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训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工作。实训工作在提供实训的同时,对产业宏观状态、企业中观运营、岗位微观履职的教育力度尚显不足。融入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的创新教育举措,对未来该项工作的发展作了思考。
【关键词】实训 实践 实习 创新教育
【基金项目】天津农学院2018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新时代农业院校大学生使命教育研究——以动科动医学院工作为例;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创新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243-01
一、引言
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层面政策指引下,发动创新驱动。沿海都市人口密集,对农业产业的需求从第一产业一直延续到第三产业。农科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按照国家发展和区域经濟发展的需求,加强实习实训的同时,融入创新教育。
二、实训中创新教育的现状
(一)对产业宏观状况介绍不足
校企合作平台提供实习实训,多数注重技术层面的具体内容的培训和指导,对于产业链宏观发展的历史、产业链现状、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等产业发展状态整体情况的介绍很少甚至缺失。会导致知识传承的衔接出现空档,进而出现产业发展某些方面缺乏基础呈现“空中楼阁”。在空间维度上,出现“闭门造车”,吸收和借鉴国外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退化。对于产业发展的宏观状况教育不足,将导致人才缺乏国际视角和发展观念,不利于产业发展。
(二)对产业中观状况介绍不足
产业发展的中观层面是具有产品输出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企业。企业是产业的细胞,是产业发挥功能的具体实施者。同时,在校企合作平台中,企业是接纳学生实训的主体,是为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直接执行人。目前实训中向学生传递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外部硬件结构,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驱动的创新原动力的介绍较为匮乏。企业主体接纳实训活动,更多是安排具体工作,很少向学生系统讲授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内涵式内容。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仅仅能够看到外在的建筑、设备,仅仅能够接触到墙面和纸面上的制度规定,对生产、运行、管理等内在运动,接触和了解很少。
(三)对产业微观状况介绍不足
产业微观层面是某个实习基地中某个部门下设具体的岗位。岗位职责要求工作人员具体履行某项职责,完成具体工作、实现生产、运营、管理效果。这个层面是实习实训中,学生接触最多、感受最深刻、感知最直观、收获最多的层面。视野不宽会导致个体缺乏内在创新驱动力、缺乏工作热情、缺乏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感。
三、实训中创新教育的举措
(一)面向低年级学生引入产业宏观介绍
面向低年级学生,在基础课讲授过程中,穿插开展对产业的宏观状况介绍,主要形式是邀请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有关负责人,来校面向低年级学生,通过举办讲座、座谈等方式,介绍产业发展、企业运营、单位管理的方式。犹如某一专业的课程概论,在入学之初,产业内具有资深从业经历的校外指导老师、校企合作专家来校,面向低年级学生,介绍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行业内、区域内知名大型企业中高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面向低年级学生,展现产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当前的产业图画。
(二)面向三年级学生加强直观的感知教育
在展示宏观状况的基础上,面向三年级学生,邀请校企合作平台中各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者生产、销售、售后、技术服务、客服等部门负责人,讲授一家单位、一个部门的运营和管理,向学生们展现系统化的技术、整体化的运营、体系化的管理是如何实现企业和部门对外服务的效能。例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讲授根据内部要求为各部门输送不同人才的工作,一方面为在校生指明了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学生做好在校学习规划,提高学习内源动力,助推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为学生介绍了人才队伍培养工作,培养在校生的管理理念、人才理念、整体运营理念等综合素质。
(三)面向毕业年级学生开展直接的感受教育
结合学校讲授的理论知识、在校企合作平台、校内实习基地等初步的技术训练,毕业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训的内在条件。同时,校企合作平台个企业单位对学生实习实训的外部需求条件也已经成熟。实习实训岗位的职责对实习生提出了明确的岗位职责,为实习生提供了工作中的行为规范,为实习生提出革新创造了岗位方面的可能性。通过实践,学生切实接触到了行业情况,对现状的认知更加具体化、可见化,学生通过感受工作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以青年人特有的批判眼光,对现存问题的想法会涌现。
四、小结及思考
(一)校企合作成为学生感知平台,同时,应当同时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平台
校企合作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了解行业、学习训练、提高实践能力的空间,有效的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力度,有力的推动了学生的学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作为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平台,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基础性资源;同时,我们也发现,平台给学生的输出多与听取学生的反馈,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有待拓展。学生作为被动的接收端,缺乏对问题的发现、思考、反馈,今后可以在文本资料、培养环节、结业考核等方面考虑设置学生思考反馈环节,作为学生实践教学考核学生的附加分项目单独明确列出。
(二)鼓励学生敢想、敢试
创新的实质是批判性思维,是对现有情况的辩证的、批判的思考,因此,实训工作不能够因为学生没有经验,就去随意否定学生们提出的改良方法,甚至直接棒喝为“胡思乱想”。可以考虑设置容错机制,在实训可控范围内, 允许学生犯错误,考量想法、点子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因素。允许学生经过调研、查阅资料、深入思考,进行初步尝试,甚至中试。
参考文献:
[1]罗江.校企协同育人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讨[J].蚌埠学院学报,2018(04):69-73.
[2]吕晓芳,佟亚辉,周传胜,乔世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牡丹江师范学院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4):283-284.
作者简介:
张涛(1980-),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