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成都商报旗下的红星新闻在建构新型主流媒体的实践中接连开启多轮自我革新,通过采用合理高效的生产模式,坚持优质内容的建设,提升技术的结构性支撑力,整合外部资源与提升品牌美誉度等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各级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机 构】
: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刊》编辑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商报旗下的红星新闻在建构新型主流媒体的实践中接连开启多轮自我革新,通过采用合理高效的生产模式,坚持优质内容的建设,提升技术的结构性支撑力,整合外部资源与提升品牌美誉度等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各级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媒介批评自西方舶来中国近三十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因其与“客观性”理念一脉相承而同中国的新闻实践产生张力.本文以河南暴雨洪灾报道所遭遇的媒介批评为例,阐明其宣称的“不够客观”与“灾难美学”的偏颇之处,继而指出中国媒介批评实践存在的拘泥于西方客观性理念,忽视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历史与现实脉络的问题.
时光飞逝,我们一天天长大,伴随着喜怒哀乐,同时也伴随着清风明月与朗朗夜空,那皎洁的月光,那声声蝉鸣都存储在我们的成长时空中。 是谁那样顽皮,把“银色的盘子”挂到了天上?在一个朦胧的夜晚,我在老家的田野上空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圆月,它照亮了田里的蔬菜。一直堅守在田边的稻草人,此时身上披上了一层淡淡的月光,满意地笑着。路边清澈的小河哗啦啦地唱着歌,月亮照着河面,河水中映着它的影子,就像月亮掉进了河里。青
新媒体消除了媒介批评的公开性障碍,也改变了媒介批评的公开性和公共性状态.作为批评对象的媒介全面嵌入了公众的日常生活,从专业化的再现机制转变为日常交往实践,有关媒介的信息与言说也成为一种交往行为,与媒介生产难以分割.而且,在社交式言说中,基于启蒙传统的理性批评也逐步让位于信息争斗,甚至是观点互怼.传统的媒介批评概念消融于新媒体交往实践之中.
媒介记忆的边界是一种想象和主观建构,并不等同于媒介的边界,它是动态变化的,受到政治场、经济场和文化场等因素的影响,媒介记忆的中心与边缘具有可逆性.
作为智能媒体时代信息分发的主要方式,算法推荐并非是价值中立的技术,它忽视“意识形态”的做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带来诸多挑战.为此,有必要通过在法治国家视域下制定算法推荐的价值引领法律框架、在权力规制手段下协同监督算法推荐的意识形态信息、在价值引领框架下重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等途径来应对算法推荐给价值引领带来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西方主流舆论恶意揣测、抹黑中国之态,中国对外公共表达发挥了强大的话语力量,降低风险、化解冲突、适时调整以应对这场大型公共危机,本文从回应准则、公共形象、逻辑论证层面进行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构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英雄烈士”“发挥榜样力量的时代英雄”和“铸就不凡业绩的平凡英雄”的英雄谱系,赋予了新时代英雄观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的多重内涵.同时为了更好地凝聚对新时代英雄观的认同,《人民日报》在报道话语中采用了认知动员、认同动员和共情动员的传播策略.
当前,新媒体成为网民政治参与的重要中介,网民的非理性行为对政府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政务传播失灵问题不仅因为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缺失,科层制话语生产的固化思维亦值得重视.本文对政务新媒体传播失灵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政务新媒体应对舆情风险的方法进行了讨论.移动互联时代的政治传播,需要客观把握新媒体的变化特征,才能提高政府的权威度和公信力.
本文认为,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帕克对“社区”的定义和实际调查方法的倡导,影响到中国较早一批社会学家对社区的研究,其研究传统为今天社区新闻的研究带来富有历史张力的思考,也为社区新闻守正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了学理支撑.
传播学领域通常基于媒介依赖理论研究手机依赖,本文从新异化理论视角分析“手机失联焦虑”,深入探讨“手机失联焦虑”和新异化的关系,进而提出走出“失联焦虑”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