聘“线”上各环节的关键点,予以聚焦监督、重点监督,这也就也给监督精准提供了聚焦的方向。
(三)运用好精准监督的实现路径
1. 落实组织监督责任,增强监督的权威性
监督要精准,就要强化组织监督。组织监督具有权威性,既能监督下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情况,又能監督同级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组织监督能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作用,对“三重一大”事项的酝酿、讨论、决策是否规范化、流程化,是否开展民主讨论、集体决策,有无规避权力使用的潜在风险等问题,都有明确的组织程序、都有相应组织监督要求,这就为落实精准监督的权威性提供了组织保障。
2. 细化量化监督事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统筹运用线点分析法,对人、财、物条线的关键点监督,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抓少数关键点,做好超前预防。比如,在“人”的条线上,要突出管人、管钱、管物,重点要害岗位人员的监督;在“事”的业务流程线上,可针对性的找准业务和岗位上的风险点,比如工程招标条线涉及的清单编制点、资格条件设置点、评标开标节点等,有助于梳理对应廉政风险清单,更好提高监督针对性。
“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监督人员,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责任,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是胜任监督工作的关键。多措并举,教育培养,将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群众威信好的专兼职人员选调到企业纪检监督队伍中,持续强化专业学习,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教育,提升监督队伍的专业性职业水平。
随着监督的触角不断延伸,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优势也逐渐转化为治理效能,但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治理身边的不正之风、发挥监督效能同样在路上,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把监督挺在最前,更多的实现精准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准化做事方法,要求注重系统的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精准发力,积小胜为大胜。钱城开发的纪检监督如何更加有效的实现精准化策略,我们也将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持续发展,争取为国企纪检监督工作做更多有意义的积极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劲.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要依纪依规实现" 四种形态" 的精准转化[J].中国纪检监察,2017,000(022):40-40.
[2] 刘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问题研究[D].2019.
[3] 董杰,郭苗苗.对基层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些思考[J].企业文化旬刊,2014,000(002):57-57.
[4] 李常明.国有企业基层纪委如何履行好监督职能[J].山西青年,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