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是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金融资源配置必须与经济社会环境建设和发展相协调适应。要想达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为金融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此来推动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区域 金融生态 资源配置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8-189-02
金融生态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要素之间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经济、金融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金融资源是社会物质产品的价值形态以货币形式存在,并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促成各种资源结合创造社会财富的资源。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已经成为维持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资源,其配置效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经济的运行。从经济发展状况看,银行信贷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区域金融生态建设仍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使金融资源不能更加有效配置,不但严重影响了金融业的发展,而且对于经济的助力越来越弱,尤其是体现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上,近几年金融支持力度已远远不足。因此探索建设和谐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理论和实践,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金融改革和发展、推动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一、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必须推动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1.加大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和金融部门要共同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面向企业和个人、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要围绕建设诚信这一中心,加强对诚信建设情况的的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切实增强社会金融意识和社会信用观念,通过深入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大力弘扬信用文化,建立健全配套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在全辖范围内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人民银行要会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企业和个人银行信息及非银行信息共享机制,积极为金融部门、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企业、个人等提供信用信息服务。要探索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定期开展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建立征信和公示平台,组织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评定工作,积极探索信用社区建设,发挥信用“典型”的模范带头和示范作用,推动广大农村和居民社区的诚信建设,并将诚信建设推向深入。
2.强化社会信用维护机制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和人民银行要加强配合,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维护机制。要加快信用信息征集和披露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对借款企业、担保机构、银行间金融产品市场信用评级制度、事后检验制度,建立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市场淘汰机制,大力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努力实现政府信用、金融信用、中介组织信用、产品质量信用、社会公众信用的全面提高。积极发挥会计、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逐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利用金融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完善网上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对贷款企业信用的监督:加强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企业惩戒机制建设,继续实行“黑名单”企业曝光制度,并要从信贷、票据承兑、现金收支等方面实行全面联合制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金融部门提供的情况,从经营资格准入、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限制,有效维护社会信用环境,增强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
3.强化依法行政建设。人民法院要加强金融案件审判工作,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提高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维护社会信用秩序。要建立法院与金融企业之间的联络协作机制,对不讲信用、有钱不还以及因玩忽职守造成资金损失而引发金融风险的企业及责任人要依法处理。工商部门要积极配合金融部门整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充分运用工商登记、年检等手段支持金融企业维护金融债权,防止企业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支持和配合金融部门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企业市场化改革,完善公司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盈利能力。中介评估机构要加强抵押物的评估、登记工作,防止出现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现象。同时规范相关费用收取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对企业会计报表客观、如实审计,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
二、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必须提高金融生态主体发展能力
1.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我调节功能。一是要加强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利用;二是要把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与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批准和明确市场定位,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三是要建立相关数据库,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自主定价能力,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信贷的营销和管理,密切关注和规避企业家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对诚信守法的企业要给予积极的大力支持,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五是各金融机构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广泛深入的协作配合,有序合规竞争,同心协力促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
2.提高金融体系建设能力。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高其资金实力和服务水平。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发展股份制银行和民营银行,尤其是发展能真正给微小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中小股份制银行。
3.提高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能力。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探索建立金融稳定工作应急预案、突发金融事件处置办法、金融监管信息共享、重大事项报告、金融稳定工作评估等工作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健全金融稳定监测信息系统,加强对区域金融风险的日常监测和提示,并制定相应的金融风险处置预案,及时化解和处置突发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与经济综合部门、金融监管、工商、财政、司法等加强沟通和协作,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改善金融运行环境。金融机构要加强窗口指导和风险预警,实施有效监管和行业自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服务功能,壮大资金实力。要积极培育良好的内控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风险管理为重点的内控制度,有效降低决策风险、管理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并促进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的稳步提高。政府要积极研究制定改善金融资源配置、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措施,与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为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基础。
4.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加强产业政策、货币信贷政策和市场发展研究,增强对政策的敏感性,准确、及时地捕捉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加大对诚实守信企业的授权授信力度,并积极给予信贷额度、利率政策等方面的优惠,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实效”的信贷原则,把自身微观经营行为与经济发展要求有机结合,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并促进客户结构和信贷结构不断优化;要大力调整业务经营理念,准确进行市场和功能定位,深入开展产品创新活动,拓宽中小企业、个体、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不断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5.提高中介市场建设能力。进一步完善县域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并帮助担保机构多方位运作担保基金,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人民银行要建立健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管理制度,着力搭建企业、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信息交流的平台和桥梁。积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会计、审计、资产评估、资信评级、投资咨询等各类与金融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发展,不断完善金融生态链,稳步提高金融中介服务水平。
三、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必须构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平台
1.培育良好的基础。按照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加强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协调配合,研究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政策的针对性,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大对“三农”等薄弱产业的支持力度,有效地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增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客户基础。
2.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各项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不断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和保险保障力度,努力提供快捷、安全、高效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有效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要在组织落实国家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基础上,加强业务“窗口”指导,建立良好的政策传导机制。要积极研究制定区域性的支持“三农”经济、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指导意见,加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具有区域优势、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要结合区域产业特征和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市场营销,增加信贷资金投放,促进优势产业的壮大和扩散延伸,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整体发展水平提高。要积极落实各项信贷优惠政策,进一步改进授权授信管理,不断提高信贷投放效率。
3.建立良好的“政银企”合作关系。一是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二是要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打破传统的以银行间接融资一枝独秀的融资模式;三是进一步规范企业破产改制行为,切实防止企业利用虚假破产和变相改制等方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四是建立良好的“政银企”合作关系,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搭建“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洽谈会、金融新业务(新产品)推介会,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信誉良好、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水平高、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并及时向企业推广新的融资渠道,实现三方的互惠共赢。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责编:小青)
