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历时比较并参证细节性一般状况考察的“一般史”研究方法,以民国时期教育部主办的第一、第二两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为切入点,展开对该时期美术观念流变与实践演进问题的探讨.两次美展动机与背景、筹办机构与作品评审制度、规模与形制、社会反馈与学术批评上的差异与延续性,为还原真实的历史语境提供了契机和可资借鉴的坐标.以此再聚焦于传统绘画、新国画、西画在风格流派及题材方面的重点分析,进而剖析当这些表象的分类不成为主要问题之时,中、外、古、今、优、劣、雅、俗之分如何在“二徐之争”中获得了更为耐人寻味的延伸.简而言之,本文意图揭示第一、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不仅是对国家文化政策及其管理运行机制的检验,同时也是经历了近代民主革命思潮的激荡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以后,中国美术所形成的新的发展格局的集中再现.作为民国时期中国美术领域所发生的重大学术事件,第一一、第二次全国美展从一个有效的角度,展现出这一时期中国美术在观念与实践上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进的图景,并由此显豁中国美术价值观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