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朝仪,北京门头沟区清水镇下清水村人,是一位参加过京西抗战的老八路,至今京西地区仍流传着他“虎口脱险”的故事。王朝仪在世时亲自记录了自己的抗战经历,他的儿女们将这部分实录整理并出版成书《烽火连天的京西抗日岁月》。BTV青年频道《书香北京》邀请王朝仪的大儿子王大生、王朝仪的侄子王进堂以及著名作家萨苏为您讲述那段真实的历史。
平西地区抗日武装风起云涌
卢沟桥事变后,整个平西的重要城镇和广大地区陷入敌手,平西的大好河山笼罩于血雨腥风之中。谈起当时的抗战形势,王大生说:“七七事变以后,从河北涞水一直到北京宛平、延庆一带的20多个县城,日本侵略军已经占领了十几个。当时我们的八路军正规部队还没有开到这里,形势非常紧张,因为我们没有武装来进行反抗,所以我父亲他们在那种情况下自发地组织了一些革命的队伍,和后期由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派来的主力部队,形成了平西的抗日根据地。日本人猛烈攻占宛平,当时叫昌宛地区,主要是看中了三个方面,一是我们八路军的主力部队都在太行山区,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二是我们平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三是我们这边虽然有山,但不是十分险峻,可以有机械化部队开进。我看了一些资料,当时日本人出于这样的目的大兵压境,几万人开到这个山区里来,形势非常紧迫。”
当时平西地区的抗日武装风起云涌,萨苏说:“首先有宋哲元的29军残部,数量很少,因为一旦被打散,29军的做法就是全军为上,首先要保住部队,全撤走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河北当年是有共产党的,甚至日方第一个报道八路军就是报道的这个地区。1937年8月,战争刚打起来,那时候八路军准备渡黄河来参战,还没过来呢,这边已经有八路了。日军当时打的是固安,进到固安的时候,俩记者跑前面去了,让我们给活捉了。审问的时候问的一些问题,他们觉得很新鲜,还对他们进行教育,没打也没骂,教育完之后好吃好喝好招待,希望他们能够改过自新等等。他们觉得这不像一般的土的抗日武装干的事,最后想方设法逃出去,回头一看,看到一个八路军的牌子,就是王朝仪老先生这些人。这些人是哪儿来的呢?应该说跟李大钊先生有很大的关系,尽管李大钊先生已经牺牲了,但是他的余脉在北平周围还有人,最典型的就是发动了冀东暴动的李运昌的部队。还有像王朝仪老先生,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的共产党,原来是捉恶霸的。当时在北平还有一批人是抗日义勇军,当年东北的义勇军退到北平,北平被占的时候,这些义勇军就拉着当地的学生,叫红蓝箍,这也是一支抗日部队。南边就是冀中吕正操的部队,它向北延伸,已经到了天津的边上,到了平西侧面这个地方,朱占奎的部队也在这—带活动。最强大的一支就是山上的八路,就是宁时轮和邓华(的部队)。当然都是冲着门头沟来的,因为门头沟这个地方,我们已经开始有根基了。他们到这儿来以后,八路军的力量就在这一带成为最强的力量,包括红蓝箍,各个部队最后都跟它合作,改编为八路军,这样我们的平西军区才开始成立了。”
京西地区抗战中的隐蔽战线——密干
书的前言部分,王朝仪写道,他特别关注和怀念那些在隐蔽战线的他的战友。王大生介绍说:“我爸爸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密干。我是这样理解的,密干不像我们打入到北京城里的地下工作者,也不像那种在山上打游击的战士,他们是生活在这个空间的各种各样的人,在这个时候提供各种各样的情报,他们不能打正面战,人不多,枪不多,武器差,就是靠这些隋报来秘密地处决那些汉奸、敌伪特务或者日本人,所以他们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王进堂说这些人分好多层次,“有坐干,有密干,还有探干。下清水村有一个叫赵连任的,左手没了,是位老党员,他就是一个坐干。当时老百姓会写字的不多,伪大乡里七八个人,一个会写的都没有,于是我叔就抓住这个机会,把赵连任安插进去当坐干,小日本的情况,只要能往出送的,他写条子交给密干,像汉奸的行踪,小日本的行动,要到哪儿扫荡,要到哪儿弄粮食,要到哪儿抓人,要到哪儿烧房,这些都能给传出来。”除了隐蔽战线以外,还有公安战线和锄奸战线,萨苏说:“我们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有一个特点,每个地方都会有公安部和锄奸部。公安部按说就应该是维持治安的,锄奸部专门是(铲除)汉奸的。但实际上,在很多地方这两个部门都是—个部门挂两块牌子,比如说我们的女英雄舒赛,她就是江陵县的锄奸部部长兼公安部部长,平西也是这样,一方面做锄奸的工作,一方面做公安的工作。他们后来锻炼出了一个好本事,都是好的公安干部,所以等到开国以后,这些人进城直接接管公安。比如说咱们北京的第一任刑警大队大队长马永臣,他就是从平西出来的,有人说他是‘马尔摩斯’,就是跟鬼子斗智斗勇的时候练出来的。”
