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一台学生主办的毕业晚会,尽管院领导诚挚邀请老师们去观摩,但是去的人寥寥无几,让我思考起我们老师的归属感问题。倘若我们以校为荣,以校为家,感恩于学校,我们能这么淡漠于学生的汇报演出吗?
关键词:归属感;感恩;淡漠
一、教师幸福感及归属感定义及意义
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一般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一种精神满足,是从追求理想到实现理想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教师归属感是教师对自己所在学校或单位,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并且愿意承担作为其中一员的责任和义务。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并不高,这不但消解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其工作效率,而且阻碍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样,有了归属感,教师就感到自己能够受人尊重,心中自然会产生幸福感。就是说,有了归属感,就会有幸福感,归属感与幸福感是紧密相连的关系。
二、民办院校教师生活现状
学校靠什么来支撑?最重要的,不是一流的校舍和设备,而是这所学校有怎样的教师。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而是大师之大。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关注教师生命的发展和生命质量的体现也就是生态文化。学校的生态文化,包括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三个层面。活跃而有效的文化生态,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信任,能够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然而我们民办教师的实际生活状态又是如何呢?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我们来看经济收入。应该说,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学校给付的工资报酬,月收入是决定青年教师物质生活水准的核心指标,因此,我们将月收入水平[]视为衡量青年教师生活状况的一个标尺。总体来看,他们的物质生活不会显得多么宽裕。大多数人认为生活压力主要来自“收入”。同时,尽管工资总量上大致能让青年教师满意,但相对于其受教育水平和工作付出而言,待遇仍略显偏低。
其次我们来看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是一种应激源,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刺激的总和,即平时所说的精神刺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比较大,青年教师感觉生活压力最大的三项内容是:住房、收入和个人发展。教师在承担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责任的同时,还要兼顾自身的家庭以及承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他们面临的生活事件纷繁复杂,紧张感难以消除,当负面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就可能出现躯体或精神方面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再来看人格与尊严。有来自社会对民办教师的目光也有学校本身对教师工作的态度。民办教育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社会对民办事业的认识不一,看法各异,所以对于民办高校教师一视同仁与公办院校的教师,民办高校教师心理的落差自然很大程度存在。再则民办院校本身,在对待教师工作上让很多事务性体力工作纠缠于老师,而忽视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另外民办院校为了吸引生源,很多情况下是以牺牲教师的利益为前提,这般如何让教师在人格和尊严上获得平衡?
三、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我们要培养骨干教师、名师,但学校的名气不是几个名师、骨干就能支撑起来的,全体教师应坚守各自岗位,把好每一个关口,做好每一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向百年校庆献礼!”
这是一位校长在开学工作会上的一段激情讲话,学校要针对教师群体特点培养职业归属感,建设和谐校园,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基础,大家在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中高标准要求自己,体会在这里从事教育的幸福感。
(一)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国家必须通过政策的倾斜和舆论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真正意义上的尊师重教,尊重教师的行为,尊重教师的工作方法,尊重教师的意见。在待遇上,做到付出和所得成正比,逐渐消除和公办院校教师待遇的不平等。
(二) 营造学校人文氛围,培养教师对学校的信任感
给教师创造宽松的环境,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改善教师工作的客观环境,尊重,信任 支持和谅解教师,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与合理要求,尽可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以此提高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对领导的满意度,增强工作的幸福感。另外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氛围,是教师对学校产生信赖的前提。如在节假日到来之际,给与教师物质和精神的问候,带给老师们一份感动。
(三)构建精神家园,培养教师的责任心
教师职业归属感形成的基础是对学校的自豪感,这种情感源于学校各项工作所取得的卓著成绩和对学校未来的美好发展前景的展望——教师共同的精神家园。尤其当学校的发展目标能让教师从学校的蓝图中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对学校产生了责任心,这时校园便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教师便拥有了积极的归属感。
(四)大力倡导民办高校教师的奉献精神
尽管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还不尽如人意,民办高校自身机制的改进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招生也时好时差,但从长远来看,,民办教育事业是利国利民的光荣事业,民办高校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取了研究生。这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广大投身民办高校教师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因此, 民办高校教师应扭转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伟大的奉献精神,升华自身的从师境界,自觉提高自身的归属感,提升工作满意度。
幸福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有关幸福实现的主体条件或能力,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社会以及学校更方面的相互扶持和理解。同时教师在学习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对幸福的认知体验和创造的能力,将这些能力转化为自身的需求,使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各方面协调发展,在提升自我幸福能力的基础上,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周国平.民办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以陕西省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7.4B
[2]邓坚阳 程雯.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增进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4)
[3]龙宝新.我国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困境及现实对策——来自民办高等教育大省的报告[J].高校教育管理,2012,(4)
作者简介:文雅萍(1972.01-),女,江西南昌人,日本冈山商科大学毕业,研究方向:观光日语。
摘要:一台学生主办的毕业晚会,尽管院领导诚挚邀请老师们去观摩,但是去的人寥寥无几,让我思考起我们老师的归属感问题。倘若我们以校为荣,以校为家,感恩于学校,我们能这么淡漠于学生的汇报演出吗?
