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严歌苓的小说《继母》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幸福来敲门》播出后广受观众好评。该剧之所以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继母新形象的塑造而一扫中外历史传说、故事与文学想象中的继母的妖魔化形象,给观众展示了一个漂亮、时尚又不乏善良、聪明,既善解人意又极具责任心的继母新形象。继母这一新形象的塑造让观众获得了一次痛快淋漓的颠覆历史文化记忆的机会,同时也带给现代人一些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 《幸福来敲门》 继母 江路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25
由严歌苓的小说《继母》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幸福来敲门》近期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是一路飙升,播出后广受观众好评。一部成功的电视剧自然离不开好剧本,更离不开演员、导演等多方面的努力。严歌苓这位女作家的小说《继母》不乏喜剧感与戏剧性,她的文笔细腻,台词独到,而这次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又由她亲自担当编剧,更是让精彩台词频频出现,笔者观看此剧后,认为《幸福来敲门》选取“继母”这一题材是该剧取得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之所在,该剧通过重塑“继母”这一新形象借此来颠覆传统“继母”给人留下的妖魔化形象,也是该剧的“亮点”和“热点”。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继母形象”,《幸福来敲门》中蒋雯丽扮演的这一后妈新形象的成功塑造既为博取观众的同情和赚足观众的眼泪立下汗马功劳,又给观众一次颠覆历史文化记忆的机会,同时还带给现代人诸多的启示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记忆中的继母形象
继母,俗称后妈,后娘,就其称谓来看就颇具感情色彩。其实,“继母”,只是一个视角,一种身分,是从非亲生的下一辈人的眼里来看的。如果我们从为人妻的视角来看,她还被叫作“填房”,这要搁在我国古代,无论从人品上来讲还是从人格方面而言都属下等。一言以敝之,继母是我国古代家庭、家族、社会的女性中更卑更弱的一类。千百年来,继母就是一个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炎凉中荀延残喘的角色。即使历史上涌现了一些“后妈似亲妈”甚至于“后妈胜过亲妈的”好继母,但终究敌不过无数传说和故事对“继母”妖魔化塑造后那种影响力。
(一)恶毒、狭隘、残酷的形象
在人们普遍看来,童年时代的不幸之一,往往就是与是否失去双亲或其中一方的爱相关联。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民谣唱道“小白菜啊,地里黄啊……娶了后娘,三年地整啊,生了弟弟比我强啊!弟弟吃面,我喝汤啊,端起面来泪汪汪啊!我想亲娘,我想亲娘!” 讲述自己悲惨命运和继母对自己的迫害。
我国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可谓广为流传,这里面最出名的两位后母,就是闵子骞与王祥的后母。闵子骞是孔门弟子,自幼丧母。后母生两子,视为掌上明珠,而视闵子骞为眼中钉。当父亲外出做生意时,后母叫他白天砍柴,晚上不给饭吃和不给被盖。冬天后母用丝绵为其两子作寒衣,而用芦花为闵子骞缝棉袄。一日父归携三子访友,行至萧县,天气骤变,大学纷飞,寒气刺骨。父见子骞瑟瑟缩缩,以为其缺少勇气,心里生气,盛怒之下用鞭子抽打闵子骞,棉袄打破,芦花飞扬。其父恍然大悟,方知后母偏心,一怒之下,写了修书,要赶走继母。闵子骞虽受后母虐待,但想若后母离去,父亲无人照顾,二弟无人抚养,日子更难过。他跪在父亲前,为后母求情,哀告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感其诚,勉强允许。[1]二十四孝故事中,王祥的孝行事迹是以卧冰求鲤为代表。《晋书
[关键词] 《幸福来敲门》 继母 江路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25
由严歌苓的小说《继母》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幸福来敲门》近期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是一路飙升,播出后广受观众好评。一部成功的电视剧自然离不开好剧本,更离不开演员、导演等多方面的努力。严歌苓这位女作家的小说《继母》不乏喜剧感与戏剧性,她的文笔细腻,台词独到,而这次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又由她亲自担当编剧,更是让精彩台词频频出现,笔者观看此剧后,认为《幸福来敲门》选取“继母”这一题材是该剧取得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之所在,该剧通过重塑“继母”这一新形象借此来颠覆传统“继母”给人留下的妖魔化形象,也是该剧的“亮点”和“热点”。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继母形象”,《幸福来敲门》中蒋雯丽扮演的这一后妈新形象的成功塑造既为博取观众的同情和赚足观众的眼泪立下汗马功劳,又给观众一次颠覆历史文化记忆的机会,同时还带给现代人诸多的启示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记忆中的继母形象
继母,俗称后妈,后娘,就其称谓来看就颇具感情色彩。其实,“继母”,只是一个视角,一种身分,是从非亲生的下一辈人的眼里来看的。如果我们从为人妻的视角来看,她还被叫作“填房”,这要搁在我国古代,无论从人品上来讲还是从人格方面而言都属下等。一言以敝之,继母是我国古代家庭、家族、社会的女性中更卑更弱的一类。千百年来,继母就是一个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炎凉中荀延残喘的角色。即使历史上涌现了一些“后妈似亲妈”甚至于“后妈胜过亲妈的”好继母,但终究敌不过无数传说和故事对“继母”妖魔化塑造后那种影响力。
(一)恶毒、狭隘、残酷的形象
在人们普遍看来,童年时代的不幸之一,往往就是与是否失去双亲或其中一方的爱相关联。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民谣唱道“小白菜啊,地里黄啊……娶了后娘,三年地整啊,生了弟弟比我强啊!弟弟吃面,我喝汤啊,端起面来泪汪汪啊!我想亲娘,我想亲娘!” 讲述自己悲惨命运和继母对自己的迫害。
我国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可谓广为流传,这里面最出名的两位后母,就是闵子骞与王祥的后母。闵子骞是孔门弟子,自幼丧母。后母生两子,视为掌上明珠,而视闵子骞为眼中钉。当父亲外出做生意时,后母叫他白天砍柴,晚上不给饭吃和不给被盖。冬天后母用丝绵为其两子作寒衣,而用芦花为闵子骞缝棉袄。一日父归携三子访友,行至萧县,天气骤变,大学纷飞,寒气刺骨。父见子骞瑟瑟缩缩,以为其缺少勇气,心里生气,盛怒之下用鞭子抽打闵子骞,棉袄打破,芦花飞扬。其父恍然大悟,方知后母偏心,一怒之下,写了修书,要赶走继母。闵子骞虽受后母虐待,但想若后母离去,父亲无人照顾,二弟无人抚养,日子更难过。他跪在父亲前,为后母求情,哀告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感其诚,勉强允许。[1]二十四孝故事中,王祥的孝行事迹是以卧冰求鲤为代表。《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