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前“外星人飞船”坠毁?

来源 :少男少女·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jia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西部高原一座大山里,有人发现了一些一万两千年前的石碟,上面的神秘文字,是来自名叫杜立巴人的外星生命。有人相信,这些石碟记载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
  外星人是否早在一万年前就造访过中国?
  那些神秘的石碟是否与今天的UFO目击事件存在联系?
  杜立巴石碟
  神秘的杜立巴石碟事件,就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端的巴颜喀拉山脉。1938年,一位考古学家带领一支考古队来到那里。考古队考察了一系列相互连通的山洞,他们的发现令人惊叹不已。这些并不是普通的墓穴。它们就是所谓的杜立巴石碟。据说,石碟中心有一个孔,表面有螺旋形的凹槽,从中心延伸到边沿,凹槽上面布满类似象形文字的符号。
  据称,这些杜立巴石碟被当作文物归类保存起来。大约20年后,一位中国教授对破译石碟上的象形文字产生了兴趣。仅用了很短的时间,这位教授就成功解读了这些外星文字,在石碟里这些外星生命自称杜立巴人。
  故事是这样的,一万二千年前,外星人的飞船坠毁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他们在山洞里留下这些石碟,随后离开。尽管这一研究报告包括他的作者,随后都不知所终,但杜立巴石碟的故事并没有被人遗忘。许多报刊的报道,使得杜立巴石碟的故事广为人知。
  洞穴壁画,外星人留下的痕迹
  外星人是否真的在一万二千年前造访巴颜喀拉山?考察队一些关于杜立巴石碟的新发现,并提出一些能够佐证外星人在远古时代到访过地球的证据。
  1938年,一支考古队在与世隔绝的巴颜喀拉山脉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在山洞中发现了形状奇特的遗骸和数百个神秘石碟,被称作杜立巴石碟。但那些山洞后来再也没有被找到过。据说,当时考古队还在石壁上发现太阳、星星以及其他天体的图画。
  这些类似星象图的壁画,是否可以证明外星人在一万二千年前来到了巴颜喀拉山?
  相当于中国古代用的玉璧?
  研究者猜测:杜立巴石碟很像玉璧,因为中国古代的玉璧放在墓穴里,人们觉得可以免除一些魔鬼的侵扰和灾害。有人怀疑说,这个石碟是不是相当于中国古代用的玉璧呢?
  从商周到秦汉,几乎所有的玉璧,都保持著相同的形状,也就是杜立巴石碟的样式,圆盘形状,中间有一个孔。
  而那个破译外星象形文字的说法,也很值得怀疑。如果确有其事,那么这位破译者,就是一个语言天才。一般来说,在对相关语言完全陌生的情况下,是很难翻译出来的。
  中国的罗斯威尔事件?
  杜立巴石碟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光电特质。这引起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科学家的研究兴趣。据说在检验了这些石碟的成分后,苏联的科学家对杜立巴石碟的整体图案进行了研究。
  有些石碟的直径是30厘米,有些石碟的圆周是30厘米,中间有一个手指大小的洞。有一条螺旋的凹槽从中心延伸到边缘。于是,苏联的科学家将石碟放置在一个可旋转的装置,试图播放它们。
  突然,检验设备发出剧烈的震动。据说这是因为石碟曾经被放置在很强的磁场里所致。
  有些UFO研究者认为,这说明石碟是信号装置。
  如果杜立巴石碟真如所说的那样神奇,并带有电荷,那么这是否就是中国的罗斯威尔事件?
  1947年7月美国新墨西哥州,据传发现了UFO坠落的残骸,甚至包括外星人尸体。随后这些证据消失无踪,只有若干证人的口头目击描述,至今难以确证。但由于此事广为流传,因此罗斯威尔已经成为UFO登陆地球事件的代名词。
  一个扑朔迷离的村子
  中国西部高原地区地域辽阔,气候恶劣,以往交通不便,很少有旅游者进入。方圆20万平方公里左右,海拔是6000米,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只有一条公路通到那里,人迹罕至。
  国外有研究者认为,在这荒凉地带的一个叫做维朗的村落中,生活着杜立巴人的后裔。据说维朗村民身材普遍不高,与传说中的外星人外貌很吻合。
  这个扑朔迷离的村子之所以扬名域外,是因为一位英国探险家自称造访过那里。1978年,作家戴维·阿甘姆帮助出版了英国探险家卡尔·罗宾·埃文斯的旅行日记,书名是《流亡的太阳神》,内容介于科幻和纪实之间。
  1998年8月,戴维·阿甘姆在英国的著名杂志《奇异时代》上承认,《流亡的太阳神》是一本虚构的小说。
  但坚信杜立巴事件的人们,仍对此难以释怀。就像罗斯威尔事件一样,杜立巴人事件不断被人关注,并且新的证据也已经被找到。是否在我们的外层空间漂浮着巨大的、有螺旋图案的杜立巴石碟?
