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空间站给地球打电话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lpk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通信披上“航天外衣”


  我们在地球上可以随时??机拨打电话,是因为城市?到处是?机基站,但?旦离开基站,通信服务就会中断。空间站在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轨道上绕着地球?速运动,肯定?法收到来自手机基站的信号。我们也不可能从空间站直接甩?根光纤到地?,即使这根光纤?头发丝还细,也需要超过400千米的长度才能到达地?。?前还没有任何?种材料具有这样的强度,更何况空间站还在绕着地球飞?,想从空间站给地球打电话可没有那么简单。
  那么“天地通话”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其实,载?航天使用的通信?段在原理上和地球上的其它?线电通信技术一样,只不过因为距离更遥远,所以地球安装的通信天线就要更?,发射功率也需要更?。2003年,中国第?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太空时就已经使?飞船上专?的通信设备,利?飞船经过中国上空的短暂时间窗口和家?打了?个5分钟时长的电话。

给手机基站“搬个家”


  为了解决“天地通话”问题,就需要把地球上的“?机基站”搬到更?的太空中去。从2008年开始,中国先后发射了5颗天链卫星,专门为载?飞船和空间站提供通信中继服务。天链卫星运?在?种特殊的轨道——地球静?轨道上,它是位于地球?道上空35768千米的?个圆。这个轨道的神奇之处在于当卫星在静?轨道运?时,绕地球公转?圈的时间恰好和地球?转?圈完全相同,所以卫星相对于地球就是静?的。
地球靜?轨道最早由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提出

  当轨道距离地球表??常?且没有遮挡时,望得也就更远,那么只需要间隔120度部署3颗卫星,理论上就可以覆盖地球绝?部分区域。天宫空间站?论运?到地球上空任何地?,都可以由在轨的天链一号03星、04星和天链二号01星组成的通信?络完美覆盖,像一个“太空基站”一样将核心舱与地面站连接起来,建立起一条太空“天路”。

太空“冲浪”不简单


  有了天链卫星,航天员只需要在空间站?安装路由器,再带上设备,接入天地通信网络就可以“上网冲浪”了。然而,说起来简单,工程师在实际设计时并不是随便带?台路由器就可以。因为太空?有?能宇宙射线的辐射,这些?能粒?会击穿空间站的舱壁,最终打在电?设备的电路板上,有可能导致电路失效,所以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此外,带去的设备也要保证不会?扰到其它电?设备、电池也要确保安全等。
  通过天地通话,地面和航天员之间可以直接交流,方便顺利完成载人航天的预定任务;也让航天员的家属与航天员不“断联”,为航天员提供坚实的心理支持;对于在地面上心系宇宙的我们来讲,实时联络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学习载人航天科技知识;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实时联络也可以更好地处理异常情况,保证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进行。希望有朝一日我们都能有机会,从太空给地球的朋友打电话。
天链中继卫星示意图
其他文献
许多昆虫都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它们可以借助专门的黏性足爬上墙壁或者倒挂在天花板上,黏性足背后的原理是静电黏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师利用静电黏附创造了一种昆虫大小的机器人,可以像猎豹一样敏捷地转向和旋转、穿越复杂的地形并避开障碍物。  在2019年的论文中,研究团队证明,这种简单设计的“蟑螂型”机器人,可以以每秒20个体长或约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在平面上疾驰——几乎是活蟑螂的速度。2
近日,科研人员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观测技术探测到一颗系外行星PDS 70c,它的周围有明显存在的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环星盘。PDS 70c距离地球约400光年。  法國格勒诺布尔大学和智利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ALMA(阿塔卡马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可能正在形成卫星的圆盘,圆盘直径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相当,并且有足够的质量能够形成约三颗月球大小的卫星。  行星通常在年轻恒星周围的尘埃盘中形成
相传“病原国”有个传染病大王,它妄图有朝一日能打破人体层层免疫防线,在人类世界“称王称霸”。让我们一起看看人类是怎么和它斗智斗勇的吧!疟原虫“五兄弟”  传染病大王曾多次派遣手下天花病毒、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等扰乱人类世界的安宁,天花、黑死病、霍乱等传染病的流行使得人类伤亡惨重。随着疫苗的出现、有效药物的发现以及防疫知识的普及,天花病毒已被彻底消灭,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等也已被打得“节节败退”。  传
期刊
大量的恐龙化石证据表明,鸟类是恐龙的后代,并且古生物学家在恐龙化石上发现的羽毛也并不是鸟类独有。既然恐龙是鸟类的祖先,那么为了演化成鸟类,除了翅膀,恐龙还做了哪些努力呢?可以伸平双臂的小盗龙(图片来源/ 维基百科)恐龙是鸟类的祖先?  鸟类的起源一直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古生物学家就陆续发现了大量与鸟类起源有关的恐龙化石,部分化石还保留了羽毛。有些形态和现今的鸟类几乎没有差别。古生物学家在
期刊
Li Cuicui: To be a Good "Bell Ringer" of History  一身藏青色工装,一双黑皮鞋,一个装着蓝牙耳机的黑布包,这是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讲解员李翠翠的“标配”,不知不觉,她已经工作了16个年头。自从201 8年为习近平总书记进行讲解之后,李翠翠的肩头便多了一份荣耀,也多了一份责任。  常讲常新  作为甲午海战最后的主战场、甲午海战英烈埋骨之
期刊
一亿年前的昆士兰内陆复原效果图  十亿块骨头在经历亿万年的变化后可能才会机缘巧合地留下一块化石。变成一块化石需要哪些条件,古生物学家又是如何破解化石隐藏的秘密、探寻远古生命密码的呢?埋藏古生物秘密的小镇  凯特琳·西姆(Caitlin Syme)是埋藏学(研究生物体从死亡到形成化石的全部历史过程的学科)研究领域的专家,她专注于研究古代生物的死亡、腐烂、埋葬和化石。她表示自己从小就很喜欢化石,是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