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污水深度处理工艺运行比对

来源 :广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城市污水管网的完善及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尤其是氮、磷的标准,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深度处理势在必行。MBR技术和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工艺是常用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为对比2种工艺在实际运行中的优劣,选取东莞市2座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处理效果、运行成本以及设备维护难度等影响工艺技术实际应用的关键因素,为类似的工程提供数据参考。
其他文献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Abemaciclib是继palbociclib、ribociclib后FDA批准的第三款CDK4/6抑制剂,已于2020年12月在我国批准上市。本文对abemaciclib相关专利申请状况和专利技术发展脉络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相关医药企业的药物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参考。
蛋白质印迹是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由于蛋白质印迹是一个多步骤实验,任何步骤的错误都可能降低该技术的可靠性和重复性。最近的报告表明,实验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如样品制备方法、所使用一抗的比例和来源,以及所使用的标准化方法,对于可重复的蛋白质印迹结果至关重要。在这篇综述中,总结了蛋白质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蛋白质制备、转模和抗体使用,讨论了最先进的蛋白质印迹技术,并展望了蛋白质印迹技术的发展前景。
本文结合2020年莲洲镇各个农田灌溉区枯水期和丰水期监测情况,对莲洲镇农田灌溉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灌区水质污染等级评价为2,污染程度属尚清洁。重点分析粪大肠菌群超标的可能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随着控烟形势的日趋严峻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卷烟的市场活力呈现出一定的疲软趋势,而新型烟草制品的热度则不断上升,国际上的烟草巨头逐步将目光聚集于新型烟草制品,新型烟草制品已经成为各大公司的转型布局方向和重要业务支撑。针对新型烟草制品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新型烟草制品的分类、安全性及市场现状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新型烟草制品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以老龄垃圾渗滤液生化段后混凝出水为对象,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铜基臭氧催化剂用量对CODCr去除总量和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重复使用试验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臭氧投加量为90 mg/L,反应时间为90 min,催化剂投加量为10.0 g/L;该条件下,CODCr平均去除量为98.3 mg/L,CODCr的平均去除率为43.40%,相对于单独臭氧CODCr的平均去除率提高了104.23%,臭氧的投加量与CODCr总去除量比值为0.92,重复使用过程中铜基臭氧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具有
变水头渗透试验是在钻孔内进行的一种测定土体渗透系数的一种广为应用的野外试验方法。室内进行会出现误差,文章首先分析室内变水头渗透机制及原理,探讨了变水头渗透试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减少误差的产生,保障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对土体渗透系数的试验计算基坑涌水量及计算沉降所需时间,从而更好的掌控基础工程及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污水处理厂出水再生利用不仅可以减轻水环境污染,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再生水在污水处理厂各工艺段的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再生水中细小颗粒的存在对内进流格栅及脱水系统的影响。通过采用再生水过滤系统,过滤再生水中细小颗粒,防止喷嘴堵塞。该套系统具有投资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有效的保证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节约了人工劳动强度。
采用次氯酸钙氧化处理EDTA-Ni络合废水,氧化破络后再用氢氧化钙沉镍。重点研究了氧化阶段的初始p H、反应温度、次氯酸钙用量、反应时间对出水总有机碳(TOC)和镍的影响。结果表明,次氯酸钙氧化处理EDTA-Ni络合废水优选工艺条件为:氧化初始p H=7、氧化反应温度30℃、次氯酸钙用量40 g/L、氧化反应时间210 min。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出水镍为0.03 mg/L,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3要求,出水TOC为35.6 mg/L,去除率为95.11%。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煤化工企业在现在的背景下也在不断的进步。煤化工企业属于高耗能产业,在消耗能源资源的同时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煤化工业的废水排放不当的话,会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下,相关煤化工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号召,提出科学解决方式,做好煤化工废水处理工作。
目的:综述白桦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白桦酸的抗肿瘤活性作用与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白桦酸的临床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自从1995年,人们首次发现白桦酸的抗黑色素瘤活性,随着研究的深入,白桦酸显现出其优越的抗肿瘤活性以及作用的选择性,被美国癌症研究所列入快速研发规划项目。本文将进一步阐述近几年来国内外白桦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