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新貌】
——残墙破瓦、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粪土乱堆、畜禽乱跑、蚊蝇乱飞、烟熏火燎……这是刚刚成为直辖市时重庆农村地区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经过15年的建设,重庆农村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新房亮丽、道路宽敞、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让重庆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座座漂亮整洁的新房掩映在绿树丛中;
一排排厂房整齐地排列在马路两旁;
一条条水泥铺成的便道在乡间环绕,从农民家门前一直延伸到庄稼地里。
这就是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思居村的新貌。
提到思居村的变化,就不得不说说村里的“大管家”——村党委书记杨小华。
破解难题
2000年,春节刚过。可是,杨小华却一点高兴劲儿都没有。
“杨书记在家吗?”村里人来找杨小华。
“他不在,出去开会去了。”家里人对来者说。
一连几天,杨小华都故意躲着村里的一些村民。
原来,重庆一家公司在村里建立的蔬菜基地项目搁浅了。公司在基地搭建了铁架子大棚,可蔬菜一季都没种。这家公司准备撤走,把蔬菜基地返还给村里。
这可是好不容易才把村民的土地集中起来承包给这家公司的,当初还有一些村民极不情愿。杨小华不知道怎么向村民交代。
“你当初不是向我们承诺蔬菜基地建立后,我们不光有土地承包的钱拿,还可以在基地打工。这下好了……”有的村民找杨小华兴师问罪。
“这烂摊子怎么收拾呢?”杨小华在家里不停地挠后脑勺。
杨小华组织村委会成员开会商讨解决办法。
“大不了我们自己来种菜。”有村委会成员提议。
“恐怕没多少人响应吧,蔬菜基地的事都没弄好。”
“那只有我们村干部自己带头种。”
“就这样,我们带头来种!”杨小华斩钉截铁地说。
会后,杨小华就往钓鱼城街道办事处跑,请街道办事处的农技人员来指导种菜。
“这次一定要把菜种好。不然,以后在村里,自己这个书记就难以服众。”杨小华暗下决心。
从选种到播种之间的每道环节,杨小华都亲自把关,生怕有什么闪失。
夏天到了,地里的番茄挂了好多果,茄子长得又长又圆,摸起来滑溜溜。
杨小华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松弛下来了。
一季菜种下来,杨小华收入过万元。
这下,在蔬菜基地里有地的村民坐不住了,纷纷上杨小华家里来讨教种植蔬菜的技术。
杨小华又紧张起来,往街道办事处高级农技师彭如旭的办公室跑得更勤了,时不时地请农技员到村里来给村民进行技术指导。
看见村民日益高涨的种菜热情,杨小华陷入了沉思。
筑巢引凤
“你们村离合川城区这么近,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有没有想过引进几家企业落户你们村里?”2008年底,一次会后,钓鱼城街道办事处领导找到杨小华聊起来。
其实,这正是杨小华思考很久的问题,他打算在村里建立一个创业园,把一些小企业引进村里,让它们发展壮大。
街道办事处领导听了杨小华的打算,非常赞同,街道办事处也正有此想法。
回到村里,杨小华就请街道办事处负责城建的工作人员来选址规划。
几天下来,工作人员走遍了村里的大小角落,选好了地址。可是,麻烦事也随之而来——选好的创业园地址里有几座村民的祖坟。
众所周知,在农村,谁要是动了自家祖坟,那可是不得了的事。一般来说,村民是不会轻易迁移自家祖坟的。
“为了村里的发展,我只有当这个‘罪人’了。”杨小华对家里人说。
杨小华硬着头皮来到村民黄维强家里。
黄维强见书记来了,很热情地将杨小华迎进屋。
“杨书记上我们家有什么事呢?”黄维强面带笑容地问。
“我们村里创业园的地址选好了,可是你家祖坟在那,想跟你商量商量,把你家祖坟迁一下。”杨小华小声地把来访缘由说了出来。
“其他事好办,这事我可做不到。”黄维强的脸一下就变了。
“正因为这样,我才来找你商量。你只要重新选好地方,迁坟的事村里一手帮你包办。”杨小华说。
“我坚决不同意,这事没得商量。”黄维强一口回绝。
杨小华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家里。
“要不找其他人去说一下,多找几个人去说,黄维强可能就答应了。”有人给杨小华出主意。
“找谁呢?”杨小华琢磨起来。
最后,杨小华选定黄维强的同村亲戚陈平前去劝说。
黄维强一听陈平是来跟自己说这事,对陈平就不爱搭理。
“你不要死脑筋嘛。你想想,就你家祖坟碍着村里的发展,你不迁就是得罪整个村的人;你迁了,村里人都会念着你的好,说明你深明大义。况且,书记说了,不用你掏一分钱,村里全部给你包办。”陈平细声细语地开导黄维强。
“我考虑一下。”黄维强沉默了一阵说,“我有个要求,杨书记必须到现场去!”
