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肝硬化的治疗无公认的有效方法.笔者采用dsg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对9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96例,其中乙型肝炎患者88例,丙型肝炎患者8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制订的标准[1].96例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16例,年龄16-65岁.排除腹水、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和其他原因引起肝硬化的患者.患者按2∶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4例(10例脱落);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文献
患者男,57岁,浙江德清人,因发热、头晕3 d于2007年10月8 日入院.患者3 d前劳作后感头晕、发热,出汗较多,伴畏寒寒战、纳差、乏力,当时意识清,无头痛,无恶心及呕吐,自认为是"中暑",口服安乃近、藿香正气水后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痛,无腹泻,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及尿痛等.到当地诊所就诊(体温38.5℃)后,自服中
随着现代治疗技术迅速发展,各种血管置管技术已经十分普遍,条件致病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之一.同时,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其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笔者通过对各种血管置管感染病原菌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血管置管的感染特点,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管置管感染的认识.
目的 分析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18 h后将造模动物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Ⅰ)、裸肝细胞移植组(Ⅱ)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Ⅲ).造模后6、12、24、36、48、72、120、168及240 h时,从各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留下腔静脉血观察肝功能变化,取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自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全球已有6500多万hiv感染者,有25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1].
目的 探讨ifnα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应答者肝组织中stat-1分子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取对ifnα抗病毒治疗完全应答chb患者5例(a组)、无应答者8例(b组),提取所选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的肝穿组织.对所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stat-1mrna经rt-pcr半定量检测,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的stat-1蛋白水平.结果 a组肝组织stat-1 mrna吸光度值
迄今,慢性乙型肝炎(chb)尚缺乏特效治疗.目前认为,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笔者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hbeag阳性的chb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目的 研究可溶性b7-h3分子(sb7-h3)在菌血症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分别检测50例菌血症患者、78例chb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sb7-h3水平,分析其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量变的相关性.结果 菌血症患者血清中sb7-h13的浓度为(50.69±26.43)μg/l,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的(16.89±5.15)μg/l(p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各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笔者对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5-2007年确诊为尿路感染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葡萄球菌是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比例明显升高,葡萄球菌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率明显升高.及时、准确地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葡萄球菌败血症的预后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此,笔者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2006年12月间经血培养证实的31例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登革热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398例登革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心肌酶谱检测及心电图检查分析.结果 398例登革热患者中出现心肌酶谱异常40例(10.1%),表现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ast升高,其中对5例患者同步检测肌钙蛋白t(ctnt),结果为阳性.40例心肌酶升高患者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