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度市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更是典型传统的超级产粮大县,素有胶东“金粮仓”之称。但该市经济基础、人均财力比较薄弱,贫困人口较多,现有经济薄弱镇6个,省定贫困村81个、青岛市定经济薄弱村128个,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926户、23838人,2014-2015年实现脱贫3385户、8983人。2016年经过再识别、再认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4239户、10483人,脱贫任务占青岛市的60%。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平度市积极探索具有农业大县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机制,激发农民这个人数最多、潜力最大、需求最旺的创新创业群体活力,积极打造“农创平度”品牌。
挖出病根才能精准发力
超级产粮大县是贫困大县,这样的双重身份让平度市很尴尬。如何摆脱这样的窘境?平度挖穷根、找对策,精准发力。
经过对贫困人口的摸底调查发现,多数贫困户从事的产业附加值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73.65%;种、养业周期长,产品市场行情波动大,从投入到收益间隔长,效果难体现;资源性贫困问题突出,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和辐射功能的彰显力不够;贫困户多是老弱病残,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缺乏自我脱贫的信心和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核心是做到精准二字,关键是找准路子、构建好的机制体制。“脱贫并致富,农创是新路”。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产业扶贫中激发内生动力
找到了贫困的病根,围绕贫困(经济薄弱)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目标,平度市积极帮助贫困(经济薄弱)村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等项目,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手工作坊和家庭经营项目,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有稳定就业岗位或创业项目,利用农创帮贫困村、农创带贫困户等形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使他们实现稳定脱贫。
崔家集镇统筹6个经济薄弱村扶贫资金,建设占地260亩的蔬菜扶贫农创体。目前,36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竣工并交付使用,预计年产樱桃西红柿(圣女果)36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6个经济薄弱村实现租赁收入5万元,当年退出贫困。同时吸纳23名贫困群众和16名边缘贫困群众入园打工,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脱贫致富。
蓼兰镇杨家顶子扶贫创业园,集高效蔬菜种植、温室育苗、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藏、休闲观光采摘旅游、电商销售、科技培训于一体,3个贫困(经济薄弱)村以扶持资金入股,通过“政府引导、资金统筹、合作社带动、村户参与”的运作方式,将贫困(经济薄弱)村、贫困户吸纳到产业链上,村庄每年分红,创业园为贫困户提供生产、培训、销售等系列服务,并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014年以来,共吸纳50户贫困户就业,2016年与18户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
双柳树村贫困户葛桂芳一家三口,丈夫重病,女儿正读大学,家庭非常困难。创业园安排葛桂芳从事保洁工作,每天工资100元。还为其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发展6亩大葱种植,收获期以保护价收购,仅大葱收入年可增收3万元。
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市场优势,发挥带动效应,同时,整合扶贫资金,扩大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两个效应的叠加,既确保了扶贫资金安全,又有助于贫困村和贫困户在短时间内稳定脱贫。
规模化发展增效益
白沙河街道前麻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67人。过去主要以粮油传统种植为主,土地产出效益低。村集体积极发展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以每亩1100元的高价,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500多亩,又以提供节水灌溉、道路、治安、环境卫生等全方位服务为条件,以每亩1300元流转给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又雇佣村民并优先雇佣贫困户在流转土地上打工,每天工资70-80元。贫困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摆脱了土地对他们的束缚,释放了土地的活力,实现了出让土地和在出让土地上务工的双增收。
田庄镇西寨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3550亩,以“产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农户提供新型农机、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户采取新农艺、传授新技术、推广新模式,提高田间作业效率,粮食产量同比提高30%,投资利率提高25%,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周边8个村庄595户受益,3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明村镇整合11个贫困(经济薄弱)村扶贫资金1110万元,全力打造三合山旅游AAA级景区。2016年,三合山旅游项目投资1亿元,修建了盘山路、战役纪念馆、游客中心等,把周边村庄的葡萄园区、蓝莓园区、西瓜大棚、西红柿大棚等纳入景点。三合山脚下的蓝莓基地,原先单调的大棚地改造成五彩斑斓的小房子,主打亲子游系列,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有机蓝莓,还可参加娱乐项目,品尝当地农家饭,摄影、登山、露营等户外运动爱好者纷至沓来。
如今,三合山景区逐步形成以山带园、以园促山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既让城里人得享田园之乐,又让农家人足不出户有了稳定收入。11个贫困(经济薄弱)村每村可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同时带动周边7个村庄13户贫困户、40余户边缘贫困户就业。