黄维强终于答应迁自己家的祖坟。
一周后,推土机、挖掘机开进了选好的创业园址。
几个月后,重庆辣媳妇君哥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入驻创业园的第一家企业,接着,重庆云升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也来了……
约定幸福
2009年初,思居村公共服务中心会议室里异常热闹。
“现在,大家提议村里今年要做的大事。”杨小华在台上对村民说。
“再多引进几家企业吧。”
“给五保户的补助提高点。”
村民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是,这些都没引起杨小华的注意,他认为这些都算不上村里的大事。
“如今村里的公路都修好了,出行也方便了。我提议把乡间小道也修成水泥路。”一位村民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位村民的话刚讲完,会议室里就静了下来。
“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成为村里集中力量做的大事。把乡间小道修成水泥路,大家同意吗?”杨小华征询村民的意见。
大家都感觉这个提议不错,很多村民都赞成。 “怎么修呢?”杨小华接着问。
“修成一米多宽吧,以后自己买了摩托车能够开到自家院坝去。”有村民说。
接下来,杨小华带领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丈量村民出行便道的长度。2009年底,村民出行的便道都统一修成了水泥路。
为了建设和谐乡村,增强村民的幸福感,村里还组织村民集体商讨制订了《思居村村民幸福约定》,规定“村民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对丧失劳动力无固定收入的老人,其子女必须履行赡养义务,保证老人每人每年600斤口粮,500元零花钱,两套新衣服……”不少村民还把《思居村村民幸福约定》张贴在自己屋内。
如今,思居村的村民都住上了“小洋房”,村里的入驻企业达到32家。2011年,思居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站在村头小山上,望着村里来往的车辆和菜地里劳作的村民,思居村的“大管家”又开始拨动起自己心里的算盘。
百姓心声
“以前,我们石寨村最缺水了,种啥收成都不好。镇里修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后,石寨村再也不怕天干了,成了全市闻名的蔬菜基地。”
——北碚区金刀峡镇石寨村农民王天碧
“劳累了一辈子,没想到能住进青瓦雕花的农家小‘别墅’,和老房子比起来,完全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村里还有医务室、阅览室、幼儿园、小超市、广场,每到夜晚,村民们涌到广场上跳坝坝舞、唱歌,热闹得不得了。”
——江津区龙华镇燕坝村村民胡淑芳
“镇文化服务中心要建好了,镇领导请我去办班讲课,让更多农民对版画产生兴趣,綦江农民版画的传承,硬是有望了。”
——綦江区石角镇著名农民版画家孟传平
“我们家种植高山无公害蔬菜已是第四个年头,随着通乡公路翻修扩建完工,蔬菜需求成几何数字增长,我们的产量增加速度赶不上修路速度啊!”
——武隆县双河乡农民邹静
“农家书屋建成后,村里打麻将的少了,看书的多了;在家闲聊的少了,学习科技知识的多了。”
——沙坪坝区曾家镇柏林村支书龚仕芳
“下雨走路不湿鞋,煮饭炒菜不用柴,龙头一拧水自来;购物不进城,小病不出村,家门口就能打工找钱……新农村不比城里差!”
