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爱听书,更喜欢读书。小时候,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本村和附近村里晚上有说书的,我就和小伙伴们一起,跟着大人们去听说书。有时候正听着突然下起了雨,生产队干部和一些热心人找来雨伞撑起来让说书的继续说,我们仍然听得津津有味,衣裳淋湿了也不想走,直到听到说书的说:“说到这里告一段,明天晚上接着听。”
那时,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月儿四十也很难看一场电影。每年冬天农闲时,晚上喝罢汤后,生产队牲口屋里常常挤满了人,队里的几个文化人轮换着给社员们念书。在我的记忆中,先后听了他们念的《杨家将》《呼延庆打雷》《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大刀记》等文学书籍,受益匪浅,至今难以忘怀。
渐渐地,听说书已满足不了我的需求,强烈的求知欲使我捧起了小人书,书里哪些动人的故事像磁铁一样吸引住了我。
上学后我更加热爱读书了,就开始攒钱买连环画和少儿读物看。曾先后徒步到当时的双庙公社新村新华书店和附近的颍桥公社大桥新华书店、关帝庙公社库庄新华书店,买《红小兵》《向阳花》和《金色少年》等少儿读物。后来上初中后,我又订阅了《中国少年报》和《儿童文学》刊物,经常利用课外时间阅读。通过读书学习,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语言也更加丰富了,写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有时还被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那时,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张子善对我说,你的作文写的不错,篇篇都紧扣主题,中心突出,构思新颖、内容丰富,详略得当,只要不间断地刻苦学习,多读书、读好书,继续努力地写下去,将来一定有所作为。
张老师一席话,使我心里豁然开朗,我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张老师的期望,更加努力学习,勤奋写作,做一个有出息的少年。从那时起,在我的心中就萌发了将来当作家的梦想。
1977年7月高中毕业后,我发挥在校爱好写作的特长,在劳动之余,拿起手中的笔开始业余写作。通过不懈努力,我采写的新闻稿件陆续在襄城县人民广播站播出了。有的稿件经县委通讯组宋居德老师和袁长收老师修改后,还被市级以上报刊电台采用。那时,我经常收到县广播站和市级以上新闻单位给我寄的样报、样刊和两三元不等的稿费。大队领导认为我小有名气,提拔我担任大队团总支书记。这样,更加坚定了我在农村大干一番事业的信心。
我上任后不负众望,在做好大队团支部工作的同时,更加积极地采写稿件了。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我利用到县文化馆参加全县业余作者培训班的有利时机,给县文化馆《新芽》文艺期刊主编邓雪生老师反映了我们大队团总支准备办图书室的想法。邓老师听后很高兴,当场表示积极支持,并把我的想法给县图书馆负责人进行了认真汇报。他们认为我的工作思路正好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当即决定,帮助我大队创办全县第一个大队级文化室。
县图书馆对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极为重视,县业余作者培训班结束后,就通知我找人把县图书馆借给我们的300册图书带回去,要求大队图书室开办后,每季度或半年到县图书馆换一次图书,无偿使用。书带回去后,大队领导特别高兴,对我又高看一眼,更加支持我的工作了。在大队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拿出1000元支持我购买各类图书400余册,充实到图书室。文化室创办后,我又发动广大团员青年开展了“捐一本书看百本书”活动,使大队文化室的图书越来越多。
为了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我在开展好群众读书活动的同时,又创办了全县第一个大队级文艺刊物《群众文艺》,由县文化馆邓雪生老师题写刊名,每月出版一期,由我负责编辑刻版印刷,每期油印120份,除发放给大队业余作者外,还专门给公社文化站、公社团委、县文化馆、县文化局、团县委和县委宣传部寄送,很快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在我负责管理大队图书室的4年多时间里,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抽出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在读书中,我坚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把好的句子、好的人物描写、好的景物描写记下来,以备写作中参考。通过读书,不仅積累了知识,又升华了人生境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写作水平。
1983年初,我编印的《群众文艺》刊物受到了时任双庙公社管委会主任高付申的关注,他把我抽到公社计生办,创办了全县第一份公社级计划生育小报,每周出版一期,每期油印200份,发至各大队和社直机关。通过广泛宣传,很快就把全公社的计划生育工作推向了高潮,受到了襄城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表扬。
后来,我到襄城县农村信用联社从事文秘和宣传工作后,对读书更加痴迷。每得到一本好书,我都如获至宝,不仅小心翼翼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再用鼻子闻闻那沁人心脾的墨香,仿佛感到知识的泉水潺潺流入我的心田……
几十年来,我边读书边坚持不懈地写作,讴歌农村的新人新事和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36万字,并出版了文学作品集《小溪之歌》,受到了县内外读者的好评。2003年初,我亲手创办了河南省县级农信联社第一份赠阅性内部资料《襄城信合》(后改名为《襄城农商银行》),既宣传了单位的工作,又为襄城文人开辟了一片耕耘和培育文学新苗的园地,赢得了领导、同仁、文朋诗友等众多的赞誉。由于我业余创作成绩突出,不仅获得了许昌市“职工自学成才奖”,还当选为襄城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2015年12月11日,被河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终于圆了我的作家梦。
书是穿不破的衣裳,取不尽的宝藏。
读书,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养气,可以充实人生;读书,可以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增学识,强能力。读一本好书,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籍。
