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现代建筑技术的冲击,古代建筑技术越来越不适应这个社会。当代社会是以效益为原则的,当日新月异的技术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出几近无所不能的时候,我们尤其需要谨慎、冷静的选择,保持技术与艺术、技术与生态之间的平衡。鉴于此,本文对现代技术发展与建筑艺术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技术;建筑设计;绿色建筑
一、建筑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建筑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传统技术以实践为基础,产生于具体的社会需求,并与地域环境紧密联系。例如混凝土技术的发明标志着复合材料战胜了天然材料(木、石)和简单的人工材料(砖、瓦)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自来水技术使房屋可以远离水源地,也使得高层住宅成为可能。现代技术体现了对经济性、合理性的追求,然而也存在着盲目推崇先进技术,忽视技术与文化、自然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技术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建筑设计的目的不在于采用哪一种技术,而在于以最小的环境(资源)的支持力和最小的成本代价来满足舒适要求。适宜技术将当代的先进技术有选择地与地区条件的特殊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智慧结合起来,根据地区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寻求一条适宜、有效的技术路线。适宜技术也提倡改进和完善现有技术,充分发掘传统技术的潜力。
二、新时期建筑设计与技术的有机融合
当前,绿色建筑思想正在一步步渗入到固有的现代建筑思想中,并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绿色建筑的探索现在处于基础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1、材料使用
使用可循环、可更新的材料是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的一个方面。这样的材料不仅要求能够回收再利用同时还要保证在使用中对能源的低消耗性。对材料的低能耗性的探索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例如石材是大家认为的比较合适的绿色建材,因为它的来源非人工制造并且不会对自然资源产生太大影响。然而,在石材加工的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有害化学成分和废弃垃圾。因而我们在对材料的选择上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是必要的。成熟的木材使用成为很多地方的趋势。这种行为区别于对原始森林木材的肆意掠夺,在很大程度上成熟的木材使用是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即从专门的生产地取多少就要增加多少的补给树种,使木材始终保持充足状态。木材使用后的可分解性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因而未来的绿色建筑在木材使用上会有很大的比重。
2、节水设计
水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保证,也是地球资源浪费最严重的部分。实验证明一套节水与集水系統可以减少一栋建筑大约7%的水资源浪费。绿色建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是近10年兴起的一种雨水利用技术,可很好地应用到绿色建筑小区中。雨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污染轻,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生活杂用水、工业用水,要比回用生活废水更便宜,水质更可靠,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率低。将雨水利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与统一。随着技术的进步,还可以建造太阳能、风能和雨水利用水景于一体的花园式可持续发展建筑。在绿色建筑中应用这项技术,可以做到雨水利用与生态环境、节约用水结合起来,对建筑环境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比直接排放再进行处理的费用低,其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都非常大,如果条件合适可以大力提倡。绿色建筑要采用节水的景观设计。设计时既要提出合理、美观的水景规划方案,还要满足节约用水,建立健全水景工程的池水、流水、跌水、喷水、涌水等设施。
3、采光设计
段时间以来,太阳光作为光源,由于不易控制和难于达到预定的采光效果,多少己经被置于次要地位。现代的绿色建筑在技术上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对阳光的充分利用,从建筑的布局和外皮设计都强调对阳光的利用。建筑节能技术是太阳房。就是利用太阳能来采暖制冷和供给热水,以达到少用或不用矿物燃料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太阳房主要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系统。主动式系统一般由太阳能集热器、蓄热部分和辅助热源等几个部分组成。平板集热器通常装在屋顶上,面积很大,并且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太阳辐射热而做成一定的倾斜角,形状十分显眼,成为建筑师处理立面的一个难题。主动式太阳房的造价也比较高。于是建筑师的注意力和兴趣转向了被动式太阳房。被动式太阳房的集热方式比较简便,可以利用墙、窗等作为集热构件,以建筑物本身为蓄热体,用自然循环来代替主动式系统中的风机、水泵等机械设备。在国外己经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被动式太阳房。有从向阳的大玻璃窗直接获得太阳辐射热的“直射式”:有白天从进气口向室内送热空气,夜间墙体放热的“集热墙式”。被动式太阳房蓄热量少,阴天时常常需要辅助热源。有些集热方式即使在晴天也会产生昼夜温度波动较大的现象,还需要改进。
4、外墙设计
绿色建筑外墙节能设计就是要提高其热工性能。例如针对玻璃幕墙能耗高、室内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利用双层或三层玻璃作为围护结构,玻璃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通风道并配有可调节的百页。在冬季,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阳光温室,增加了建筑内表面的温度有利于节能。在夏季,利用烟囱效应对通风道进行通风,使玻璃之间的热空气不断地被排走,达到降温的目的。设计时应注意采取措施避免由于室内水蒸气向外渗透,在墙体内产生结露而降低保温隔热层的热工性能,还要注意采取措施消除一些保温隔热层覆盖不到的部分产生“冷桥”而在室内结露。另外,可以选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能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墙体材料作外墙,使建筑室内气温受室外温度波动影响小,减小对保温层的影响。
5、环境设计
