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蜜:挎身边舒心,搁家里放心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我的男性朋友小呆带着一群少男少女来我的工作室做客。一进门,小呆便给了我一个熊抱,随即又塞来一束顶我半个身长的百合,完全不避讳身后几十双好奇的眼睛。
  “这是田朴珺,我的闺蜜。”小呆边介绍,边把我拉到孩子们中间,告诉他们可以向我发问,并叮嘱我“回答完记得给他们签名”,一点儿也不客气。
  这就是我和小呆,亲密无间,与爱情无关。
  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情?这个在各种“鸡汤”八股文中被碾磨了无数次的问题,却总是出现在媒体对我的采访提纲中。
  我可以脱口而出:“当然有,比如小呆。”
  小呆温柔敦厚、眉清目秀,可我们却永远不会担心有擦枪走火的意外,因为丘比特射过他心脏的那支箭永远不会飞到我这里。答案很简单,我不是他的菜。不是我不够女人味,也不是他不男人气,而是我们的激素碰撞后未能产生化学反应,即两性不相吸引,或者更为直白一点:因为我是女人。
  说到这里你们大概都明白了,小呆,是个GAY(男同性恋者)。
  不仅小呆,我的很多男性好朋友都是GAY。常言道“红颜祸水”,但他们是蓝颜,不仅不会是祸水,而且可以放心地收之为闺中密友。
  细细想来,我不太记得他们从什么时候开始闯入我的朋友圈子。大约在我刚刚接触娱乐圈的青涩年纪,有位男性服装师,经常给我们找些很好看的耳环、手链等小玩意,包括我平生的第一片面膜,也是他送的。他指导我:“咱们女人要呵护自己。”于是,我自然而然把他当做“大姐姐”。记得有一次发布会赶场,着急换衣服,他想出去,可服装间外人山人海全是记者,于是我脱口而出:“你背过身就行了,大家都是好姐妹,没事的。”
  对于我来说,GAY蜜间不但没有性气味,还能满足一种小小的审美欲。跟直男相比,GAY们的颜值通常比较高,即便先天条件不高,也能用他们擅于穿衣打扮的天赋把外形分补起来。出去逛街,你会陶醉在一种“登对”的幻觉中。
  从某种角度看,GAY从年少时起,就属于少数群体,往往会被所谓的主流群体排挤。这种长期孤独感,会让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多一层防备。对一部分所谓女汉子来说,她们也属于少数群体,也是从小与孤独相伴。所以当GAY遇到气味相投的女性朋友时,常常会激发出一种亲人般的温暖,互相理解,彼此珍惜,时间久了,还会有一种相濡以沫的感觉。
  我喜欢和他们打交道,还因为他们足够毒舌。长期与歧视和压抑对抗的生活,让他们比一般人更敢于自嘲和嘲弄别人,时不时就会抖落出我平时不敢说也说不出口的狠话。比如:我说自己一直不理解某女星为何会与那种暴发户结婚,再有钱又怎么样?一个GAY蜜轻描淡写地说:“你不觉得他们其实挺般配的吗?”
  我的另一个好朋友阿荣,男性,相识十多年,我从未见过他的女友。直到前不久,他告诉我说找到了另一半。我一看,“另一半”果然是个男性。他弥足珍贵的幸福,让我为之动容;他公之于众的勇气,让我更为佩服。
  小呆则不同,他从一开始认识我时,就明确地在微信里告诉我:“我是GAY,而且是纯粹的GAY,不是BI(双性恋者)。”我当时挺感动的,因为很少有人会在刚认识时,就这么勇敢地表露自己的性取向。小呆后来也告诉过我,德国有个调查表明,GAY对自己的身份越认同,身份越公开,幸福度就越高。
  在纽约读书的那段时间,一次机缘巧合,让我对GAY有了更多的理解。2011年6月,纽约州参议院以33票对29票的表决结果,批准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法案,其中有4名共和党议员跨越党派,投出了支持票。一直在推动这项法案的纽约州长库默随后签署这项法案,使之成为法律。库默说:“今晚,我们在社会公正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当时参与投票的一位议员说:“我和我妻子如此相爱,所以我们不能剥夺别人相爱的权利。”
  然后,我赶上了纽约同性恋大游行。无数男男女女走上街头,大家一起欢呼、庆祝。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哦,原来纽约有这么多人,像北京地铁里一样的摩肩接踵。
  欢歌笑语中,我突然听到了百老汇的经典歌剧《wicked》(中文译名:魔法坏女巫)中的片段。剧中女孩生来便是绿色的,且长相丑陋,包括父亲在内的所有人都厌恶她,投之以异样眼光。她只能自己唱歌诉说心语。后来,她去了一个绿色的世界,在那里,人人都穿着绿色衣服,她终于变成了大众一员,于是,她享受正常人的生活,享受弥足珍贵的爱情。
  站在人潮汹涌的街头,我第一次理解了这部歌剧,原来,那不是童话故事,而是在诉说少数人群在整个社会生活的状态。
  我喜欢和GAY蜜打交道,他们既有男人的担当、视角,又有女人的贴心、柔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存在攻击性,对你永远不会有小女人的猜忌和嫉妒。当然,大大咧咧的我,有时比他们更“爷们儿”。在他们小鸟依人的时候,我便理所当然去担当顶天立地的角色。有人告诉我,GAY更喜欢大女人。
  久而久之,我甚至觉得,女生的闺蜜团中,一定要有一个GAY蜜才完整。
其他文献
