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9月20日,是中电国华电力公司北京热电分公司50岁华诞。
50年来,一代代北京热电人怀着爱党、爱国、爱岗的赤诚之心,责任与使命交融,情感与奉献汇聚,在共和国热电事业的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北京热电距天安门仅有8公里,担负着为国家机关、外国驻华使馆区、北京市部分居民住宅区以及50多家企业供电供热的艰巨任务。北京热电是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建设期间,全体干部职工一起住窝棚、吃粗粮,喝河水,白手起家,人挑肩扛,硬是装上了全国第一台十万千瓦汽轮机组,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高温高压电厂。
投产送电后,周恩来总理曾指示:“热电厂一秒钟也不能停止生产。”全厂职工深知这句话的份量有多么重,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有多么神圣。因此,不管是在三年困难时期,还是在十年“文革”时期,不管是遇到唐山大地震,还是在“非典”肆虐时,他们都坚持做到了“一秒钟不停”。
50年间,为了满足首都用电用热不断增长的需求,北京热电进行了多次扩建改造。1959年,他们顶着一无图纸、二无经验的压力,成功安装了全国第一台50兆瓦高温高压机组。接着,他们凭着这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又先后完成了5期改扩建工程。1976年,北京热电已有7台汽轮发电机组、两台燃汽发电机组、9台锅炉、8台主变压器,总装机容量340兆瓦,工业生产供汽700吨/时,采暖供热水840吉焦/时,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热电联产企业。1986~1996年,北京热电又新增了4台热水锅炉,有效缓解了北京市的供暖压力。1996年完成的“以大代小技改工程”,顺利实现了新老发电机组的更替衔接。每一次建设,都饱含着热电人对首都的深情;每一次建设,都体现出热电人的奉献精神。一代又一代热电人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就是因为他们心头永驻的“首都意识”,在他们的心中,“满足首都的需求”永远高于一切!
50年来,北京热电在管理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造的“大修图表法”、“巡回检查制度”,至今仍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作用;1968年创造的“监盘如站岗,检查如巡逻,操作如打仗”的运行经验,在全国电力系统得到推广;1978年创造的“一想,二看,三操作,四复查,五不操作”的反误操作法,有力地保证了安全生产;1986年创造的“三严、四勤、六把关”思想保证体系,大大提高了员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北京热电的管理创新走上了一个新阶段。他们以风险预控为先导,以规范管理为核心,以权责分明为手段,以奖惩制度做标尺,以监督到位为措施,积极推行安健环管理、检修文件包管理和财务预算管理,促进了节能降耗,提高了生产效率。他们大力推行“1+4”五年战略规划和“1+2”月度滚动工作计划制度,使各个岗位做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他们积极推进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的进程,建立起“靠制度管人、靠标准管物、靠规范管事”的管理体系,先后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南非NOSA五星级评审,并在全国火电200MW级机组竞赛中两次获得一等奖、一次获得特等奖。
随着国家电力系统改革,北京热电这个老牌国企于2001年改制为中电国华电力公司北京热电分公司。改制后的北京热电,针对历史遗留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端,大胆进行了机构重组。经过反复研究,缜密策划,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管理部室从原来的15个精简为7个,管理人员从原来的200多人精简到65人。同时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发电主业与检修公司,实业公司实行分业经营;推行了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竞争机制。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激发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环保成了企业必须承担的一大责任。北京热电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地处首都的热电企业,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环境治理,今后就不再会有生存的空间。他们站在“绿色地球——人类共有的家园”的高度,把环保治理当作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来抓。热电人以“清洁能源,服务首都”为使命,开始了创建城市绿色环保电厂的征程。他们精心建设的一期脱硫工程,使得北京热电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连续实施的五次噪声治理,使得设备噪声达到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近几年来,北京热电又先后投资6亿多元,对烟气、废水、灰渣等污染物进行了综合治理,连续创造了国内的“五个第一”,即:国内第一家环保投资接近项目总投资20%的电厂国内第一家全部机组安装脱硫装置的热电联产企业;国内第一家建设脱硫石膏制板厂实现灰渣再利用的电厂;国内第一家厂界噪音达到二类区域标准的城市电厂;国内第一家投资建设脱氮项目的投产电厂。2006年10月,北京热电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面对取得的成绩,北京热电丝毫没有放松前进的脚步。他们保持“空杯心态”,分析现状,提高标准,加速前进,又在五个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理念,以全员的责任心打造企业的“防火墙”,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创造了安全生产突破1000天的新纪录,连续两年获得神华“安全质量标准化特级企业”称号。
——深化落实节能降耗的目标,以降低能耗、挖掘潜力提高机组经济性为手段,积极开展设备技术改造和运行优化调整,供电煤耗连续三年保持国内最优。
——深入研究市场变化,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发挥热电联产优势,组织有针对性的技术改进,积极开拓夏季热力市场,大力开发环保替代电量市场,有效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从亏损到全面盈利的突破
——广泛开展科技攻关活动,解决了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大量问题,荣获2006年度“神华集团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积极兴办公益科普事业,承建了“国家电力科技展示中心”,创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对国家级展馆进行维护、管理的新模式,这一项目荣获了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经过多年的改造,北京热电的厂区已经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先后接待了国内外游客上万人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热电人豪情满怀、信心倍增,为了首都的发展,为了首都的繁荣,他们步伐坚定地踏上了创建国际品牌的征程。
