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哈利·波特的缔造者,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人生也因此发生180度大转变——1997年前的罗琳还是一个单亲妈妈,一度靠着政府每周发放的100英镑度日。尽管哈利·波特戴着小圆眼镜的魔法师形象早在十多年前已经有了雏形,但真正成文依然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即便完稿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手稿还曾被编辑一再退稿,直到1997年的6月26日。
看初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封面设计就知道,即使已经出版,当时此书的定位依然是儿童文学,属于童书范畴。但谁知就是这本童书,打开了全世界人们内心对于魔法世界的渴望。同时,也将J·K·罗琳送上了全球最富有作家的排行榜——顶峰时期的2008年,她的版权收入高达1.6亿英镑。即便后来小说完结、电影也下片,但版税与衍生品收入依然傲视群雄。
2017年6月26日,哈利·波特20岁生日时,官方粉丝网站“Pottermore”曾经举办“全球巫师读书会”,全球676个小哈迷穿上学院服,戴着小圆眼镜,脑门上贴上一道闪电型的疤痕,聚集在英国博尔顿(Bolton),此举当即创下了“同一地点最多人同时扮哈利·波特”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7年6 月“全球巫师读书会”。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全球哈迷无法再聚集起来共同对哈利·波特说声“Happee Birthdae”(小哈利11岁生日的晚上,海格亲手做的蛋糕上就是这么拼写的),但J·K·罗琳却推出了“哈利·波特在家”网站(Harry Potter At Home),宣布“将霍格沃茨带到您身边”(Bringing Hogwarts to You)。
“二十多年来,霍格沃茨一直是所有人的避难所,无论老少,读者和影迷都是如此。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特殊时期,我们欢迎您回到霍格沃茨,在那里您将为您、您的家人和您所关心的人找到一个很好的休养所。”罗琳在推特上表示,这个新项目是为了帮助居家隔离期间的孩子们找到兴趣点,缓解父母、老师的压力。
通往魔法世界的大门再次打开——“哈利·波特在家”不仅提供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六种不同语言(英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和日语)的免费收听,还为隔离在家的孩子和成人们准备了魔法菜肴、魔法手工艺、谜题、小测验等等,不管是“已经熟悉巫术界”,还是“巫术界的初学者”,都能在这里找到新的乐趣。说不定,连麻瓜都会忍不住去看看,驱赶隔离期间的无聊。
《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强势走红,好像一道莹洁甘净的激流,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着实趣味良多。尤其对那些“自诩”知识青年的观众而言,每次get到每一集每一处“埋伏”的“中华文明梗”,分分钟兴奋得忍不住为“我们很年轻,上下五千年”的傲娇疯狂打call。 而在我大中华博物馆天团的序列里,河南博物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两大“super super star”,更是让学历史、怀故梦的孩子们心跳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