书籍,犹如冬日暖阳。我如饥似渴地从一本本书中汲取阳光,再用它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爱听书,更喜欢读书。小时候,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本村和附近村里晚上有说书的,我就和小伙伴们一起,跟着大人们去听说书。有时候正听着突然下起了雨,生产队干部和一些热心人找来雨伞撑起来让说书的继续说,我们仍然听得津津有味,衣裳淋湿了也不想走,直到听到说书的说:“说到这里告一段,明天晚上接着听。”
那时,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月儿四十也很难看一场电影。每年冬天农闲时,晚上喝罢汤后,生产队牲口屋里常常挤满了人,队里的几个文化人轮换着给社员们念书。在我的记忆中,先后听了他们念的《杨家将》《呼延庆打雷》《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大刀记》等文学书籍,受益匪浅,至今难以忘怀。
渐渐地,听说书已满足不了我的需求,强烈的求知欲使我捧起了小人书,书里哪些动人的故事像磁铁一样吸引住了我。
上学后我更加热爱读书了,就开始攒钱买连环画和少儿读物看。曾先后徒步到当时的双庙公社新村新华书店和附近的颍桥公社大桥新华书店、关帝庙公社库庄新华书店,买《红小兵》《向阳花》和《金色少年》等少儿读物。后来上初中后,我又订阅了《中国少年报》和《儿童文学》刊物,经常利用课外时间阅读。通过读书学习,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语言也更加丰富了,写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有时还被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那时,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张子善对我说,你的作文写的不错,篇篇都紧扣主题,中心突出,构思新颖、内容丰富,详略得当,只要不间断地刻苦学习,多读书、读好书,继续努力地写下去,将来一定有所作为。
张老师一席话,使我心里豁然开朗,我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张老师的期望,更加努力学习,勤奋写作,做一个有出息的少年。从那时起,在我的心中就萌发了将来当作家的梦想。
1977年7月高中毕业后,我发挥在校爱好写作的特长,在劳动之余,拿起手中的笔开始业余写作。通过不懈努力,我采写的新闻稿件陆续在襄城县人民广播站播出了。有的稿件经县委通讯组宋居德老师和袁长收老师修改后,还被市级以上报刊电台采用。那时,我经常收到县广播站和市级以上新闻单位给我寄的样报、样刊和两三元不等的稿费。大队领导认为我小有名气,提拔我担任大队团总支书记。这样,更加坚定了我在农村大干一番事业的信心。
我上任后不负众望,在做好大队团支部工作的同时,更加积极地采写稿件了。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我利用到县文化馆参加全县业余作者培训班的有利时机,给县文化馆《新芽》文艺期刊主编邓雪生老师反映了我们大队团总支准备办图书室的想法。邓老师听后很高兴,当场表示积极支持,并把我的想法给县图书馆负责人进行了认真汇报。他们认为我的工作思路正好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当即决定,帮助我大队创办全县第一个大队级文化室。
县图书馆对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极为重视,县业余作者培训班结束后,就通知我找人把县图书馆借给我们的300册图书带回去,要求大队图书室开办后,每季度或半年到县图书馆换一次图书,无偿使用。书带回去后,大队领导特别高兴,对我又高看一眼,更加支持我的工作了。在大队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拿出1000元支持我购买各类图书400余册,充实到图书室。文化室创办后,我又发动广大团员青年开展了“捐一本书看百本书”活动,使大队文化室的图书越来越多。
为了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我在开展好群众读书活动的同时,又创办了全县第一个大队级文艺刊物《群众文艺》,由县文化馆邓雪生老师题写刊名,每月出版一期,由我负责编辑刻版印刷,每期油印120份,除发放给大队业余作者外,还专门给公社文化站、公社团委、县文化馆、县文化局、团县委和县委宣传部寄送,很快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在我负责管理大队图书室的4年多时间里,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抽出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在读书中,我坚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把好的句子、好的人物描写、好的景物描写记下来,以备写作中参考。通过读书,不仅積累了知识,又升华了人生境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写作水平。
1983年初,我编印的《群众文艺》刊物受到了时任双庙公社管委会主任高付申的关注,他把我抽到公社计生办,创办了全县第一份公社级计划生育小报,每周出版一期,每期油印200份,发至各大队和社直机关。通过广泛宣传,很快就把全公社的计划生育工作推向了高潮,受到了襄城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表扬。
后来,我到襄城县农村信用联社从事文秘和宣传工作后,对读书更加痴迷。每得到一本好书,我都如获至宝,不仅小心翼翼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再用鼻子闻闻那沁人心脾的墨香,仿佛感到知识的泉水潺潺流入我的心田……
几十年来,我边读书边坚持不懈地写作,讴歌农村的新人新事和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36万字,并出版了文学作品集《小溪之歌》,受到了县内外读者的好评。2003年初,我亲手创办了河南省县级农信联社第一份赠阅性内部资料《襄城信合》(后改名为《襄城农商银行》),既宣传了单位的工作,又为襄城文人开辟了一片耕耘和培育文学新苗的园地,赢得了领导、同仁、文朋诗友等众多的赞誉。由于我业余创作成绩突出,不仅获得了许昌市“职工自学成才奖”,还当选为襄城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2015年12月11日,被河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终于圆了我的作家梦。
书是穿不破的衣裳,取不尽的宝藏。
读书,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养气,可以充实人生;读书,可以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增学识,强能力。读一本好书,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籍。
书籍,犹如冬日暖阳。我如饥似渴地从一本本书中汲取阳光,再用它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