大学毕业那年,我刚满20岁,被分配到家乡的一所中心小学任教。  老家有个习俗,女孩子到了20岁便要忙着订婚,否则被视为大龄女娃,会错过很好的姻缘。  妈妈忙着托人为我介绍对象,于是我认识了一个叫斌的男孩子。斌的个子不高,斯斯文文的样子,一双大眼睛充满智慧。他毕业于另外一所师范院校,也是教师。或许是同行加同龄的缘故,我们之间的话题很多,从学生时代聊到毕业分配,再聊到目前的工作,如一对熟识的校友般融洽
期刊
缺乏良好质量的睡眠,是导致全身酸痛的重要原因。有疼痛症状的人,他们的脑波显示通常无法享有深度睡眠。健康的受试者如果在每一段深度睡眠中被叫醒,同样会出现典型的肌纤维痛症状。建议多做有氧运动,除了维持体重、降低疼痛与疲劳,还能改善睡眠质量,有了良好的睡眠才能进而缓解疼痛。
期刊
邓超绝对是娱乐圈的奇葩之一,骚浪贱,味道十足,但又是一个绝对靠谱的好男人。从《我是歌手》中穿着一身的苹果绿,到唱最high时,现场来几个俯卧撑,绝对是耍帅卖酷;当然,这只是他逗比的一面。另外,他喜欢穿渔网装,爱跳钢管舞,爱穿亮色的西装,堪称是十足的“时髦超”。  当你翻看他的微博,你会发现,邓超不仅诙谐打趣,而且和孙俪调起情来也毫不含糊,绝对让——笑中带泪。这样的男人,幽默有情调,带着一丝的蔫坏却
期刊
说苏有朋是有钱人,绝对没人怀疑。出道26年,从歌手到演员再到导演,一部《左耳》上映就破了4亿票房。他说,他在演艺圈赚的钱远没有在投资领域赚的多。他有个外号叫“不动明王”,因为他的财富几乎全是不动产——房子。  荒郊千顷,不如中心一田  苏有朋喜欢买房,来自家庭熏陶。他的父母观念传统,从小给他灌输“有土斯有财”的理念。苏有朋加入演艺圈有了第一桶金后,便在台北花园新城贷款买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房产。  选
期刊
在徐静蕾的感情经历中,她和黄觉的恋情是被媒体提得最多的。  两人在拍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相识。虽然多次被媒体拍到一起买家具、一起带猫咪去看病、一起出国旅行,但这段恋情从开始到结束,两个人都心照不宣地选择了低调。  黄觉个性散漫,做什么事情都是兴之所至,没有什么目的性,也没有耐性。徐静蕾是个头脑清晰、做事认真、执着、力求完美的人。两人性格上的不合拍,带来许多冲突。徐静蕾说:“我特别不喜欢像个妈
期刊
2008年10月,武汉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袁文魁在中东巴林举办的第十七届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上,以一小时正确记忆1308个无规律数字、一小时正确记忆14副洗匀的扑克牌、62秒正确记忆一副扑克牌排序的成绩,一举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  这样一位智商超群的记忆大师,却是个不会浪漫的呆头鹅。为了把男友从“记忆大师”改造成“爱情大师”,他的女友使出了3招:让男友脑补爱情电影、学会撒娇、借鉴别人的恋爱
期刊
哈佛大学医学院科研人员利用私人基因资料库对约100万人进行分析,发现1/10肤色白的人有年轻基因,而肤色黑的人中这一数字为1/5。“年轻基因”不但有DNA修补的功能,还能有效对抗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可使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十岁。
期刊
2015年4月14日下午,河北廊坊三河市学院大街,云南女孩刘媛为了给身患白血病的爱人贾槟珲筹钱治病,走上街头“卖拥抱”,希望能用自己的每一个拥抱换取10元钱救爱人一命。贾槟珲闻讯赶来阻止,俩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最后双方当街对跪,抱头痛哭!此前,贾槟珲就因“众筹婚礼”、“裸体火烤癌细胞”走红网络,引发网友热议,有人同情,更有人质疑……  突发绝症,爱的风雨一起面对  25岁的贾槟珲出生在云南大理州云
期刊
上海女孩曾晓倩本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软妹子”,可到美国留学后,这种娇滴滴的性格“水土不服”,她被逼成了一个美国式的女汉子。没想到这种转变竟然让她收获了一份真爱。  一  我叫曾晓倩,1988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在上海船厂任高级工程师,母亲则在一家国企做会计。父亲是湖北人,当初为了追求母亲,不惜放弃所有追随到上海。母亲经常对我说,上海女人是全中国最精致的女人,也是最吸引男人的女人。  母亲最喜欢给我讲她
期刊
所谓“暖男”,指的是能给人温暖感觉的男人。一个名叫陈荣的重庆暖男,是怎样打败浪漫国度的洋情圣、俘获女神芳心的呢?  当中国暖男遇见法国女神  28岁的陈荣是地道的重庆人,研究生毕业后任重庆大学的艺术老师。2014年3月10日,陈荣应邀参加学生组织的一个派对,一个穿着红色晚礼服、金发碧眼的高挑女孩犹如好莱坞明星般款款走了进来。顿时,女孩成了全场瞩目的焦点。  陈荣觉得自己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拨乱了频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