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比分析,从学生自身、教育制度、企业需求、社会态度方面解说出现“本科生就业率不如职校生”现象的原因,就此提出一些措施,望能改善就业率与学历之间的“亚健康”状态、促进各类应届生找到理想工作、助企业寻找最匹配的人才、缓解就业压力,使教育与社会“接轨”。
关键词: 本科生 职校生 就业率
2016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表示,现在本科教育缺少职业技能培训,学生毕业后什么工种都做不了,还不及新东方职业技能学校的,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目前,本科生的就业率与职校生相比确实相差不少,所以很多人认为“本科生不如职校生”。文章对此进行了部分研究,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一、研究背景
人社部资料[1]显示,2009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8.1%,高于非“211”本科学校的87.4%,2013届其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院校而位列第二,2014年高职大专院校就业率高过211、985院校。这种现象说明就业率存在“不正常”现象,这不仅是就业的差异,反映了教育培养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成为“需求型人才”,还反映出教育与社会不能“完美接轨”的弊端。长此以往,本科毕业生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到那时,“教育创造人才”的社会价值将不复存在、企业用人素质与社会整体素质将大幅下降,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差异分析
(一)学生自身。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很难用一张单薄的文凭表现出来[2]。本科生经过了广泛的理论训练、就业范围广,学历的“优越性”使部分本科生就业目标超过自身能力所及,“眼高手低”,最终无法就业。而职校生由于学历低、自卑,总是选择相对中下层的岗位或对工资、待遇等的要求较低。因此相对来说职校生就业机会更大[3]。(二)教育制度。本科实行通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理论知识、注重创新型教学;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不能转化为实际技能,其所得知识对企业和社会的实际贡献并不大;部分本科院校为学生安排的实习实践质量与职校生日复一日打磨出的技能不可同日而语。职校生始终强调技术技能的培养,理论学习也是为更好地掌握技能服务,其文化水平、创新思维能力相对不高,在初次就业中多为基层技术人员,工资低、待遇差,即便将来得到深造,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挽回。(三)企业需求。企业乃至行业的人才构成好比“金字塔”,基层技术人员所占比重比管理层多,职校生就业机会相对来说就比较高。同时,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相对增加,拥有一技之长的职校生相对来说有一定优势[4]。(四)社会态度。本科生与职校生就业率高低的比较,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对“文凭”与“水平”的重视度差异[5]。对人才标准的认定一直按照1982年首次提出的“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处级以上职称的人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一人才标准也显露出弊端。实践证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综合型人才,要求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职校生与本科生就业率的比较主要是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社会需要具有高素质、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才,就业率并不能衡量人才质量的首要标准。因此,“本科生不如职校生”的说法并不正确。
三、措施分析
(一)学生自身。本科生应在形成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多动手实践,将其转化为自身技能;应放低身段,树立务实的就业观,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中,从基层做起。职校生应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增加就业“砝码”;应提高自信心,适当提高就业要求。实践表明,应届生能不能在岗位上做好的关键是踏实、耐心、努力这些素质是否具备。即使不是某方面的天才,如果能脚踏实地地积累,则最终也能凭借经验获得自己的成功。(二)教育制度。本科教育应建立以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主体、以专业教学实习为强化和以课外社会实践为补充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6]。对职业教育来说,职教改革应落到实处,职业院校要注重加强内涵建设、办出水平。(三)企业。企业应摆正对应届生的心态,不能一票否决,职校生动手能力强,但本科生有较高素质和创新水平。(四)社会态度。我们必须改变人才观念、重建人才评价体系。要摆正对“人才标准”的定义,相信能促进社会和谐、正能量传播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四、结语
通过论证发现,各方面对人才的需求、认识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本科生不如职校生”的现象产生有各方面因素。学生自身、教育制度、企业用人、社会态度等方面都积极改善,才能避免教育与时代脱轨。
参考文献:
[1]人社部: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人就业形势艰巨[Z].中国新闻网,2016-03-0120:37:00
[2]宋三弦.本科生职校生你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J].中国西部,2012(15):12-17.
[3]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高过211和985职校生就业率“攀比”为何被放大?[Z].搜狐教育,2014-05-1618:15:24.
[4]胡思华.用人单位评说——应届生有三大弱势[J].成才与就业,2003(5).