经历多次危急时刻,王朝仪虎口脱险
多年来,王朝仪的故事一直在民间传颂,在门头沟区斋堂镇的黄岭西村就有一个“八路军王朝仪突围处”。1942年4月,时任昌宛联合县公安局一区派出所所长的王朝仪,完成侦察工作途径黄岭西村时,突遭日伪军包围,王朝仪沉着应对,与围剿的100余名目伪军斗智斗勇,最终虎口脱险。至今村中的石鼓上还有当初日伪军围剿王朝仪时留下的弹痕。
王进堂小时候曾目睹过叔叔王朝仪的大胆和勇敢,“1942年初,我在一个井盖上玩,一共三个小孩,有一个比我大的孩子说你叔回来了,我抬头一看,他从一个小下坡正往下走呢,我看见他的二八盒子,红穗子还在外头露着。正好这时候拐弯过来了一个伪军,我叔也看见了,问他:你认识我不?伪军说不认识。‘看见我枪了吗?’‘看见了。’‘回去,报告你们头儿,说八路来了。’那个伪军一直叫老总老总,就跪下了,说求你饶了我。我叔说起来,踢他了一脚,‘中国人给小日本干活,你没骨头,你回去不回去,你报告去。’我叔大摇大摆地进了村,我说叔你不害怕?‘怕什么呀怕,你怕他,他就不怕你。’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正义和非正义的概念。”王进堂六岁第一次送鸡毛信,曾遭遇日军马队
很多人都看过电影《鸡毛信》,小英雄海娃的故事广为流传。当年王进堂就曾经送过鸡毛信,“送过三次,6岁时第一次送,7岁送了两次。6岁那次是一个比我大的孩子带着我,他背着篓子,让我挎一个小篮子,篮子里搁一个剜菜的铲,以打野菜的形式。那次可把我走坏了,(要到)现在斋堂水库大坝那个地方,原来有一个小山包,是送鸡毛信的和在日本圈里我们安排的人员接头的地方,走到那儿要十五里地。我那时候根本走不动,后来脚都起了大泡,比我大的小哥哥说我背你两步吧,我说你背不动,我小时候特胖。后来他就拉着我往那儿走,等交了信,我们俩往回走就走不动了,这是第一次(送鸡毛信),不知道怕。第二次送信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日本小马队,12匹马,挎着枪,从斋堂往上清水,我们正好从庄稼地过来,得过马路,这个时候这个小队过来,把我们俩吓坏了,赶紧往里缩,喊了半天我们也不出来,他们就走了。由于我叔他们在达摩口这一带,小日本和伪军都是谨小慎微,不敢在这一段惹事。”
萨苏见过一位当年送过鸡毛信的老太太,她的故事也很有意思。“问抗战胜利了你有什么感想?老太太说抗战胜利了,我可以不用吃油条了。当时她家在城里开油条铺子,后院就藏着一个八路。她整天琢磨日本人有多少人进城了,多少人出城了,然后就写成情报,但她送的不是鸡毛信,而是油条信,把信塞在油条里。城门那儿有检查的,出城门的时候,检查得松,六七岁的小孩,举着油条就出去了,检查严的话就一边走一边吃,有时候情报很紧急,查得也很严,就一次一次地过。老太太说最惨的时候,她一天上午吃了七根油条,最后还是把信送出去了。”
半年时间日军和北平周围的八路军交战332次
萨苏认为很少被提及的平西抗战非常值得讲一讲,“我们现在能拿到很多的照片,比如当时英国的教师林迈可在帮助八路军制作无线电台,来培训八路军战士,在妙峰山和我们平西的八路军进行接头。这些其实是在把冰山的一角展示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当年在我们北方,依靠平西的根据地,曾经存在过一个北方的驼峰航线,为抗日战争做出很大的贡献。日本人当时曾经对平西一带,包括我们北京周围这些八路军非常头疼。所以在他们的档案里面,经常能够看到和八路军交战的记载。我从目方的档案里拿了一张地图,这张地图实际上揭示的是1938年下半年八路军和日军在我们北平周围作战的次数,门头沟地区周围到处都是叉子,表示这个地方八路军在不断地和日军进行作战。半年之中,日军和我们,包括平西根据地、包括其他地方的北京周围的八路军交战了多少次?在图的角上有一个标注:332次。这样的300多次战斗,意味着我们当时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做了多么顽强的抵抗。”