平度市通过对贫困人群致貧原因的深度剖析,通过培育多类型、多层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优势性、区域性兼具的主导产业,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助推脱贫攻坚,朝着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的目标扎实奋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扶贫办)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平度市积极探索具有农业大县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机制,激发农民这个人数最多、潜力最大、需求最旺的创新创业群体活力,积极打造“农创平度”品牌。
挖出病根才能精准发力
超级产粮大县是贫困大县,这样的双重身份让平度市很尴尬。如何摆脱这样的窘境?平度挖穷根、找对策,精准发力。
经过对贫困人口的摸底调查发现,多数贫困户从事的产业附加值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73.65%;种、养业周期长,产品市场行情波动大,从投入到收益间隔长,效果难体现;资源性贫困问题突出,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和辐射功能的彰显力不够;贫困户多是老弱病残,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缺乏自我脱贫的信心和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核心是做到精准二字,关键是找准路子、构建好的机制体制。“脱贫并致富,农创是新路”。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产业扶贫中激发内生动力
找到了贫困的病根,围绕贫困(经济薄弱)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目标,平度市积极帮助贫困(经济薄弱)村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等项目,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手工作坊和家庭经营项目,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有稳定就业岗位或创业项目,利用农创帮贫困村、农创带贫困户等形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使他们实现稳定脱贫。
崔家集镇统筹6个经济薄弱村扶贫资金,建设占地260亩的蔬菜扶贫农创体。目前,36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竣工并交付使用,预计年产樱桃西红柿(圣女果)36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6个经济薄弱村实现租赁收入5万元,当年退出贫困。同时吸纳23名贫困群众和16名边缘贫困群众入园打工,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脱贫致富。
蓼兰镇杨家顶子扶贫创业园,集高效蔬菜种植、温室育苗、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藏、休闲观光采摘旅游、电商销售、科技培训于一体,3个贫困(经济薄弱)村以扶持资金入股,通过“政府引导、资金统筹、合作社带动、村户参与”的运作方式,将贫困(经济薄弱)村、贫困户吸纳到产业链上,村庄每年分红,创业园为贫困户提供生产、培训、销售等系列服务,并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014年以来,共吸纳50户贫困户就业,2016年与18户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
双柳树村贫困户葛桂芳一家三口,丈夫重病,女儿正读大学,家庭非常困难。创业园安排葛桂芳从事保洁工作,每天工资100元。还为其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发展6亩大葱种植,收获期以保护价收购,仅大葱收入年可增收3万元。
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市场优势,发挥带动效应,同时,整合扶贫资金,扩大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两个效应的叠加,既确保了扶贫资金安全,又有助于贫困村和贫困户在短时间内稳定脱贫。
规模化发展增效益
白沙河街道前麻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67人。过去主要以粮油传统种植为主,土地产出效益低。村集体积极发展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以每亩1100元的高价,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500多亩,又以提供节水灌溉、道路、治安、环境卫生等全方位服务为条件,以每亩1300元流转给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又雇佣村民并优先雇佣贫困户在流转土地上打工,每天工资70-80元。贫困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摆脱了土地对他们的束缚,释放了土地的活力,实现了出让土地和在出让土地上务工的双增收。
田庄镇西寨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3550亩,以“产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农户提供新型农机、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户采取新农艺、传授新技术、推广新模式,提高田间作业效率,粮食产量同比提高30%,投资利率提高25%,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周边8个村庄595户受益,3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明村镇整合11个贫困(经济薄弱)村扶贫资金1110万元,全力打造三合山旅游AAA级景区。2016年,三合山旅游项目投资1亿元,修建了盘山路、战役纪念馆、游客中心等,把周边村庄的葡萄园区、蓝莓园区、西瓜大棚、西红柿大棚等纳入景点。三合山脚下的蓝莓基地,原先单调的大棚地改造成五彩斑斓的小房子,主打亲子游系列,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有机蓝莓,还可参加娱乐项目,品尝当地农家饭,摄影、登山、露营等户外运动爱好者纷至沓来。
如今,三合山景区逐步形成以山带园、以园促山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既让城里人得享田园之乐,又让农家人足不出户有了稳定收入。11个贫困(经济薄弱)村每村可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同时带动周边7个村庄13户贫困户、40余户边缘贫困户就业。
平度市通过对贫困人群致貧原因的深度剖析,通过培育多类型、多层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优势性、区域性兼具的主导产业,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助推脱贫攻坚,朝着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的目标扎实奋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