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古典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美好品质、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挥着重要的的作用。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是:通过对古代诗词的朗读,深刻感悟作者内涵,不断积累语文知识,并在日常生活的运用中,促进学生自身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的不断提高。古诗词的赏析教学包括品析语言、理解内容、感悟情感、描绘意境绘等。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搭建“自主”解读平台,促进学生的诗歌学习质量的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对整首诗词的情感内容深刻把握,同时还能不断的接受诗词的熏陶,形成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能使学生不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以《虞美人》为例,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开展古诗词教学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并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一、音 读
主要是指把握节奏,将字音读准。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自读,对音读的重点要求很好的掌握。因为并没有生僻词在《虞美人》这首词中出现。在朗读时,可以结合词的音节和内容,将词的节奏划分出来。例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学生可立足于自身的初步感悟,稍微的点染一下关键词。为了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可将“了、少、风、中”等韵脚字读出延长音。这样,就可以朗朗上口的读出这首词韵味了。
二、译 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译读需要对诗词大意的理解。学生可以与课下注释相结合,在多读的同时,帮助理解和记忆。《虞美人》不具备较长的篇章,通过研读课下注释,就能使学生对诗词大意更好的理解。但由于学生個体间存在着差异,所以对诗词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而教师对于学生的求异思维,也要给予肯定。例如,“只是朱颜改”的“朱颜”,在书中给出的是“红润美好的容颜”的解释。有同学在课堂上提出质疑,认为应对上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将其解释为:气派的相貌和宫殿的美丽。学生的理解也有他的道理,朱颜实际上就是“女子的美好容颜”之意。为此还需要学生深层次的剖析诗词,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三、情 读
情读是“诗词赏析”部分,主要是指读出感情,对重音准确把握,这是诗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感受意向,对感情基调准确把握,并对诗词情感深入理解。所谓意象,是指一种客观物像,寄托了词人的情感。只有对古诗词的意象准确把握,才能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明确。诗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虞美人》的感情基调所在,对“愁”字进行了直接的表达。作为一种抽象的情感,“愁”不具备任何可感的形象,而李煜化抽象为形象,用“一江春水”这个意象来喻愁,让读者可知、可感这种愁的绵绵无期。而这种“愁”到底有哪些愁?由此,需要学生对作者的生平深入了解。所谓“知人才能论事”。作为南唐的一国之君,李煜之前的宫廷生活,可谓是淫逸骄奢。每天不问朝政、歌舞升平,最终不仅使自己成为了元朝的阶下囚,还亡国。他从此失去了自由,在汴京的一座小楼里被囚禁,可谓生不如死。这种地位上的落差,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生活,使他愁情满怀,每一天都郁郁寡欢。这一个“愁”字,表达了他对王国的悔恨,以及对故国深深的思念。从这一个环节的解读中,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上段所提到的被改变的“朱颜”,同时包含了气派的相貌、往日宫殿的美丽、“后宫佳丽的容颜”等诸多含义,由此也极好的解答了学生先前留下的疑问。
“读”一直贯穿在古典诗词的教学的始终。教师在课堂上,应启发和引导学生,既要将字音读准、同时也要对节奏准确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将重音读出。词人表达情感的词句,可用重音进行体现。比如在朗读“何时”“知”“又”“不堪”“回首”“一江春水”等词的时候,在处理朗读语气方面,在重读音节需要将语气加重,由此才能将词中凄美绵长、跌宕起伏的情感读出。
四、成 诵
成诵,是指有感情的背诵,在全面把握前面音读、译读、情读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背诵。为了营造完美的情境,可配上适当的音乐,这与新课程标准中的“有意识的积累”这一要求相符。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音读——译读——情读——成诵”这四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再将古诗词读懂的同时,还能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古诗词因为用词深奥,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给中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国,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自主学习,对古诗词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深刻感悟,以此夯实文学底蕴,提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南京市中华中等专业学校宁丹路校区。
一、音 读
主要是指把握节奏,将字音读准。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自读,对音读的重点要求很好的掌握。因为并没有生僻词在《虞美人》这首词中出现。在朗读时,可以结合词的音节和内容,将词的节奏划分出来。例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学生可立足于自身的初步感悟,稍微的点染一下关键词。为了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可将“了、少、风、中”等韵脚字读出延长音。这样,就可以朗朗上口的读出这首词韵味了。
二、译 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译读需要对诗词大意的理解。学生可以与课下注释相结合,在多读的同时,帮助理解和记忆。《虞美人》不具备较长的篇章,通过研读课下注释,就能使学生对诗词大意更好的理解。但由于学生個体间存在着差异,所以对诗词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而教师对于学生的求异思维,也要给予肯定。例如,“只是朱颜改”的“朱颜”,在书中给出的是“红润美好的容颜”的解释。有同学在课堂上提出质疑,认为应对上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将其解释为:气派的相貌和宫殿的美丽。学生的理解也有他的道理,朱颜实际上就是“女子的美好容颜”之意。为此还需要学生深层次的剖析诗词,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三、情 读
情读是“诗词赏析”部分,主要是指读出感情,对重音准确把握,这是诗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感受意向,对感情基调准确把握,并对诗词情感深入理解。所谓意象,是指一种客观物像,寄托了词人的情感。只有对古诗词的意象准确把握,才能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明确。诗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虞美人》的感情基调所在,对“愁”字进行了直接的表达。作为一种抽象的情感,“愁”不具备任何可感的形象,而李煜化抽象为形象,用“一江春水”这个意象来喻愁,让读者可知、可感这种愁的绵绵无期。而这种“愁”到底有哪些愁?由此,需要学生对作者的生平深入了解。所谓“知人才能论事”。作为南唐的一国之君,李煜之前的宫廷生活,可谓是淫逸骄奢。每天不问朝政、歌舞升平,最终不仅使自己成为了元朝的阶下囚,还亡国。他从此失去了自由,在汴京的一座小楼里被囚禁,可谓生不如死。这种地位上的落差,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生活,使他愁情满怀,每一天都郁郁寡欢。这一个“愁”字,表达了他对王国的悔恨,以及对故国深深的思念。从这一个环节的解读中,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上段所提到的被改变的“朱颜”,同时包含了气派的相貌、往日宫殿的美丽、“后宫佳丽的容颜”等诸多含义,由此也极好的解答了学生先前留下的疑问。
“读”一直贯穿在古典诗词的教学的始终。教师在课堂上,应启发和引导学生,既要将字音读准、同时也要对节奏准确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将重音读出。词人表达情感的词句,可用重音进行体现。比如在朗读“何时”“知”“又”“不堪”“回首”“一江春水”等词的时候,在处理朗读语气方面,在重读音节需要将语气加重,由此才能将词中凄美绵长、跌宕起伏的情感读出。
四、成 诵
成诵,是指有感情的背诵,在全面把握前面音读、译读、情读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背诵。为了营造完美的情境,可配上适当的音乐,这与新课程标准中的“有意识的积累”这一要求相符。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音读——译读——情读——成诵”这四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再将古诗词读懂的同时,还能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古诗词因为用词深奥,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给中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国,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自主学习,对古诗词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深刻感悟,以此夯实文学底蕴,提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南京市中华中等专业学校宁丹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