——云阳县盘龙街道活龙村七组农民魏大清
大事盘点
2001年,重庆实施扶农工程,新建农民新村40个。
2003年10月,重庆启动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
2006年2月,重庆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启动,新农村建设拉开大幕。
2006年10月,重庆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启动。
2007年12月,《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出台。
2008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启动。
2008年10月,重庆农村户用沼气CDM项目启动。
2011年10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重要数据
截至目前,重庆建成1590个康居村、20.1万户巴渝新居,改造农村危旧房28.3万户,建成农民新村2247个。
截至2011年底,重庆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的目标已如期实现,行政村通畅率达60%,通客车率64.6%。
截至2011年底,重庆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403个,参加合作社成员221.8万户,参合率达32%。
截至2011年底,重庆累计完成户用沼气建设148.5万户,适宜农户入户率达到42.4%。
2011年,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80.41元,是直辖之初的4.4倍。
截至2011年底,重庆建成农家书屋9699个、书屋外借点29047个,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
——残墙破瓦、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粪土乱堆、畜禽乱跑、蚊蝇乱飞、烟熏火燎……这是刚刚成为直辖市时重庆农村地区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经过15年的建设,重庆农村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新房亮丽、道路宽敞、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让重庆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座座漂亮整洁的新房掩映在绿树丛中;
一排排厂房整齐地排列在马路两旁;
一条条水泥铺成的便道在乡间环绕,从农民家门前一直延伸到庄稼地里。
这就是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思居村的新貌。
提到思居村的变化,就不得不说说村里的“大管家”——村党委书记杨小华。
破解难题
2000年,春节刚过。可是,杨小华却一点高兴劲儿都没有。
“杨书记在家吗?”村里人来找杨小华。
“他不在,出去开会去了。”家里人对来者说。
一连几天,杨小华都故意躲着村里的一些村民。
原来,重庆一家公司在村里建立的蔬菜基地项目搁浅了。公司在基地搭建了铁架子大棚,可蔬菜一季都没种。这家公司准备撤走,把蔬菜基地返还给村里。
这可是好不容易才把村民的土地集中起来承包给这家公司的,当初还有一些村民极不情愿。杨小华不知道怎么向村民交代。
“你当初不是向我们承诺蔬菜基地建立后,我们不光有土地承包的钱拿,还可以在基地打工。这下好了……”有的村民找杨小华兴师问罪。
“这烂摊子怎么收拾呢?”杨小华在家里不停地挠后脑勺。
杨小华组织村委会成员开会商讨解决办法。
“大不了我们自己来种菜。”有村委会成员提议。
“恐怕没多少人响应吧,蔬菜基地的事都没弄好。”
“那只有我们村干部自己带头种。”
“就这样,我们带头来种!”杨小华斩钉截铁地说。
会后,杨小华就往钓鱼城街道办事处跑,请街道办事处的农技人员来指导种菜。
“这次一定要把菜种好。不然,以后在村里,自己这个书记就难以服众。”杨小华暗下决心。
从选种到播种之间的每道环节,杨小华都亲自把关,生怕有什么闪失。
夏天到了,地里的番茄挂了好多果,茄子长得又长又圆,摸起来滑溜溜。
杨小华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松弛下来了。
一季菜种下来,杨小华收入过万元。
这下,在蔬菜基地里有地的村民坐不住了,纷纷上杨小华家里来讨教种植蔬菜的技术。
杨小华又紧张起来,往街道办事处高级农技师彭如旭的办公室跑得更勤了,时不时地请农技员到村里来给村民进行技术指导。
看见村民日益高涨的种菜热情,杨小华陷入了沉思。
筑巢引凤
“你们村离合川城区这么近,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有没有想过引进几家企业落户你们村里?”2008年底,一次会后,钓鱼城街道办事处领导找到杨小华聊起来。
其实,这正是杨小华思考很久的问题,他打算在村里建立一个创业园,把一些小企业引进村里,让它们发展壮大。
街道办事处领导听了杨小华的打算,非常赞同,街道办事处也正有此想法。
回到村里,杨小华就请街道办事处负责城建的工作人员来选址规划。
几天下来,工作人员走遍了村里的大小角落,选好了地址。可是,麻烦事也随之而来——选好的创业园地址里有几座村民的祖坟。
众所周知,在农村,谁要是动了自家祖坟,那可是不得了的事。一般来说,村民是不会轻易迁移自家祖坟的。
“为了村里的发展,我只有当这个‘罪人’了。”杨小华对家里人说。
杨小华硬着头皮来到村民黄维强家里。
黄维强见书记来了,很热情地将杨小华迎进屋。
“杨书记上我们家有什么事呢?”黄维强面带笑容地问。
“我们村里创业园的地址选好了,可是你家祖坟在那,想跟你商量商量,把你家祖坟迁一下。”杨小华小声地把来访缘由说了出来。
“其他事好办,这事我可做不到。”黄维强的脸一下就变了。
“正因为这样,我才来找你商量。你只要重新选好地方,迁坟的事村里一手帮你包办。”杨小华说。
“我坚决不同意,这事没得商量。”黄维强一口回绝。
杨小华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家里。
“要不找其他人去说一下,多找几个人去说,黄维强可能就答应了。”有人给杨小华出主意。
“找谁呢?”杨小华琢磨起来。
最后,杨小华选定黄维强的同村亲戚陈平前去劝说。
黄维强一听陈平是来跟自己说这事,对陈平就不爱搭理。
“你不要死脑筋嘛。你想想,就你家祖坟碍着村里的发展,你不迁就是得罪整个村的人;你迁了,村里人都会念着你的好,说明你深明大义。况且,书记说了,不用你掏一分钱,村里全部给你包办。”陈平细声细语地开导黄维强。
“我考虑一下。”黄维强沉默了一阵说,“我有个要求,杨书记必须到现场去!”
