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传单:兵不血刃的“武器”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地传单,是战争中印有文字或图画的纸张并用来散发的一种信息传递媒介。它通过种种渠道或手段传递信息,以期达到影响敌方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使战争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现代军事意义上的战地传单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仅仅两个月,坦克的发明者——英国斯温顿中校,当时以观察军官的身份活跃在英国陆军中,他将以德文印刷的传单在西部战线用飞机向德军撒去。结果,德军官兵争相传看,引起了德军当局的极大恐慌。但是,协约国军司令部对这一发明却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反而是在四个月之后,他们命令停止散发这种宣传品。其理由就是1907年在海牙签订的陆战条约的附件陆战规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交战者选择害敌手段的时候,不得享有无限的权利”。按照所谓英国骑士精神来衡量,散发煽动性传单就相当于使用了卑鄙怯懦的害敌手段,是不能容许的。可是,这一纸禁令并没有能够完全禁止战地传单的使用,在随后的战争中英国一些部队仍然在悄悄地使用传单。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地传单强大的心理战功能逐渐显现出来。到了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最后6个月内,英法联军用气球和飞机向德军投撒传单4730万张,这些传单为德军的投降和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战地传单开始大肆发挥心理战作用的标志性时期。其间,战地传单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心战媒介,使用更为频繁,用途更为广泛,内容也更为丰富,在表现手段也从单一的文字转向了更为生动的图文并茂。依据不同用途,传单还制成了通用型或专用型。通用型传单可大面积地投放,不仅对作战对象实施心理瓦解,而且还对作战方的民众进行宣传。专用型传单根据战争进程的需要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制定,如用于投诚的特别通行证。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盟军总共向敌方散发的以传单为主的宣传品约15亿份,仅印制传单的纸张消耗每月即达到140吨。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与传统传单大不一样的特色传单。
  战场上通常所见的传单都是印制在长方形的纸页上。但是,由于交战双方对于撒落在战场上的纸质传单十分敏感,很多军队都规定官兵不得拾阅和传看战场上的纸片,因此,纸质传单的作用发挥受到了一些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些构思精巧、心理战效果显著的“树叶传单”。第一张所谓的“树叶传单”是德国设计的。法语中“树叶”一词既有“树叶”之义,也有“书页、纸页”之义。德国宣传者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制作了一张“纳粹秋叶传单”。传单的外形是一片枫树叶,呈秋天落叶的黄褐色。德国人在这张枫树叶形传单的尖顶部分画了一个头骨,戴着法国陆军钢盔,背面为空白。传单的标题为“秋天”,文字写道:“树叶凋落了。我们像树叶飘落一样纷纷阵亡……明年的春天,不管是阵亡的士兵,还是凋落的树叶,都没人会再记得。”其中“凋落”也是一词多义,一语双关,既指“(树叶)落下”,又指“战死、阵亡”,构思堪称绝妙。纳粹德国于1939年11月至12月期间对法国战线就投放了这种树叶传单50多万份。
  大多数的战地传单内容都是发动政治攻势,用来劝降和招降的。然而,为了达到目的,一些另类的传单在战争中也不断出现。1940年德国宣传机构发明和首先使用了色情传单,用以挑拨盟军之间、士兵与后方民众之间的关系,利用宗教和种族问题对敌方施加影响。如在德国的一张代码为“LWP.”的传单中。呈现的是一名美国士兵与一个英国裸体女孩亲热的场景,传单中的文字是:“事实上,这是美国人的快活战争”。显然,这是一张针对英军散发的反美传单,旨在激起美、英的内部矛盾,造成内讧,拖延美英军队对德军的进攻。类似这种的色情传单在二战后期许多国家都曾使用。
