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5年,兰根贝克发现放线菌。贝内特初步报道白血病。
1847年,德国医学家鲁道夫·菲尔绍根据血液中出现的异常细胞是白细胞首次为该疾病命名为白血病。
19世纪末德国医生爱拔斯坦又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982年日本Kalyanaraman报告一例T细胞变异的多毛细胞白血病患者,其血清和前者有交叉反应,1983年在美国冷泉港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讨论会上统一将前者命名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后者命名为HTLV 2型(HTLV-2)。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患白血病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后来被认为是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诱发血癌的首位牺牲者。
1946年6月,全球第1例化学药物治疗白血病获得缓解,开辟了白血病治疗的新纪元。
1969年,美国博士汤玛斯完成首例白血球抗原配对的骨髓移植。
自1955年起我国就开始应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此后,直至60年代,是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研究白血病的初始阶段。
1976年FAB协作组织提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建议,标志着急性白血病现代诊断与分型的开端。
1981年,中医大师孙一民潜心研究,将新鲜植物捣成汁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全部用鲜中药汁配伍组成治疗白血病的药方——四鲜汤,这在中医学界属首创。此外,他还成功治愈了两例恶性组织细胞病,创造了中药治疗血液病的奇迹。
1986年,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012年3月6日,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及开发全新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6日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1847年,德国医学家鲁道夫·菲尔绍根据血液中出现的异常细胞是白细胞首次为该疾病命名为白血病。
19世纪末德国医生爱拔斯坦又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982年日本Kalyanaraman报告一例T细胞变异的多毛细胞白血病患者,其血清和前者有交叉反应,1983年在美国冷泉港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讨论会上统一将前者命名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后者命名为HTLV 2型(HTLV-2)。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患白血病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后来被认为是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诱发血癌的首位牺牲者。
1946年6月,全球第1例化学药物治疗白血病获得缓解,开辟了白血病治疗的新纪元。
1969年,美国博士汤玛斯完成首例白血球抗原配对的骨髓移植。
自1955年起我国就开始应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此后,直至60年代,是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研究白血病的初始阶段。
1976年FAB协作组织提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建议,标志着急性白血病现代诊断与分型的开端。
1981年,中医大师孙一民潜心研究,将新鲜植物捣成汁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全部用鲜中药汁配伍组成治疗白血病的药方——四鲜汤,这在中医学界属首创。此外,他还成功治愈了两例恶性组织细胞病,创造了中药治疗血液病的奇迹。
1986年,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012年3月6日,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及开发全新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6日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