绿化对绿色建筑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是改善居住区微环境、改善室内热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绿化可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室内采暖空调能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消耗大量潜热,从而降低了太阳辐射和建筑周围的热空气对建筑的热作用。由于种植植被能遮挡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避免太阳直接辐射进入室内,使传入室内的热量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建筑室内气温,节约建筑空调制冷能耗。研究表明,如果在住宅区增加25%的绿化覆盖率,可使空调能耗降低20%以上。绿化可降低噪声。绿化对噪声有较强大吸收衰减作用,树叶与树枝间的空隙形成类多孔吸收材料可吸收部分声能,同时还可通过与声波发生共振吸收部分声能,特别是高频噪声。采用常绿针叶林配以灌木和草坪是降低街谷噪声较为有效的方案。绿化可减轻空气污染。植物,尤其是树木有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灰、粉尘和细菌的作用。枝叶茂密的树木对烟灰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因此,建筑设计采用足够的绿地和水面,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尽量减少水泥地面,利用植被和水域减弱热岛效应,改善居住区热湿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绿化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大气污染、降低噪音、遮阳隔热。
5、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
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与能量消耗的关系是明显的。尤其是对于小型的和周边相对较长(与面积相比)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设计更为重要。这一阶段在这方面取得不少经验。同时也重视窗的保温与隔热问题,在窗面积比例,构造(单层与双层窗)以及门窗的冷风渗透等方面都有所进展。但是单纯改进外围护结构的性能或者减少外围护结构面积并不一定总是合理和节约的。因为各种建筑物的规模、性质差别很大。建筑物的内部负荷(人、照明、设备等)各有特点。例如一座进深很大而周边相对较小的大型建筑,往往由于建筑内部人和照明设备等所产生的热量,就会使建筑的“制冷期”延长。甚至在室外气温低于常温时,建筑内部还需要制冷才能保持舒适的条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只有综合分析建筑内部负荷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外形,才能达到节约能量的效果。
三、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强调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当今绿色建筑表现的这些特征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对环境的更深入认识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基础特征,而非仅仅属于绿色建筑具有。因此如何将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有机融合,不仅是建筑设计师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祖刚.陈衍庆主编.建筑技术新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孙澄、梅洪元.现代建筑创作中的技术理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伊丽莎白.史密斯著.陈珍诚译.新高技派建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现代技术;建筑设计;绿色建筑
一、建筑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建筑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传统技术以实践为基础,产生于具体的社会需求,并与地域环境紧密联系。例如混凝土技术的发明标志着复合材料战胜了天然材料(木、石)和简单的人工材料(砖、瓦)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自来水技术使房屋可以远离水源地,也使得高层住宅成为可能。现代技术体现了对经济性、合理性的追求,然而也存在着盲目推崇先进技术,忽视技术与文化、自然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技术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建筑设计的目的不在于采用哪一种技术,而在于以最小的环境(资源)的支持力和最小的成本代价来满足舒适要求。适宜技术将当代的先进技术有选择地与地区条件的特殊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智慧结合起来,根据地区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寻求一条适宜、有效的技术路线。适宜技术也提倡改进和完善现有技术,充分发掘传统技术的潜力。
二、新时期建筑设计与技术的有机融合
当前,绿色建筑思想正在一步步渗入到固有的现代建筑思想中,并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绿色建筑的探索现在处于基础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1、材料使用
使用可循环、可更新的材料是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的一个方面。这样的材料不仅要求能够回收再利用同时还要保证在使用中对能源的低消耗性。对材料的低能耗性的探索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例如石材是大家认为的比较合适的绿色建材,因为它的来源非人工制造并且不会对自然资源产生太大影响。然而,在石材加工的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有害化学成分和废弃垃圾。因而我们在对材料的选择上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是必要的。成熟的木材使用成为很多地方的趋势。这种行为区别于对原始森林木材的肆意掠夺,在很大程度上成熟的木材使用是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即从专门的生产地取多少就要增加多少的补给树种,使木材始终保持充足状态。木材使用后的可分解性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因而未来的绿色建筑在木材使用上会有很大的比重。
2、节水设计