  这只是个骗局?
  1947年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坠毁事件的物证已经无处可查,而杜立巴石碟的物证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大约在1974年,一位了解杜立巴石碟故事的奥地利工程师声称,他在中国有了惊人的发现,是一张酷似石碟的照片,但是上面的石碟没有凹槽,无法断定它们就是杜立巴石碟。
  这些宝丽莱相机照下来的照片是仅有的证据。所以人们要问,是否这只是个骗局,还是真的确有其事?
  所以,直到今天,杜立巴人事件的证据也只是几张照片而已。人们之所以比较相信或者热衷于杜立巴事件,因为它实在太吸引人了,而且既然世界各地都有罗斯威尔事件,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中国的罗斯威尔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UFO事件
  谈到中国历史上的UFO目击事件,总能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众所周知,历代宫廷都设有观测天象的部门,也因此保留为数最多的观测文献。其中很多记载了类似UFO的目击事件。
  公元前139年西汉武帝时期,“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这颗不同寻常的亮星,让人联想或许这就是一次UFO目击事件。
  《晋书》记载,公元317年的一天,三个发强光物体在白天出现,景象壮观。特别是提到“左右两珥”表示此发光体不是圆形,而是左右侧突出如耳,正如我们所熟悉的飞碟外形轮廓。   明代文献,则记述了一次酷似组队飞行的UFO目击事件:明武宗正德年间,一个暮春黄昏,南方出现一颗青白色的流星,尾部拖着光迹,起自东南,缓缓划过天际向西北飞行,紧随其后,有几颗小星起而跟随。
  清代的新闻时事画刊《点石斋画报》一则报道,被誉为中国UFO观测史上最出色的一篇生动翔实的UFO目击报告:
  一幅名为《赤焰腾空》的画,事发地点是1892年秋天的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皆在仰目天空,争相观看一团熠熠火焰。画家如此记载:
  “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金陵城南,忽见一球形如巨卵,色呈红色,飘荡半空,自西向东,其行甚缓。”由于傍晚天空浮云遮蔽,天色昏暗。这红色球体,看得很是分明。当时围观的百姓不下数百人,大约一顿饭的工夫,红球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有人说这是流星过境,但有人反驳说,流星通常转瞬即逝。而这红色的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持续时间很长,不可能是流星。有的说是儿童放天灯,但是当时的风向是向西北吹的,而此球却是逆风而行,向东飞去,显然不是天灯。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境外相关报道的影响,中国也兴起了UFO热潮。
  尤其是1981年一次目击事件,目击者超过几十万。紫金山天文台先后分别收集到一百多份目击报告。
  根据目击者描绘的复原图可见,这是一个螺旋状的UFO。它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陕西北部交界地区上空,飞至新疆南部地区上空,跨越距离约两千公里。
  对于这次目击事件,研究仍在继续。
  石碟背后隐藏的真相
  现在让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杜立巴人事件是否是中国的罗斯威尔事件?