□本刊记者程戈根据《书香北京》提供资料编辑整理(该节目每周六、日22:10在BTV青年频道首播)
平西地区抗日武装风起云涌
卢沟桥事变后,整个平西的重要城镇和广大地区陷入敌手,平西的大好河山笼罩于血雨腥风之中。谈起当时的抗战形势,王大生说:“七七事变以后,从河北涞水一直到北京宛平、延庆一带的20多个县城,日本侵略军已经占领了十几个。当时我们的八路军正规部队还没有开到这里,形势非常紧张,因为我们没有武装来进行反抗,所以我父亲他们在那种情况下自发地组织了一些革命的队伍,和后期由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派来的主力部队,形成了平西的抗日根据地。日本人猛烈攻占宛平,当时叫昌宛地区,主要是看中了三个方面,一是我们八路军的主力部队都在太行山区,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二是我们平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三是我们这边虽然有山,但不是十分险峻,可以有机械化部队开进。我看了一些资料,当时日本人出于这样的目的大兵压境,几万人开到这个山区里来,形势非常紧迫。”
当时平西地区的抗日武装风起云涌,萨苏说:“首先有宋哲元的29军残部,数量很少,因为一旦被打散,29军的做法就是全军为上,首先要保住部队,全撤走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河北当年是有共产党的,甚至日方第一个报道八路军就是报道的这个地区。1937年8月,战争刚打起来,那时候八路军准备渡黄河来参战,还没过来呢,这边已经有八路了。日军当时打的是固安,进到固安的时候,俩记者跑前面去了,让我们给活捉了。审问的时候问的一些问题,他们觉得很新鲜,还对他们进行教育,没打也没骂,教育完之后好吃好喝好招待,希望他们能够改过自新等等。他们觉得这不像一般的土的抗日武装干的事,最后想方设法逃出去,回头一看,看到一个八路军的牌子,就是王朝仪老先生这些人。这些人是哪儿来的呢?应该说跟李大钊先生有很大的关系,尽管李大钊先生已经牺牲了,但是他的余脉在北平周围还有人,最典型的就是发动了冀东暴动的李运昌的部队。还有像王朝仪老先生,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的共产党,原来是捉恶霸的。当时在北平还有一批人是抗日义勇军,当年东北的义勇军退到北平,北平被占的时候,这些义勇军就拉着当地的学生,叫红蓝箍,这也是一支抗日部队。南边就是冀中吕正操的部队,它向北延伸,已经到了天津的边上,到了平西侧面这个地方,朱占奎的部队也在这—带活动。最强大的一支就是山上的八路,就是宁时轮和邓华(的部队)。当然都是冲着门头沟来的,因为门头沟这个地方,我们已经开始有根基了。他们到这儿来以后,八路军的力量就在这一带成为最强的力量,包括红蓝箍,各个部队最后都跟它合作,改编为八路军,这样我们的平西军区才开始成立了。”
京西地区抗战中的隐蔽战线——密干
书的前言部分,王朝仪写道,他特别关注和怀念那些在隐蔽战线的他的战友。王大生介绍说:“我爸爸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密干。我是这样理解的,密干不像我们打入到北京城里的地下工作者,也不像那种在山上打游击的战士,他们是生活在这个空间的各种各样的人,在这个时候提供各种各样的情报,他们不能打正面战,人不多,枪不多,武器差,就是靠这些隋报来秘密地处决那些汉奸、敌伪特务或者日本人,所以他们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王进堂说这些人分好多层次,“有坐干,有密干,还有探干。下清水村有一个叫赵连任的,左手没了,是位老党员,他就是一个坐干。当时老百姓会写字的不多,伪大乡里七八个人,一个会写的都没有,于是我叔就抓住这个机会,把赵连任安插进去当坐干,小日本的情况,只要能往出送的,他写条子交给密干,像汉奸的行踪,小日本的行动,要到哪儿扫荡,要到哪儿弄粮食,要到哪儿抓人,要到哪儿烧房,这些都能给传出来。”除了隐蔽战线以外,还有公安战线和锄奸战线,萨苏说:“我们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有一个特点,每个地方都会有公安部和锄奸部。公安部按说就应该是维持治安的,锄奸部专门是(铲除)汉奸的。但实际上,在很多地方这两个部门都是—个部门挂两块牌子,比如说我们的女英雄舒赛,她就是江陵县的锄奸部部长兼公安部部长,平西也是这样,一方面做锄奸的工作,一方面做公安的工作。他们后来锻炼出了一个好本事,都是好的公安干部,所以等到开国以后,这些人进城直接接管公安。比如说咱们北京的第一任刑警大队大队长马永臣,他就是从平西出来的,有人说他是‘马尔摩斯’,就是跟鬼子斗智斗勇的时候练出来的。”
