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媒业的走势,改变了广大读者、观众、手机用户的生活习惯,悄然间让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大时代。当今的中国有超过6.32亿的网民,有超过5.27亿的智能手机使用者,有超过1.66亿的数字电视用户,全新的媒体环境几乎影响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推动着中国人的生活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节奏滚滚向前。这种空前的改变,背后有政府的推动,有企业的创造,更有高校的孕育与前导。
大学始终是新时代的推进器。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Internet)。自此,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概念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而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犹他州大学的一次历史性联机。斯坦福大学更是孕育了全球新媒体概念和技术的发源地:硅谷。
在中国,有一所大学始终关注着各种媒体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为中国的媒体事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理念与人才,这就是建校已60年的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共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成为“中国广播电视及新媒体人才的摇篮”。
新媒体的浪潮来袭,中国传媒大学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老教授为坚定新学生研究传媒发展趋势,不惜亲自剪报贴书作引导;老师们在科研中创立新方向、新专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学者们为了弄清新媒体格局遍访全球,十几年如一日跟踪国家项目;几任校长更是破除体制束缚,成立动画学院、互联网信息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实施双导师制、双主任制,引入大量业界精英兼职教学,为学生们做最前沿、最生动的讲解;毕业于传媒大学的学生投身于企业、研发机构,在学养上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也常有人感怀于母校的培养及纯净的学术环境,转而放下一切回到传媒大学专心从教。
中国传媒大学的种种付出和收获,还仅仅是中国高校为迎接新媒体浪潮所做贡献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已有上百所高校开辟了相关的专业、院系,越来越多的人汇入到新媒体研究、教育、实践、创造的大潮中来。本专题正是立足于此,以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领域的老师、毕业生为蓝本,以他们对这个大时代的感悟、在这个大时代中的奋斗与创造为主线,让我们重温中国新媒体时代的历史,了解这个时代的走向,更好地把握时代的机遇。
大学始终是新时代的推进器。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Internet)。自此,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概念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而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犹他州大学的一次历史性联机。斯坦福大学更是孕育了全球新媒体概念和技术的发源地:硅谷。
在中国,有一所大学始终关注着各种媒体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为中国的媒体事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理念与人才,这就是建校已60年的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共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成为“中国广播电视及新媒体人才的摇篮”。
新媒体的浪潮来袭,中国传媒大学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老教授为坚定新学生研究传媒发展趋势,不惜亲自剪报贴书作引导;老师们在科研中创立新方向、新专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学者们为了弄清新媒体格局遍访全球,十几年如一日跟踪国家项目;几任校长更是破除体制束缚,成立动画学院、互联网信息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实施双导师制、双主任制,引入大量业界精英兼职教学,为学生们做最前沿、最生动的讲解;毕业于传媒大学的学生投身于企业、研发机构,在学养上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也常有人感怀于母校的培养及纯净的学术环境,转而放下一切回到传媒大学专心从教。
中国传媒大学的种种付出和收获,还仅仅是中国高校为迎接新媒体浪潮所做贡献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已有上百所高校开辟了相关的专业、院系,越来越多的人汇入到新媒体研究、教育、实践、创造的大潮中来。本专题正是立足于此,以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领域的老师、毕业生为蓝本,以他们对这个大时代的感悟、在这个大时代中的奋斗与创造为主线,让我们重温中国新媒体时代的历史,了解这个时代的走向,更好地把握时代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