[5]向晓莉.职校生能超过本科生[J].当代职校生,2004(4):31-34.
[6]尹洪炜.加强高校本科生素质教育的对策浅议[J].Dazhong Keji,2012(11):133-135.
关键词: 本科生 职校生 就业率
2016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表示,现在本科教育缺少职业技能培训,学生毕业后什么工种都做不了,还不及新东方职业技能学校的,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目前,本科生的就业率与职校生相比确实相差不少,所以很多人认为“本科生不如职校生”。文章对此进行了部分研究,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一、研究背景
人社部资料[1]显示,2009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8.1%,高于非“211”本科学校的87.4%,2013届其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院校而位列第二,2014年高职大专院校就业率高过211、985院校。这种现象说明就业率存在“不正常”现象,这不仅是就业的差异,反映了教育培养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成为“需求型人才”,还反映出教育与社会不能“完美接轨”的弊端。长此以往,本科毕业生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到那时,“教育创造人才”的社会价值将不复存在、企业用人素质与社会整体素质将大幅下降,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差异分析
(一)学生自身。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很难用一张单薄的文凭表现出来[2]。本科生经过了广泛的理论训练、就业范围广,学历的“优越性”使部分本科生就业目标超过自身能力所及,“眼高手低”,最终无法就业。而职校生由于学历低、自卑,总是选择相对中下层的岗位或对工资、待遇等的要求较低。因此相对来说职校生就业机会更大[3]。(二)教育制度。本科实行通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理论知识、注重创新型教学;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不能转化为实际技能,其所得知识对企业和社会的实际贡献并不大;部分本科院校为学生安排的实习实践质量与职校生日复一日打磨出的技能不可同日而语。职校生始终强调技术技能的培养,理论学习也是为更好地掌握技能服务,其文化水平、创新思维能力相对不高,在初次就业中多为基层技术人员,工资低、待遇差,即便将来得到深造,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挽回。(三)企业需求。企业乃至行业的人才构成好比“金字塔”,基层技术人员所占比重比管理层多,职校生就业机会相对来说就比较高。同时,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相对增加,拥有一技之长的职校生相对来说有一定优势[4]。(四)社会态度。本科生与职校生就业率高低的比较,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对“文凭”与“水平”的重视度差异[5]。对人才标准的认定一直按照1982年首次提出的“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处级以上职称的人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一人才标准也显露出弊端。实践证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综合型人才,要求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职校生与本科生就业率的比较主要是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社会需要具有高素质、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才,就业率并不能衡量人才质量的首要标准。因此,“本科生不如职校生”的说法并不正确。
三、措施分析
(一)学生自身。本科生应在形成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多动手实践,将其转化为自身技能;应放低身段,树立务实的就业观,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中,从基层做起。职校生应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增加就业“砝码”;应提高自信心,适当提高就业要求。实践表明,应届生能不能在岗位上做好的关键是踏实、耐心、努力这些素质是否具备。即使不是某方面的天才,如果能脚踏实地地积累,则最终也能凭借经验获得自己的成功。(二)教育制度。本科教育应建立以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主体、以专业教学实习为强化和以课外社会实践为补充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6]。对职业教育来说,职教改革应落到实处,职业院校要注重加强内涵建设、办出水平。(三)企业。企业应摆正对应届生的心态,不能一票否决,职校生动手能力强,但本科生有较高素质和创新水平。(四)社会态度。我们必须改变人才观念、重建人才评价体系。要摆正对“人才标准”的定义,相信能促进社会和谐、正能量传播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四、结语
通过论证发现,各方面对人才的需求、认识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本科生不如职校生”的现象产生有各方面因素。学生自身、教育制度、企业用人、社会态度等方面都积极改善,才能避免教育与时代脱轨。
参考文献:
[1]人社部: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人就业形势艰巨[Z].中国新闻网,2016-03-0120:37:00
[2]宋三弦.本科生职校生你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J].中国西部,2012(15):12-17.
[3]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高过211和985职校生就业率“攀比”为何被放大?[Z].搜狐教育,2014-05-1618:15:24.
[4]胡思华.用人单位评说——应届生有三大弱势[J].成才与就业,2003(5).
[5]向晓莉.职校生能超过本科生[J].当代职校生,2004(4):31-34.
[6]尹洪炜.加强高校本科生素质教育的对策浅议[J].Dazhong Keji,2012(1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