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无论是当代诗人、作家,还是评论家、演讲家,其文学理想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文学的繁荣,中国当代文学不能缺失“中国梦”。作家应该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把握和丰富个人的文学理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今天,无论文艺创作的“秘方”有多么灵验和神秘,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将“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扎根基层”有机结合,最动人、最出彩、最贴心的主题就是把“中国梦、云南梦、个人梦”合为一体。
2015年1月16日,由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2015迎新春文艺作品朗诵会”在昆明举行,朗诵会以“凝聚会员力量、增强会员活力、展望2015愿景”为主题,分“时代呼唤、流金岁月、乡土乡音、春满人间”四个单元。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书记黄懿陆,副会长李开义、蔡毅、郭忠明、唐天马以及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晓雪,风光杂志社社长、书记蔡金华等近60位与会人员参加了朗诵会,其中,30余人现场朗诵了诗文佳作,充分展示了云南当代诗人、作家、演讲家的新情怀、新风貌、新追求。
朗诵会总策划、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书记兼副会长、《云南政协报》原总编、壮族著名作家黄懿陆,在声情并茂地朗诵《同窗40年颂》后动情地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又一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于2014年10月15日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犹如冬天里扑面而来的春风,温暖着全国文艺工作者的心。研究会领导班子及广大会员认为,新世纪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了。”
文艺工作者
矢志追寻“中国梦”
此次率先登台朗诵的是年逾八旬的省文联原副主席、省作协原主席、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原会长,著名白族诗人、作家、评论家晓雪。晓雪老师的自创新作《写在贺年片上》,不仅体现了一个老文学工作者的赤子情怀,同时表达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铿锵心声。他自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创作出版诗集、评论集、散文集达20余种,共400多万字。2014年4月,在昆明市东川区举行的第十五届国际诗人笔会上,他荣获了“中国当代诗魂金奖”(全国仅两人)。
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楚雄州政协原副主席、回族作家马旷源,既是老当益壮、个性鲜明的“中国梦”追梦人,也是“世上再无别物,能够像酒一样溶解英雄的豪情和友谊”之类豪言壮语的亲历者。作为民进云南省委委员、民进楚雄市副主委,他经常带头宣讲中共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探索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带头为彝州楚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计。
据研究会秘书长龙平介绍,一些省内著名诗人、作家、演讲家,或著文、或吟诗、或点评,将朗诵会搞得高潮迭起。主办单位和支持单位向与会人员赠送的《云南文庙存轶》《孔子学术研究》《果布地区瑶族发展史》《中国学术新证》及《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等书籍,让与会人员收获了不少“精神食粮”。越南归侨京族作家郭明忠的《炎黄子孙之歌》,云南大学中文系原主任杨振昆教授的《回音》,云南省演讲学会副会长董保延的《春在说……》等作品,均反映了云南4600多万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感召下,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合力奔小康,为加快强滇富民和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与全国同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谱写的壮丽篇章。
衡量好作品 责任担当最重要
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最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作家、评论家决不能放弃对家国天下和民族命运的责任,文艺作品应旗帜鲜明地呼应人民的忧乐,深沉地表达出希冀中华民族永远众志成城、人民群众不断向上奋进的思想情感。
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主任李开义,用《记者之歌》表达了自己的愿景:作为文化宣传系统的记者、编辑,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的冷暖、甘苦放在心中,把基层的喜怒哀乐记在笔端。只有走进生活深处、摸透生活底蕴,才能写出情节精彩、形象动人的佳作。无论是文化宣传系统的记者、编辑,还是文艺工作者,其社会责任都最能够体现作品的“生命力”。
与李开义持有同样观点的,是云南省政协宣传信息处原处长、省委宣传部新闻及文艺作品阅评员董保延。拥有22年兵龄的他,主编过《云南当代军事文学作品集》等书籍,主创过《干杯!战友》等电视作品。此次朗诵的,依然是令他魂牵梦绕的军旅题材——《那一天,我在老山》。听了《云南政协报》原总编、壮族作家黄懿陆的《同窗40年颂》,云南红河远大房地产公司及云南远大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唐天马的《365天》,云南大学中文系原主任李丛中的《告别甲午》等作品的演讲,与会者普遍反映,思想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洗礼。
歌颂新时代 文学重在“接地气”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文学类社团组织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始终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始终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创立33年来,历任领导都高度重视文学创作并亲力而为。现任会长马旷源,副会长李开义、黄懿陆、蔡毅、郭明忠、唐天马,秘书长龙平等作家和评论家,近十年可谓常有新作。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后,研究会领导班子及广大会员倍感心明眼亮、群情振奋。大家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歌颂新时代,重在“接地气”。要想让文学创作与评论之树枝繁叶茂,就必须长期、主动和自觉地“接地气”。
研究会书记兼副会长黄懿陆对比解释说,“接地气”就是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在日常工作中,一是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尽快发现并培养一批有思想、有激情、有底蕴、有成就的青年文学新人;二是创作评论不仅要对作家评论家的创作成果负责,而且要对读者观众的阅读欣赏格调负责;三是到人民群众火热的工作生活中去体验、了解和感悟,及时反映沸腾的现实生活和崭新的社会实践,塑造出具有文学魅力和时代内涵的人物形象。