50年来,一代代北京热电人怀着爱党、爱国、爱岗的赤诚之心,责任与使命交融,情感与奉献汇聚,在共和国热电事业的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北京热电距天安门仅有8公里,担负着为国家机关、外国驻华使馆区、北京市部分居民住宅区以及50多家企业供电供热的艰巨任务。北京热电是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建设期间,全体干部职工一起住窝棚、吃粗粮,喝河水,白手起家,人挑肩扛,硬是装上了全国第一台十万千瓦汽轮机组,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高温高压电厂。
投产送电后,周恩来总理曾指示:“热电厂一秒钟也不能停止生产。”全厂职工深知这句话的份量有多么重,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有多么神圣。因此,不管是在三年困难时期,还是在十年“文革”时期,不管是遇到唐山大地震,还是在“非典”肆虐时,他们都坚持做到了“一秒钟不停”。
50年间,为了满足首都用电用热不断增长的需求,北京热电进行了多次扩建改造。1959年,他们顶着一无图纸、二无经验的压力,成功安装了全国第一台50兆瓦高温高压机组。接着,他们凭着这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又先后完成了5期改扩建工程。1976年,北京热电已有7台汽轮发电机组、两台燃汽发电机组、9台锅炉、8台主变压器,总装机容量340兆瓦,工业生产供汽700吨/时,采暖供热水840吉焦/时,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热电联产企业。1986~1996年,北京热电又新增了4台热水锅炉,有效缓解了北京市的供暖压力。1996年完成的“以大代小技改工程”,顺利实现了新老发电机组的更替衔接。每一次建设,都饱含着热电人对首都的深情;每一次建设,都体现出热电人的奉献精神。一代又一代热电人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就是因为他们心头永驻的“首都意识”,在他们的心中,“满足首都的需求”永远高于一切!
50年来,北京热电在管理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造的“大修图表法”、“巡回检查制度”,至今仍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作用;1968年创造的“监盘如站岗,检查如巡逻,操作如打仗”的运行经验,在全国电力系统得到推广;1978年创造的“一想,二看,三操作,四复查,五不操作”的反误操作法,有力地保证了安全生产;1986年创造的“三严、四勤、六把关”思想保证体系,大大提高了员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北京热电的管理创新走上了一个新阶段。他们以风险预控为先导,以规范管理为核心,以权责分明为手段,以奖惩制度做标尺,以监督到位为措施,积极推行安健环管理、检修文件包管理和财务预算管理,促进了节能降耗,提高了生产效率。他们大力推行“1+4”五年战略规划和“1+2”月度滚动工作计划制度,使各个岗位做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他们积极推进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的进程,建立起“靠制度管人、靠标准管物、靠规范管事”的管理体系,先后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南非NOSA五星级评审,并在全国火电200MW级机组竞赛中两次获得一等奖、一次获得特等奖。
随着国家电力系统改革,北京热电这个老牌国企于2001年改制为中电国华电力公司北京热电分公司。改制后的北京热电,针对历史遗留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端,大胆进行了机构重组。经过反复研究,缜密策划,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管理部室从原来的15个精简为7个,管理人员从原来的200多人精简到65人。同时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发电主业与检修公司,实业公司实行分业经营;推行了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竞争机制。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激发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环保成了企业必须承担的一大责任。北京热电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地处首都的热电企业,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环境治理,今后就不再会有生存的空间。他们站在“绿色地球——人类共有的家园”的高度,把环保治理当作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来抓。热电人以“清洁能源,服务首都”为使命,开始了创建城市绿色环保电厂的征程。他们精心建设的一期脱硫工程,使得北京热电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连续实施的五次噪声治理,使得设备噪声达到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近几年来,北京热电又先后投资6亿多元,对烟气、废水、灰渣等污染物进行了综合治理,连续创造了国内的“五个第一”,即:国内第一家环保投资接近项目总投资20%的电厂国内第一家全部机组安装脱硫装置的热电联产企业;国内第一家建设脱硫石膏制板厂实现灰渣再利用的电厂;国内第一家厂界噪音达到二类区域标准的城市电厂;国内第一家投资建设脱氮项目的投产电厂。2006年10月,北京热电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面对取得的成绩,北京热电丝毫没有放松前进的脚步。他们保持“空杯心态”,分析现状,提高标准,加速前进,又在五个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理念,以全员的责任心打造企业的“防火墙”,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创造了安全生产突破1000天的新纪录,连续两年获得神华“安全质量标准化特级企业”称号。
——深化落实节能降耗的目标,以降低能耗、挖掘潜力提高机组经济性为手段,积极开展设备技术改造和运行优化调整,供电煤耗连续三年保持国内最优。
——深入研究市场变化,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发挥热电联产优势,组织有针对性的技术改进,积极开拓夏季热力市场,大力开发环保替代电量市场,有效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从亏损到全面盈利的突破
——广泛开展科技攻关活动,解决了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大量问题,荣获2006年度“神华集团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积极兴办公益科普事业,承建了“国家电力科技展示中心”,创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对国家级展馆进行维护、管理的新模式,这一项目荣获了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经过多年的改造,北京热电的厂区已经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先后接待了国内外游客上万人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热电人豪情满怀、信心倍增,为了首都的发展,为了首都的繁荣,他们步伐坚定地踏上了创建国际品牌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