关键词:区域 金融生态 资源配置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8-189-02
金融生态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要素之间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经济、金融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金融资源是社会物质产品的价值形态以货币形式存在,并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促成各种资源结合创造社会财富的资源。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已经成为维持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资源,其配置效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经济的运行。从经济发展状况看,银行信贷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区域金融生态建设仍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使金融资源不能更加有效配置,不但严重影响了金融业的发展,而且对于经济的助力越来越弱,尤其是体现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上,近几年金融支持力度已远远不足。因此探索建设和谐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理论和实践,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金融改革和发展、推动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一、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必须推动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1.加大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和金融部门要共同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面向企业和个人、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要围绕建设诚信这一中心,加强对诚信建设情况的的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切实增强社会金融意识和社会信用观念,通过深入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大力弘扬信用文化,建立健全配套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在全辖范围内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人民银行要会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企业和个人银行信息及非银行信息共享机制,积极为金融部门、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企业、个人等提供信用信息服务。要探索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定期开展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建立征信和公示平台,组织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评定工作,积极探索信用社区建设,发挥信用“典型”的模范带头和示范作用,推动广大农村和居民社区的诚信建设,并将诚信建设推向深入。
2.强化社会信用维护机制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和人民银行要加强配合,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维护机制。要加快信用信息征集和披露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对借款企业、担保机构、银行间金融产品市场信用评级制度、事后检验制度,建立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市场淘汰机制,大力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努力实现政府信用、金融信用、中介组织信用、产品质量信用、社会公众信用的全面提高。积极发挥会计、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逐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利用金融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完善网上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对贷款企业信用的监督:加强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企业惩戒机制建设,继续实行“黑名单”企业曝光制度,并要从信贷、票据承兑、现金收支等方面实行全面联合制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金融部门提供的情况,从经营资格准入、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限制,有效维护社会信用环境,增强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
3.强化依法行政建设。人民法院要加强金融案件审判工作,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提高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维护社会信用秩序。要建立法院与金融企业之间的联络协作机制,对不讲信用、有钱不还以及因玩忽职守造成资金损失而引发金融风险的企业及责任人要依法处理。工商部门要积极配合金融部门整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充分运用工商登记、年检等手段支持金融企业维护金融债权,防止企业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支持和配合金融部门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企业市场化改革,完善公司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盈利能力。中介评估机构要加强抵押物的评估、登记工作,防止出现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现象。同时规范相关费用收取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对企业会计报表客观、如实审计,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
二、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必须提高金融生态主体发展能力
1.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我调节功能。一是要加强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利用;二是要把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与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批准和明确市场定位,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三是要建立相关数据库,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自主定价能力,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信贷的营销和管理,密切关注和规避企业家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对诚信守法的企业要给予积极的大力支持,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五是各金融机构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广泛深入的协作配合,有序合规竞争,同心协力促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
2.提高金融体系建设能力。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高其资金实力和服务水平。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发展股份制银行和民营银行,尤其是发展能真正给微小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中小股份制银行。
3.提高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能力。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探索建立金融稳定工作应急预案、突发金融事件处置办法、金融监管信息共享、重大事项报告、金融稳定工作评估等工作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健全金融稳定监测信息系统,加强对区域金融风险的日常监测和提示,并制定相应的金融风险处置预案,及时化解和处置突发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与经济综合部门、金融监管、工商、财政、司法等加强沟通和协作,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改善金融运行环境。金融机构要加强窗口指导和风险预警,实施有效监管和行业自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服务功能,壮大资金实力。要积极培育良好的内控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风险管理为重点的内控制度,有效降低决策风险、管理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并促进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的稳步提高。政府要积极研究制定改善金融资源配置、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措施,与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为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基础。
4.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加强产业政策、货币信贷政策和市场发展研究,增强对政策的敏感性,准确、及时地捕捉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加大对诚实守信企业的授权授信力度,并积极给予信贷额度、利率政策等方面的优惠,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实效”的信贷原则,把自身微观经营行为与经济发展要求有机结合,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并促进客户结构和信贷结构不断优化;要大力调整业务经营理念,准确进行市场和功能定位,深入开展产品创新活动,拓宽中小企业、个体、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不断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5.提高中介市场建设能力。进一步完善县域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并帮助担保机构多方位运作担保基金,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人民银行要建立健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管理制度,着力搭建企业、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信息交流的平台和桥梁。积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会计、审计、资产评估、资信评级、投资咨询等各类与金融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发展,不断完善金融生态链,稳步提高金融中介服务水平。
三、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必须构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平台
1.培育良好的基础。按照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加强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协调配合,研究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政策的针对性,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大对“三农”等薄弱产业的支持力度,有效地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增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客户基础。
2.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各项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不断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和保险保障力度,努力提供快捷、安全、高效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有效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要在组织落实国家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基础上,加强业务“窗口”指导,建立良好的政策传导机制。要积极研究制定区域性的支持“三农”经济、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指导意见,加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具有区域优势、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要结合区域产业特征和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市场营销,增加信贷资金投放,促进优势产业的壮大和扩散延伸,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整体发展水平提高。要积极落实各项信贷优惠政策,进一步改进授权授信管理,不断提高信贷投放效率。
3.建立良好的“政银企”合作关系。一是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二是要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打破传统的以银行间接融资一枝独秀的融资模式;三是进一步规范企业破产改制行为,切实防止企业利用虚假破产和变相改制等方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四是建立良好的“政银企”合作关系,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搭建“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洽谈会、金融新业务(新产品)推介会,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信誉良好、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水平高、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并及时向企业推广新的融资渠道,实现三方的互惠共赢。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责编: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