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许多当代作家一样,孔捷生是以写自己和自己这一代人的亲身经历开始走上文学之路的。但孔捷生不是一个封闭的作家。他除了写自身经历外还写更广阔的生活。这是孔捷生这一代人的生活道路决定的:他们既了解中国的城市又了解中国的乡村,既了解中国的市民、工人又了解中国的农民。这就使得他的小说集《普通女工》出现了两种形象天地——“身外天地”和“自身天地”。前一类作品多是用写实的笔调写成的,准确、丰富、深沉。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作者生活的广阔度和情感的广阔度。不难看出作者对各个阶层劳动者命运的关心和他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揭示社会是这类小说的艺术目的。《乡下人》是一束颇得美术上速写之功的小说,简练,含蓄,而且都带着或浓或淡的悲剧色彩。在作者不动声色的冷静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极不平静的感情波澜:他对那些不显眼、不体面的乡下人的痛苦、寂凉和哀愁有着深切的感受和强烈的同情,对他们善良美好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种对劳动者的理解、同情和爱不仅体现在这一束作品中,而且贯穿于《挽歌与和弦》、《绿宝石》、《小五》、《绝响》等诸多篇章之中。那个青年工人竟然为了一项自己完全可以不承担的义务而费尽心力(《绿宝石》),那位被生活压垮的老艺人直到临死还念念不忘他的事业(《绝响》),那位饱经风霜的老工人默默地死了,他给人们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东西而不取报酬(《挽歌与和弦》)……孔捷生的经历是不凡的。生活曾经把他的命运同农民的命运系在一起,同工人和里巷居民的命运系在一起,他太了解他们了。他写出了他们的美点和缺点、他们的过去和未来。孔捷生是一个敏感的、善于表达自己和抒发自己的作家,但他没有局限于自我表现而是把目光投射到自己以外更广阔的天地,这对一个自身经历也十分坎坷的青年作家来说是相当可贵的。
小说中另外一个形象天地是作者对自己这一代人经历的描绘与表现。这些作品既是作者对自己这一代人过去的总结,又是对自己未来的寻求。如果说前一种形象天地的作品主要是追求揭示社会的话,那么这后一种形象天地的作品则更多地是进行一种人生探究。
孔捷生笔下的“知青”们多是“过来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之后,这群老青年的心情是复杂、不平静、甚至矛盾的。平心而论,他们对过去那段生活是有着一种厌恶情绪的。中篇《普通女工》中写了那寸草不生、裸露着红土的贫瘠的土地,写了知青们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所过的极端贫穷的生活(其实当时的农民还要更苦一些),写他们在那个荒芜的年代曾经有过的冷清、寂寞、无聊、缺乏希望的人生境界……但与这种厌恶并存的,还有一种怀恋的情感。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情是许多知青共有的,也是作者所有的。产生这种复杂心情的原因也同样是很复杂的。现实永远不象想象的那样美好。大城市的拥挤、过分物质化,总之并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使他们想起自己当年离开城市时的那种纯真的热情和美好的向往——这的确是值得珍惜的,而作者对农村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的肯定还表现出作者一种更阔大、更崇高的情感——那就是对这片还并不富裕的国土的一种责任感。正是基于这种责任感作者才热情地肯定了那位自愿留在海南,以建设海南为己任的银好,并通过小说中的“我”从遥远的地方向她致以最良好的祝愿。这种责任感,这种久经曲折仍然念念不忘报效这片土地的责任感是永远值得珍惜的。
作者对自己这一代人经历的描写与反思,对“自身天地”的开掘,同时也就是对自己这一代人精神素质的展现。作者准确地表现了经历过痛苦又战胜痛苦、可惜而又可敬的一代人。
唯一使我感到遗憾的是作者没有很好地把两个形象天地交叉起来写,如果孔捷生能把这一代青年和各个阶层尤其是农村的普通劳动者放到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中来考察,写出他们之间的接触、交流与冲突,那肯定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
(《普通女工》,孔捷生著,花城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第一版,1,25元)
小说中另外一个形象天地是作者对自己这一代人经历的描绘与表现。这些作品既是作者对自己这一代人过去的总结,又是对自己未来的寻求。如果说前一种形象天地的作品主要是追求揭示社会的话,那么这后一种形象天地的作品则更多地是进行一种人生探究。
孔捷生笔下的“知青”们多是“过来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之后,这群老青年的心情是复杂、不平静、甚至矛盾的。平心而论,他们对过去那段生活是有着一种厌恶情绪的。中篇《普通女工》中写了那寸草不生、裸露着红土的贫瘠的土地,写了知青们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所过的极端贫穷的生活(其实当时的农民还要更苦一些),写他们在那个荒芜的年代曾经有过的冷清、寂寞、无聊、缺乏希望的人生境界……但与这种厌恶并存的,还有一种怀恋的情感。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情是许多知青共有的,也是作者所有的。产生这种复杂心情的原因也同样是很复杂的。现实永远不象想象的那样美好。大城市的拥挤、过分物质化,总之并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使他们想起自己当年离开城市时的那种纯真的热情和美好的向往——这的确是值得珍惜的,而作者对农村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的肯定还表现出作者一种更阔大、更崇高的情感——那就是对这片还并不富裕的国土的一种责任感。正是基于这种责任感作者才热情地肯定了那位自愿留在海南,以建设海南为己任的银好,并通过小说中的“我”从遥远的地方向她致以最良好的祝愿。这种责任感,这种久经曲折仍然念念不忘报效这片土地的责任感是永远值得珍惜的。
作者对自己这一代人经历的描写与反思,对“自身天地”的开掘,同时也就是对自己这一代人精神素质的展现。作者准确地表现了经历过痛苦又战胜痛苦、可惜而又可敬的一代人。
唯一使我感到遗憾的是作者没有很好地把两个形象天地交叉起来写,如果孔捷生能把这一代青年和各个阶层尤其是农村的普通劳动者放到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中来考察,写出他们之间的接触、交流与冲突,那肯定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
(《普通女工》,孔捷生著,花城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第一版,1,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