经历多次危急时刻,王朝仪虎口脱险
多年来,王朝仪的故事一直在民间传颂,在门头沟区斋堂镇的黄岭西村就有一个“八路军王朝仪突围处”。1942年4月,时任昌宛联合县公安局一区派出所所长的王朝仪,完成侦察工作途径黄岭西村时,突遭日伪军包围,王朝仪沉着应对,与围剿的100余名目伪军斗智斗勇,最终虎口脱险。至今村中的石鼓上还有当初日伪军围剿王朝仪时留下的弹痕。
王进堂小时候曾目睹过叔叔王朝仪的大胆和勇敢,“1942年初,我在一个井盖上玩,一共三个小孩,有一个比我大的孩子说你叔回来了,我抬头一看,他从一个小下坡正往下走呢,我看见他的二八盒子,红穗子还在外头露着。正好这时候拐弯过来了一个伪军,我叔也看见了,问他:你认识我不?伪军说不认识。‘看见我枪了吗?’‘看见了。’‘回去,报告你们头儿,说八路来了。’那个伪军一直叫老总老总,就跪下了,说求你饶了我。我叔说起来,踢他了一脚,‘中国人给小日本干活,你没骨头,你回去不回去,你报告去。’我叔大摇大摆地进了村,我说叔你不害怕?‘怕什么呀怕,你怕他,他就不怕你。’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正义和非正义的概念。”王进堂六岁第一次送鸡毛信,曾遭遇日军马队
很多人都看过电影《鸡毛信》,小英雄海娃的故事广为流传。当年王进堂就曾经送过鸡毛信,“送过三次,6岁时第一次送,7岁送了两次。6岁那次是一个比我大的孩子带着我,他背着篓子,让我挎一个小篮子,篮子里搁一个剜菜的铲,以打野菜的形式。那次可把我走坏了,(要到)现在斋堂水库大坝那个地方,原来有一个小山包,是送鸡毛信的和在日本圈里我们安排的人员接头的地方,走到那儿要十五里地。我那时候根本走不动,后来脚都起了大泡,比我大的小哥哥说我背你两步吧,我说你背不动,我小时候特胖。后来他就拉着我往那儿走,等交了信,我们俩往回走就走不动了,这是第一次(送鸡毛信),不知道怕。第二次送信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日本小马队,12匹马,挎着枪,从斋堂往上清水,我们正好从庄稼地过来,得过马路,这个时候这个小队过来,把我们俩吓坏了,赶紧往里缩,喊了半天我们也不出来,他们就走了。由于我叔他们在达摩口这一带,小日本和伪军都是谨小慎微,不敢在这一段惹事。”
萨苏见过一位当年送过鸡毛信的老太太,她的故事也很有意思。“问抗战胜利了你有什么感想?老太太说抗战胜利了,我可以不用吃油条了。当时她家在城里开油条铺子,后院就藏着一个八路。她整天琢磨日本人有多少人进城了,多少人出城了,然后就写成情报,但她送的不是鸡毛信,而是油条信,把信塞在油条里。城门那儿有检查的,出城门的时候,检查得松,六七岁的小孩,举着油条就出去了,检查严的话就一边走一边吃,有时候情报很紧急,查得也很严,就一次一次地过。老太太说最惨的时候,她一天上午吃了七根油条,最后还是把信送出去了。”
半年时间日军和北平周围的八路军交战332次
萨苏认为很少被提及的平西抗战非常值得讲一讲,“我们现在能拿到很多的照片,比如当时英国的教师林迈可在帮助八路军制作无线电台,来培训八路军战士,在妙峰山和我们平西的八路军进行接头。这些其实是在把冰山的一角展示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当年在我们北方,依靠平西的根据地,曾经存在过一个北方的驼峰航线,为抗日战争做出很大的贡献。日本人当时曾经对平西一带,包括我们北京周围这些八路军非常头疼。所以在他们的档案里面,经常能够看到和八路军交战的记载。我从目方的档案里拿了一张地图,这张地图实际上揭示的是1938年下半年八路军和日军在我们北平周围作战的次数,门头沟地区周围到处都是叉子,表示这个地方八路军在不断地和日军进行作战。半年之中,日军和我们,包括平西根据地、包括其他地方的北京周围的八路军交战了多少次?在图的角上有一个标注:332次。这样的300多次战斗,意味着我们当时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做了多么顽强的抵抗。”
□本刊记者程戈根据《书香北京》提供资料编辑整理(该节目每周六、日22:10在BTV青年频道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