水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保证,也是地球资源浪费最严重的部分。实验证明一套节水与集水系統可以减少一栋建筑大约7%的水资源浪费。绿色建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是近10年兴起的一种雨水利用技术,可很好地应用到绿色建筑小区中。雨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污染轻,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生活杂用水、工业用水,要比回用生活废水更便宜,水质更可靠,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率低。将雨水利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与统一。随着技术的进步,还可以建造太阳能、风能和雨水利用水景于一体的花园式可持续发展建筑。在绿色建筑中应用这项技术,可以做到雨水利用与生态环境、节约用水结合起来,对建筑环境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比直接排放再进行处理的费用低,其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都非常大,如果条件合适可以大力提倡。绿色建筑要采用节水的景观设计。设计时既要提出合理、美观的水景规划方案,还要满足节约用水,建立健全水景工程的池水、流水、跌水、喷水、涌水等设施。
3、采光设计
段时间以来,太阳光作为光源,由于不易控制和难于达到预定的采光效果,多少己经被置于次要地位。现代的绿色建筑在技术上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对阳光的充分利用,从建筑的布局和外皮设计都强调对阳光的利用。建筑节能技术是太阳房。就是利用太阳能来采暖制冷和供给热水,以达到少用或不用矿物燃料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太阳房主要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系统。主动式系统一般由太阳能集热器、蓄热部分和辅助热源等几个部分组成。平板集热器通常装在屋顶上,面积很大,并且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太阳辐射热而做成一定的倾斜角,形状十分显眼,成为建筑师处理立面的一个难题。主动式太阳房的造价也比较高。于是建筑师的注意力和兴趣转向了被动式太阳房。被动式太阳房的集热方式比较简便,可以利用墙、窗等作为集热构件,以建筑物本身为蓄热体,用自然循环来代替主动式系统中的风机、水泵等机械设备。在国外己经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被动式太阳房。有从向阳的大玻璃窗直接获得太阳辐射热的“直射式”:有白天从进气口向室内送热空气,夜间墙体放热的“集热墙式”。被动式太阳房蓄热量少,阴天时常常需要辅助热源。有些集热方式即使在晴天也会产生昼夜温度波动较大的现象,还需要改进。
4、外墙设计
绿色建筑外墙节能设计就是要提高其热工性能。例如针对玻璃幕墙能耗高、室内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利用双层或三层玻璃作为围护结构,玻璃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通风道并配有可调节的百页。在冬季,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阳光温室,增加了建筑内表面的温度有利于节能。在夏季,利用烟囱效应对通风道进行通风,使玻璃之间的热空气不断地被排走,达到降温的目的。设计时应注意采取措施避免由于室内水蒸气向外渗透,在墙体内产生结露而降低保温隔热层的热工性能,还要注意采取措施消除一些保温隔热层覆盖不到的部分产生“冷桥”而在室内结露。另外,可以选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能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墙体材料作外墙,使建筑室内气温受室外温度波动影响小,减小对保温层的影响。
5、环境设计
绿化对绿色建筑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是改善居住区微环境、改善室内热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绿化可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室内采暖空调能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消耗大量潜热,从而降低了太阳辐射和建筑周围的热空气对建筑的热作用。由于种植植被能遮挡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避免太阳直接辐射进入室内,使传入室内的热量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建筑室内气温,节约建筑空调制冷能耗。研究表明,如果在住宅区增加25%的绿化覆盖率,可使空调能耗降低20%以上。绿化可降低噪声。绿化对噪声有较强大吸收衰减作用,树叶与树枝间的空隙形成类多孔吸收材料可吸收部分声能,同时还可通过与声波发生共振吸收部分声能,特别是高频噪声。采用常绿针叶林配以灌木和草坪是降低街谷噪声较为有效的方案。绿化可减轻空气污染。植物,尤其是树木有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灰、粉尘和细菌的作用。枝叶茂密的树木对烟灰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因此,建筑设计采用足够的绿地和水面,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尽量减少水泥地面,利用植被和水域减弱热岛效应,改善居住区热湿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绿化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大气污染、降低噪音、遮阳隔热。
5、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
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与能量消耗的关系是明显的。尤其是对于小型的和周边相对较长(与面积相比)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设计更为重要。这一阶段在这方面取得不少经验。同时也重视窗的保温与隔热问题,在窗面积比例,构造(单层与双层窗)以及门窗的冷风渗透等方面都有所进展。但是单纯改进外围护结构的性能或者减少外围护结构面积并不一定总是合理和节约的。因为各种建筑物的规模、性质差别很大。建筑物的内部负荷(人、照明、设备等)各有特点。例如一座进深很大而周边相对较小的大型建筑,往往由于建筑内部人和照明设备等所产生的热量,就会使建筑的“制冷期”延长。甚至在室外气温低于常温时,建筑内部还需要制冷才能保持舒适的条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只有综合分析建筑内部负荷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外形,才能达到节约能量的效果。
三、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强调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当今绿色建筑表现的这些特征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对环境的更深入认识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基础特征,而非仅仅属于绿色建筑具有。因此如何将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有机融合,不仅是建筑设计师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祖刚.陈衍庆主编.建筑技术新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孙澄、梅洪元.现代建筑创作中的技术理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伊丽莎白.史密斯著.陈珍诚译.新高技派建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