黄维强终于答应迁自己家的祖坟。
一周后,推土机、挖掘机开进了选好的创业园址。
几个月后,重庆辣媳妇君哥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入驻创业园的第一家企业,接着,重庆云升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也来了……
约定幸福
2009年初,思居村公共服务中心会议室里异常热闹。
“现在,大家提议村里今年要做的大事。”杨小华在台上对村民说。
“再多引进几家企业吧。”
“给五保户的补助提高点。”
村民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是,这些都没引起杨小华的注意,他认为这些都算不上村里的大事。
“如今村里的公路都修好了,出行也方便了。我提议把乡间小道也修成水泥路。”一位村民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位村民的话刚讲完,会议室里就静了下来。
“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成为村里集中力量做的大事。把乡间小道修成水泥路,大家同意吗?”杨小华征询村民的意见。
大家都感觉这个提议不错,很多村民都赞成。 “怎么修呢?”杨小华接着问。
“修成一米多宽吧,以后自己买了摩托车能够开到自家院坝去。”有村民说。
接下来,杨小华带领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丈量村民出行便道的长度。2009年底,村民出行的便道都统一修成了水泥路。
为了建设和谐乡村,增强村民的幸福感,村里还组织村民集体商讨制订了《思居村村民幸福约定》,规定“村民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对丧失劳动力无固定收入的老人,其子女必须履行赡养义务,保证老人每人每年600斤口粮,500元零花钱,两套新衣服……”不少村民还把《思居村村民幸福约定》张贴在自己屋内。
如今,思居村的村民都住上了“小洋房”,村里的入驻企业达到32家。2011年,思居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站在村头小山上,望着村里来往的车辆和菜地里劳作的村民,思居村的“大管家”又开始拨动起自己心里的算盘。
百姓心声
“以前,我们石寨村最缺水了,种啥收成都不好。镇里修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后,石寨村再也不怕天干了,成了全市闻名的蔬菜基地。”
——北碚区金刀峡镇石寨村农民王天碧
“劳累了一辈子,没想到能住进青瓦雕花的农家小‘别墅’,和老房子比起来,完全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村里还有医务室、阅览室、幼儿园、小超市、广场,每到夜晚,村民们涌到广场上跳坝坝舞、唱歌,热闹得不得了。”
——江津区龙华镇燕坝村村民胡淑芳
“镇文化服务中心要建好了,镇领导请我去办班讲课,让更多农民对版画产生兴趣,綦江农民版画的传承,硬是有望了。”
——綦江区石角镇著名农民版画家孟传平
“我们家种植高山无公害蔬菜已是第四个年头,随着通乡公路翻修扩建完工,蔬菜需求成几何数字增长,我们的产量增加速度赶不上修路速度啊!”
——武隆县双河乡农民邹静
“农家书屋建成后,村里打麻将的少了,看书的多了;在家闲聊的少了,学习科技知识的多了。”
——沙坪坝区曾家镇柏林村支书龚仕芳
“下雨走路不湿鞋,煮饭炒菜不用柴,龙头一拧水自来;购物不进城,小病不出村,家门口就能打工找钱……新农村不比城里差!”
——云阳县盘龙街道活龙村七组农民魏大清
大事盘点
2001年,重庆实施扶农工程,新建农民新村40个。
2003年10月,重庆启动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
2006年2月,重庆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启动,新农村建设拉开大幕。
2006年10月,重庆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启动。
2007年12月,《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出台。
2008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启动。
2008年10月,重庆农村户用沼气CDM项目启动。
2011年10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重要数据
截至目前,重庆建成1590个康居村、20.1万户巴渝新居,改造农村危旧房28.3万户,建成农民新村2247个。
截至2011年底,重庆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的目标已如期实现,行政村通畅率达60%,通客车率64.6%。
截至2011年底,重庆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403个,参加合作社成员221.8万户,参合率达32%。
截至2011年底,重庆累计完成户用沼气建设148.5万户,适宜农户入户率达到42.4%。
2011年,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80.41元,是直辖之初的4.4倍。
截至2011年底,重庆建成农家书屋9699个、书屋外借点29047个,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