  研究者认为:杜立巴事件证据模糊,而且通过所有的分析看,基本上是虚构的一个故事。
  如果它是真的,中国的外星人故事将要追溯到一万两千年前。但物证的缺乏使研究者很难采信。
  杜立巴人事件所涉及的人,包括中國的科学家,以及报道过此事的记者,都不曾在其他的地方被提起过。没人知道他们是谁,没有证据能证明他们确实存在过。
  但是仍有人对此坚信不疑。豪斯多夫认为:我确信,这些石碟背后隐藏着事情的真相。相信716块石碟中的大部分仍在石洞中。也许某一天,再次有人偶然探访那里并发现这些石洞,那将是轰动世界的事情。如果能再次发现那些石碟,那么有关杜立巴人的故事将被重新提起。
其他文献
鐘秀平校长作诗与古桂高探讨字句的得失  著名书法家古桂高每次与笔者提及广东广雅中学,无不感慨万千。他指出这间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荔湾西村创办的学校英才辈出,与它相关的师生如张之洞、梁鼎芬、梁漱溟、祝嘉等人,都是为近代中国文化增辉的人物。  古桂高的书法老师之一是麦少麟。麦少麟的书法是学习大书法家吴道镕,而广雅中学著名的藏书楼“冠冕楼”上那三个充满书卷气的字,就是由曾任广雅书院监督(即校长)的
期刊
到会领导参观了“书香荔湾”成果展  光阴给我们阅历,读书给我们智慧。2017年4月20日上午,在广州市美华中学举行荔湾区“遨游书海,润泽心灵”——2017年“书香荔湾”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现场交流会。  广州市教育局德育和校园安全处刘平伦处长、广州市妇联宣传部部长邝凤兰、荔湾区妇联主席宋春梅、荔湾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峥、荔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财源、荔湾区教育局原局长陈持、荔湾区教育局副局长刘轶、荔湾区
期刊
2017年8月10日—14日,在南国书香节举行的5天时间里,每天都有一个由广州市中小学生组成的“书香小记者”采访组在场馆里进行活动。他们穿梭于各大展馆,与各名家大咖近距离接触,采访作家、名人、嘉宾……穿上红马甲的“书香小记者”与读者、大作家交流,为我们带来精彩的书香节报道。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派出十多位学生组成了其中的一个报道组,他们在8月13日亮相于南国书香节。荔湾学子素来注重学习,讓我们看看
期刊
吴漫莹  《我与地坛》出自史铁生大作家之笔下,他试图通过回顾自己双腿残疾后的生活,那段艰难的岁月,陪伴他多年的人或物,述说着他对人生中痛苦的思考。  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作者用平实的笔法描绘出插队生活的画卷,讲述着“我”与清平湾的点点滴滴故事。  章节中一个个故事都深深让人感动。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与老黑牛的故事。从最开始讨厌老黑牛的老谋深算,然后专门引红犍牛与老黑牛决斗,再到破老汉告
期刊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生活方式。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而好习惯养成了,则可以让人终身受益。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無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要养成好习惯。从外面回家先要洗手洗脸、换上干净的衣服,不把细菌病毒带回家;饭前便后要洗手;写字要注意姿势,保
期刊
以前,快过年的时候,我们总是要从广州回到梅州过年,每年都是这样。可渐渐地,我觉得这太麻烦了,总是要往返两个地方。于是我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笑了笑,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一到过年就总是这样吗?”  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爸爸听了,又说:“其实爸爸也觉得很烦,但必须这样做。我们中国人,一到过年就有和家人团聚的习俗。而且,爷爷奶奶两个人在家,偶尔也会觉得寂寞,所以我们回去不仅仅是
期刊
丘毅清校长在发言  2017年5月5日下午,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第26届科艺节颁奖礼暨职业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学校领导丘毅清校长、邓红艳书记、潘然副校长、朱茂清副校长和全体师生参加了大会,学生家长代表也应邀出席。  丘毅清校长在发言中说:“自2015年起,国务院将每年5月的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其目的就是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
期刊
1  放学后,朱峰一直在和同学踢球,别看他课堂上无精打采的,老师一提问,准是不知所以然,可是一到运动场上,马上换了个人似的,左冲右突,神采飞扬。  唐棣站在边上看了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一个人默默地离开了。快出学校大门的时候,那只足球像长了眼睛似的,从背后追来,由于脚力太大,唐棣“哎呀”一声,倒在地上。  很多同学围拢过来,纷纷询问唐棣是否受伤了,朱峰也挤过来拿球,看见唐棣坐在地上,眼睛里浸满了泪
期刊
从小,姜笛就喜欢大自然的奇妙变化,从院子里的参天大树,到阳台上的小蚂蚁,都是他乐于关注的对象。随时随地,他都保持着一颗对世界的好奇心,喜欢静静地观察,不断地探究。  养蚂蚁的怪男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姜笛妈妈发现,自己家的阳台成了一个小昆虫乐园:蚂蚁、蟑螂、蜘蛛、蜗牛……全都在这里安了家。原来,为了更好地观察这些小家伙,姜笛将自己家的阳台办成了一个收养园。  他常常用不同的食物去喂食这些小生灵
期刊
【亲爱的安玖君】  进入高中以后,我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乖孩子。  我每天晚上十点按时睡觉,很早起床。我会在书桌前读一些古诗,然后喝下一杯牛奶。晚自习的时候我总是安静地做作业,预习明天要学的内容。  “喂,这个是你吧?”有人在我头顶上方喊着,我抬头,看到一个男生笑嘻嘻地拿着一张画纸。  那纸上有个漫画形象的女生,虽然笔调很淡,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是自己。  我还没反应过来,那个男生继续笑嘻嘻地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