通过此次朗诵会,一定会有更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作者将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奋力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有道是,润物扬帆促“梦”圆,文学将迎艳阳天。
责任编辑:赵芳芳
2015年1月16日,由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2015迎新春文艺作品朗诵会”在昆明举行,朗诵会以“凝聚会员力量、增强会员活力、展望2015愿景”为主题,分“时代呼唤、流金岁月、乡土乡音、春满人间”四个单元。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书记黄懿陆,副会长李开义、蔡毅、郭忠明、唐天马以及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晓雪,风光杂志社社长、书记蔡金华等近60位与会人员参加了朗诵会,其中,30余人现场朗诵了诗文佳作,充分展示了云南当代诗人、作家、演讲家的新情怀、新风貌、新追求。
朗诵会总策划、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书记兼副会长、《云南政协报》原总编、壮族著名作家黄懿陆,在声情并茂地朗诵《同窗40年颂》后动情地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又一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于2014年10月15日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犹如冬天里扑面而来的春风,温暖着全国文艺工作者的心。研究会领导班子及广大会员认为,新世纪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了。”
文艺工作者
矢志追寻“中国梦”
此次率先登台朗诵的是年逾八旬的省文联原副主席、省作协原主席、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原会长,著名白族诗人、作家、评论家晓雪。晓雪老师的自创新作《写在贺年片上》,不仅体现了一个老文学工作者的赤子情怀,同时表达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铿锵心声。他自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创作出版诗集、评论集、散文集达20余种,共400多万字。2014年4月,在昆明市东川区举行的第十五届国际诗人笔会上,他荣获了“中国当代诗魂金奖”(全国仅两人)。
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楚雄州政协原副主席、回族作家马旷源,既是老当益壮、个性鲜明的“中国梦”追梦人,也是“世上再无别物,能够像酒一样溶解英雄的豪情和友谊”之类豪言壮语的亲历者。作为民进云南省委委员、民进楚雄市副主委,他经常带头宣讲中共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探索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带头为彝州楚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计。
据研究会秘书长龙平介绍,一些省内著名诗人、作家、演讲家,或著文、或吟诗、或点评,将朗诵会搞得高潮迭起。主办单位和支持单位向与会人员赠送的《云南文庙存轶》《孔子学术研究》《果布地区瑶族发展史》《中国学术新证》及《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等书籍,让与会人员收获了不少“精神食粮”。越南归侨京族作家郭明忠的《炎黄子孙之歌》,云南大学中文系原主任杨振昆教授的《回音》,云南省演讲学会副会长董保延的《春在说……》等作品,均反映了云南4600多万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感召下,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合力奔小康,为加快强滇富民和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与全国同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谱写的壮丽篇章。
衡量好作品 责任担当最重要
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最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作家、评论家决不能放弃对家国天下和民族命运的责任,文艺作品应旗帜鲜明地呼应人民的忧乐,深沉地表达出希冀中华民族永远众志成城、人民群众不断向上奋进的思想情感。
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主任李开义,用《记者之歌》表达了自己的愿景:作为文化宣传系统的记者、编辑,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的冷暖、甘苦放在心中,把基层的喜怒哀乐记在笔端。只有走进生活深处、摸透生活底蕴,才能写出情节精彩、形象动人的佳作。无论是文化宣传系统的记者、编辑,还是文艺工作者,其社会责任都最能够体现作品的“生命力”。
与李开义持有同样观点的,是云南省政协宣传信息处原处长、省委宣传部新闻及文艺作品阅评员董保延。拥有22年兵龄的他,主编过《云南当代军事文学作品集》等书籍,主创过《干杯!战友》等电视作品。此次朗诵的,依然是令他魂牵梦绕的军旅题材——《那一天,我在老山》。听了《云南政协报》原总编、壮族作家黄懿陆的《同窗40年颂》,云南红河远大房地产公司及云南远大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唐天马的《365天》,云南大学中文系原主任李丛中的《告别甲午》等作品的演讲,与会者普遍反映,思想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洗礼。
歌颂新时代 文学重在“接地气”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文学类社团组织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始终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始终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创立33年来,历任领导都高度重视文学创作并亲力而为。现任会长马旷源,副会长李开义、黄懿陆、蔡毅、郭明忠、唐天马,秘书长龙平等作家和评论家,近十年可谓常有新作。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后,研究会领导班子及广大会员倍感心明眼亮、群情振奋。大家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歌颂新时代,重在“接地气”。要想让文学创作与评论之树枝繁叶茂,就必须长期、主动和自觉地“接地气”。
研究会书记兼副会长黄懿陆对比解释说,“接地气”就是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在日常工作中,一是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尽快发现并培养一批有思想、有激情、有底蕴、有成就的青年文学新人;二是创作评论不仅要对作家评论家的创作成果负责,而且要对读者观众的阅读欣赏格调负责;三是到人民群众火热的工作生活中去体验、了解和感悟,及时反映沸腾的现实生活和崭新的社会实践,塑造出具有文学魅力和时代内涵的人物形象。
通过此次朗诵会,一定会有更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作者将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奋力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有道是,润物扬帆促“梦”圆,文学将迎艳阳天。
责任编辑:赵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