关键词:归属感;感恩;淡漠
一、教师幸福感及归属感定义及意义
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一般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一种精神满足,是从追求理想到实现理想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教师归属感是教师对自己所在学校或单位,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并且愿意承担作为其中一员的责任和义务。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并不高,这不但消解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其工作效率,而且阻碍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样,有了归属感,教师就感到自己能够受人尊重,心中自然会产生幸福感。就是说,有了归属感,就会有幸福感,归属感与幸福感是紧密相连的关系。
二、民办院校教师生活现状
学校靠什么来支撑?最重要的,不是一流的校舍和设备,而是这所学校有怎样的教师。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而是大师之大。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关注教师生命的发展和生命质量的体现也就是生态文化。学校的生态文化,包括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三个层面。活跃而有效的文化生态,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信任,能够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然而我们民办教师的实际生活状态又是如何呢?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我们来看经济收入。应该说,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学校给付的工资报酬,月收入是决定青年教师物质生活水准的核心指标,因此,我们将月收入水平[]视为衡量青年教师生活状况的一个标尺。总体来看,他们的物质生活不会显得多么宽裕。大多数人认为生活压力主要来自“收入”。同时,尽管工资总量上大致能让青年教师满意,但相对于其受教育水平和工作付出而言,待遇仍略显偏低。
其次我们来看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是一种应激源,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刺激的总和,即平时所说的精神刺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比较大,青年教师感觉生活压力最大的三项内容是:住房、收入和个人发展。教师在承担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责任的同时,还要兼顾自身的家庭以及承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他们面临的生活事件纷繁复杂,紧张感难以消除,当负面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就可能出现躯体或精神方面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再来看人格与尊严。有来自社会对民办教师的目光也有学校本身对教师工作的态度。民办教育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社会对民办事业的认识不一,看法各异,所以对于民办高校教师一视同仁与公办院校的教师,民办高校教师心理的落差自然很大程度存在。再则民办院校本身,在对待教师工作上让很多事务性体力工作纠缠于老师,而忽视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另外民办院校为了吸引生源,很多情况下是以牺牲教师的利益为前提,这般如何让教师在人格和尊严上获得平衡?
三、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我们要培养骨干教师、名师,但学校的名气不是几个名师、骨干就能支撑起来的,全体教师应坚守各自岗位,把好每一个关口,做好每一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向百年校庆献礼!”
这是一位校长在开学工作会上的一段激情讲话,学校要针对教师群体特点培养职业归属感,建设和谐校园,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基础,大家在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中高标准要求自己,体会在这里从事教育的幸福感。
(一)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国家必须通过政策的倾斜和舆论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真正意义上的尊师重教,尊重教师的行为,尊重教师的工作方法,尊重教师的意见。在待遇上,做到付出和所得成正比,逐渐消除和公办院校教师待遇的不平等。
(二) 营造学校人文氛围,培养教师对学校的信任感
给教师创造宽松的环境,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改善教师工作的客观环境,尊重,信任 支持和谅解教师,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与合理要求,尽可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以此提高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对领导的满意度,增强工作的幸福感。另外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氛围,是教师对学校产生信赖的前提。如在节假日到来之际,给与教师物质和精神的问候,带给老师们一份感动。
(三)构建精神家园,培养教师的责任心
教师职业归属感形成的基础是对学校的自豪感,这种情感源于学校各项工作所取得的卓著成绩和对学校未来的美好发展前景的展望——教师共同的精神家园。尤其当学校的发展目标能让教师从学校的蓝图中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对学校产生了责任心,这时校园便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教师便拥有了积极的归属感。
(四)大力倡导民办高校教师的奉献精神
尽管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还不尽如人意,民办高校自身机制的改进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招生也时好时差,但从长远来看,,民办教育事业是利国利民的光荣事业,民办高校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取了研究生。这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广大投身民办高校教师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因此, 民办高校教师应扭转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伟大的奉献精神,升华自身的从师境界,自觉提高自身的归属感,提升工作满意度。
幸福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有关幸福实现的主体条件或能力,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社会以及学校更方面的相互扶持和理解。同时教师在学习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对幸福的认知体验和创造的能力,将这些能力转化为自身的需求,使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各方面协调发展,在提升自我幸福能力的基础上,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周国平.民办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以陕西省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7.4B
[2]邓坚阳 程雯.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增进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4)
[3]龙宝新.我国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困境及现实对策——来自民办高等教育大省的报告[J].高校教育管理,2012,(4)
作者简介:文雅萍(1972.01-),女,江西南昌人,日本冈山商科大学毕业,研究方向:观光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