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起源于生活实际,其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在于培养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数学运用能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成功揭示了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实质性联系,有效地实现了小学生以数学思维逻辑和数学方法对生活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不仅获得数学情感上的体验,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推动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综合分析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存在于生活的诸多方面,而现实生活中又充满了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有效开发时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知,还能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以开发培养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有机地融入生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准,建立生活化的数学模型,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除了自身的智力因素,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包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模式等等。强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数学——生活——数学”的逻辑细微过程,即以数学思维方法去观察、了解现实生活,再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进行提升,从而达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升华。
首先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以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语言进行数学知识的外延,有效地对生活内涵进行阐述;其次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形成开放性的思想逻辑,对数学现象的本质关注度较大;最后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在自主性学习的情况下提高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策略探索
1. 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实例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也可以理解为在数学的教学中对生活场景、生活实例有机引入。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都被书本教材所套牢,机械而缺乏活力,学生对纯理论数学知识理解难度大,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低下的现象。而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目的的教学改革。从学生所涉及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对数学进行学习,反之也同样为生活创造了价值。
以小学数学中对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将生活场景进行有机穿插。在学生已经形成了对分数概念上的认识时,如:对分数进行大小比较时,教师可以拿出三个差不多大小的苹果,让学生进行三个分数中最小分数的选择,然后根据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按比例指导教师将苹果切开,然后让那三位学生进行切割完成的展示,得出大小的比较。这样的生活化场景的引入,不仅让学生在“玩乐”中对数学知识有了充分的理解,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
2. 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简而言之,数学化的生活指的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受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影响,对知识的教学被局限在十分狭小的范围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创新和实践能力更是不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改革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对数学知识进行感知,让数学教学走向社会实践,充分挖掘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问题。
例如,对小学数学教育初期的图形认识教学中,教师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进行简要介绍和展示之后,让学生对教室内的事物进行观察和罗列,并让学生针对各自的划分提供相应的依据,在充分认识后,便可组织学生自己对图形进行绘画;在学习平面图形面积时,教师依旧可以以教室为例,让学生进行测量,得出教室的面积,教师再以对教室进行铺正方形瓷砖为例,为学生提供70mm、80mm、100mm的正方形材料,并提供一笔固定的资金,让学生从中得出最优购买方式。教师也可以从中故意设置教学难度,将每种瓷砖面积都不能与教室面积成功对应上,让学生寻找解决途径。随着问题难度的一步步加深,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还可以灵活地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并提升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 课外延伸走进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延伸的生活化,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生活化教育之后,对教学知识的课外复习和巩固的生活化。教师要以强化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训为主要教学目标,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参与社会实践;在进行备课时,教学内容要以教材理论知识为基础,但又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框架之中。对课外延伸教育更是如此,不能反复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不能重复对数学的计算,要来源于生活经验,遵循趣味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原则对数学作业进行布置。首先是“表现炫耀式”作业,让学生对课程学习知识内容进行充分展示,让父母对其作业进行相关文字性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让家长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促进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其次是“动手实践式”作业,就如同上述案例中所涉及的让学生亲身对教室进行测量,教师可以加强课后难度,让学生在课后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测量计算等等;最后是“发散思维式”作业,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进行游戏的设置或者生活实践的构思,如存在一个长方形果园,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栅栏围着,栅栏总长为100米,而果园的宽为20米,计算长方形果园的面积。又如:在学习了年、月、日后让学生回家制作一张本年度的年历。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鼓励学生设计一下如果家里重新装修需要买多少块地砖等等。课外知识延伸充满乐趣与可行性,让学生在脱离数学教学环境中也能充分获得知识的扩充。
综上所述,对小学的数学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进行取材,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将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进行反馈,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长此以往,随着这样一种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教学方式的深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月霞,丁海君.探析新时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J].学苑教育,2015(03).
[2]朱文洋.例谈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
[3]郎东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21).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存在于生活的诸多方面,而现实生活中又充满了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有效开发时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知,还能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以开发培养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有机地融入生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准,建立生活化的数学模型,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除了自身的智力因素,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包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模式等等。强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数学——生活——数学”的逻辑细微过程,即以数学思维方法去观察、了解现实生活,再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进行提升,从而达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升华。
首先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以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语言进行数学知识的外延,有效地对生活内涵进行阐述;其次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形成开放性的思想逻辑,对数学现象的本质关注度较大;最后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在自主性学习的情况下提高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策略探索
1. 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实例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也可以理解为在数学的教学中对生活场景、生活实例有机引入。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都被书本教材所套牢,机械而缺乏活力,学生对纯理论数学知识理解难度大,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低下的现象。而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目的的教学改革。从学生所涉及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对数学进行学习,反之也同样为生活创造了价值。
以小学数学中对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将生活场景进行有机穿插。在学生已经形成了对分数概念上的认识时,如:对分数进行大小比较时,教师可以拿出三个差不多大小的苹果,让学生进行三个分数中最小分数的选择,然后根据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按比例指导教师将苹果切开,然后让那三位学生进行切割完成的展示,得出大小的比较。这样的生活化场景的引入,不仅让学生在“玩乐”中对数学知识有了充分的理解,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
2. 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简而言之,数学化的生活指的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受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影响,对知识的教学被局限在十分狭小的范围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创新和实践能力更是不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改革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对数学知识进行感知,让数学教学走向社会实践,充分挖掘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问题。
例如,对小学数学教育初期的图形认识教学中,教师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进行简要介绍和展示之后,让学生对教室内的事物进行观察和罗列,并让学生针对各自的划分提供相应的依据,在充分认识后,便可组织学生自己对图形进行绘画;在学习平面图形面积时,教师依旧可以以教室为例,让学生进行测量,得出教室的面积,教师再以对教室进行铺正方形瓷砖为例,为学生提供70mm、80mm、100mm的正方形材料,并提供一笔固定的资金,让学生从中得出最优购买方式。教师也可以从中故意设置教学难度,将每种瓷砖面积都不能与教室面积成功对应上,让学生寻找解决途径。随着问题难度的一步步加深,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还可以灵活地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并提升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 课外延伸走进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延伸的生活化,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生活化教育之后,对教学知识的课外复习和巩固的生活化。教师要以强化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训为主要教学目标,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参与社会实践;在进行备课时,教学内容要以教材理论知识为基础,但又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框架之中。对课外延伸教育更是如此,不能反复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不能重复对数学的计算,要来源于生活经验,遵循趣味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原则对数学作业进行布置。首先是“表现炫耀式”作业,让学生对课程学习知识内容进行充分展示,让父母对其作业进行相关文字性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让家长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促进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其次是“动手实践式”作业,就如同上述案例中所涉及的让学生亲身对教室进行测量,教师可以加强课后难度,让学生在课后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测量计算等等;最后是“发散思维式”作业,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进行游戏的设置或者生活实践的构思,如存在一个长方形果园,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栅栏围着,栅栏总长为100米,而果园的宽为20米,计算长方形果园的面积。又如:在学习了年、月、日后让学生回家制作一张本年度的年历。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鼓励学生设计一下如果家里重新装修需要买多少块地砖等等。课外知识延伸充满乐趣与可行性,让学生在脱离数学教学环境中也能充分获得知识的扩充。
综上所述,对小学的数学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进行取材,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将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进行反馈,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长此以往,随着这样一种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教学方式的深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月霞,丁海君.探析新时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J].学苑教育,2015(03).
[2]朱文洋.例谈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
[3]郎东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