  到20世纪中叶的越战期间,美军更是注重发挥战地传单的作用。美国通过飞机和舰炮把战地传单撒遍了越南的城镇乡村,投放量使得越南每个居民每月平均达到25-30张。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同样利用传单全面实施了心理战。单是1991年1月31日这一天,美空军就散发了500万份传单。美军心理战专家战后研究发现,受审伊军战俘98%看过传单,88%的人相信传单的内容,70%的人承认,正是传单使他们下定决心逃跑或投降。在伊拉克战争,美军向伊拉克投放了7000万张传单,2002年12月16日第一次就向伊拉克南部城市空投了48万张传单,对“倒萨”广播的播出时间及收听方式等进行宣传,传单还警告伊拉克军队不要袭击英美联军的战机,因为它们是在“保护伊拉克人民的安全”。
  美军为了更好地发挥传单的作用,在其心战手册中将传单区分为说服性传单、信息性传单与指示性传单三种。美军认为传单运用十分成功的战例,是忽视了政治目标,注重投降后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如一份十分成功的德国传单仅仅是十八个字:“投降时一定带上叉子和饭匙,你将需要它们”。美军认为,传单内容不能过分强调政治目标,如忽视诸如向俘虏提供食物、被俘后将会受到良好待遇等方面的宣传,结果都不成功。再有传单的内容除了文字叙述外,还可配上适当的插图。美军认为这样做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海湾战争中,美军印制了大量的图画传单。如一张传单上画有联军飞机空袭和地面坦克大战的场面,旁边印有一行阿拉伯文字:“威力强大的弹药,势如破竹的远程武器”。另一张传单画着一位面容忧虑的伊拉克军人身上背着象征死亡的萨达姆,旁边写着:“跟着萨达姆死路一条”。这些传单对于瓦解伊军士气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传单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改进的同时,传单投送在规模、种类、效能上也有了显著提高,投送的手段从越境投送、国际邮路投送、空投、水飘发展到宣传弹投送、遥控飞行器投送等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是向敌人投撒传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但是,由于当时飞机刚诞生不久。装备部队的也不多,利用飞机空投传单当时有很多问题,如战争中空军担负的任务极为繁重,常常抽不出足够的飞机去散发这些“精神炸弹”;空投的准确性较差。早期的空投是将传单分成若干小捆,一次性地从飞机上投掷下去,当传单下降到一定高度后,绳索由于受力自动解开,传单便自行散落至地面。采用这种方法,如果飞机在1万米高空投掷传单,将会出现50千米左右的偏差。为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发明了一种“纸弹”,就是当飞机抵达目标上空时,开启弹仓,传单容器急速坠落,当容器下降到距地面约800米高空时,装在容器内的气压引信自动引爆,容器外壳被炸裂,传单飞出,散落在预定的区域内,大大提高了投撒的精度。
  采用大炮发射来投送传单,不仅经济、便利,而且准确性较高,在双方对峙的近战中广为运用。美军还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计算测定出最便于在空中飘散的传单尺寸为长15.24厘米、宽7.72厘米。传单通过大炮发射的距离通常为数千米,一次能将上千份传单送至敌方阵地。在实践中,部队还逐渐掌握了许多发射传单的技巧,例如发射最佳时机是在黄昏和夜间,因为在这段时间,敌方士兵可以偷偷拾取传单而不致被军官和特务发现:不应向开阔地带或前沿阵地发射传单,这些地区危险性大,一般敌方士兵都害怕被子弹误伤,所以一般不会前来拾取:向丛林地带发射时,应采用直穿式射击,以免传单被树枝挂住等等。
  战地传单经历近百年的历史变迁,当前,传单从制作到投送都有了很大发展,由于其成本低廉、制作简单、形象直观、便于隐藏,传单始终是一种战时宣传最直接、有效的传播媒介。正如美国军事评论家马丁·F·赫兹认为的:“现代战争中无论宣传手段怎样发展,传单始终是心理作战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战地传单仍将是心理战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 林 京
其他文献
古典的忧伤  抽出刀来  腰间的鞘就空了  刚举过杯子  杯里的酒,也空了  下了桥,你就看见了  桥下的流水  挥刀断水。一次又一次  水依然流着  像正在流逝的时光  只是你看不到  它的伤口  但 是  一块冰说我不敢私自成水  一个灯笼说我的纸能包住火  一条路把另一条路追上并且引开  一些水逃到断崖成了瀑布  一个人用发高烧来取暖  一个人用失眠不让你入梦  一个人爱着你恨着你,让你一无
谭铁明是接近90后的典型80后,平时睡觉总要睡到中午十一二点自然醒。  每逢值班周,他都一边磨叽,一边埋怨天气和工作。闹钟每隔五分钟响一次,响了整整四次,他才能彻底与热被窝说再见。换句时髦话,叫做——起床靠毅力的特困户,尤其是这种冷得掉冰渣的天气。  吃上了老爸端来的热腾腾早餐,谭铁明的起床气仍然未消。  “慢点吃,别噎着!”老爸扶着老花镜,在一旁盯着。谭铁明边往嘴里猛塞馒头,边冲老爸瞪眼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