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明确,训练能力就是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事阅读实践的能力;指导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反复地尝试各种方法;培养习惯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砥砺阅读意志,陶冶阅读情操,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133-01
一、以课标为教学的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达到的能力与目标,它是开展语文教学的纲要性文件,仔细研究《课标》,对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我们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上新课之前,我们要始终坚持对《课标》的学习,真正吃透其中的精髓,为以后的教学少做无用功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教材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教材一般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内涵比较丰富,也有训练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资源,为训练学生的能力服务。
在使用教材时,必须强调要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作为前提。阅读教学的宗旨当然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前提条件当然是学生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和细心揣摩。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课堂急功近利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往往用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读书,然后就是不着边际的分析和讨论,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进一步弱化学生的阅读水平,导致学生对文本兴趣的丧失,进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何使学生能进入阅读的最佳状态呢?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关键。另外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也是一种好方法。所谓“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这是由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驱使的一种心理指向,它反映了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例如,文本的题目、插图以及社会对这篇文章的有关评论等等,都会在读者原有的个人体验结构基础上,引发他们探寻所期望的答案,使他们对文章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发展结果作一定的猜测。我们在引发他们与文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面的立体交互(对话)中,不断生成阅读期待,调整期待视野,充分发挥阅读期待的作用。
三、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
语文教学既要完成常规的语文教学的任务,更担负着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能力的重任。因此,我们的课堂始终是以训练能力为宗旨,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在短期内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或飞跃。
记叙类文体中:文章内容概括的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感受文章情感的能力,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意义和作用的能力,把握文章主题和线索的能力等;
在说明类文章中:快速浏览提取信息的能力,领会作品科学精神的能力,运用文章中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推敲词语准确表达的能力等;
在议论类文章中:归纳论点的能力,辨别和概括论据的能
力,区分观点与材料之间关系的能力,对作品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等。
四、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教学的主线
语文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可能从老师的讲解分析中获得,只能通过他们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因此,阅读教学应整合各种教学方式,努力构建体现实践教育思想的语文课堂,既重视教学方式的活动性,更重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让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语文课堂用活动进行交流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讨论、质疑、对话、演讲、表演等,还可以是读书报告会、研究性学习等综合活动。总之,我们要应努力使课堂活动化,并且尽可能由单一活动向综合活动转变,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做中提高、在活动中提高。
当然,阅读文本还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实践活动。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 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 激发潜能。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的保证,要想办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每一分钟都在思考或者都有事情可做。
五、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为教学的保证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就是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意志和阅读情趣,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是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效益的必要保证。
尽管我们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应该是人格上的平等。其实,在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方面,教师还是拥有一定资源优势的,教师的这种资源优势如果得不到发挥,那就抹煞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也违背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阅读教学绝对是有害无益的。我们认为阅读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
比如:(1)在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勾划、摘录、揣摩推断词义和句义的学法指导,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在训练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过程中,应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入手,重视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在的联系(作家作品的思路)和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培养学生进行快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习惯。(3)在训练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时,首先应着力于逆向还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即从“语言层——意念层——观念层”去体会作家作品“观念层——意念层——语言层”的妙处,跟作者的观念产生共鸣。通过多次反复地训练,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攻克“文字关”、“再现情境关”和“深层理解关”,特别要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自觉的“再现情境”的习惯,让学生去品尝阅读的甜头,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明确,训练能力就是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事阅读实践的能力;指导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反复地尝试各种方法;培养习惯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砥砺阅读意志,陶冶阅读情操,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教师特别要注意给学生及时的评介,尽量肯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但是也要敢于纠正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时出现的问题,真正让学生在老师真确地指导点拨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133-01
一、以课标为教学的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达到的能力与目标,它是开展语文教学的纲要性文件,仔细研究《课标》,对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我们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上新课之前,我们要始终坚持对《课标》的学习,真正吃透其中的精髓,为以后的教学少做无用功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教材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教材一般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内涵比较丰富,也有训练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资源,为训练学生的能力服务。
在使用教材时,必须强调要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作为前提。阅读教学的宗旨当然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前提条件当然是学生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和细心揣摩。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课堂急功近利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往往用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读书,然后就是不着边际的分析和讨论,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进一步弱化学生的阅读水平,导致学生对文本兴趣的丧失,进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何使学生能进入阅读的最佳状态呢?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关键。另外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也是一种好方法。所谓“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这是由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驱使的一种心理指向,它反映了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例如,文本的题目、插图以及社会对这篇文章的有关评论等等,都会在读者原有的个人体验结构基础上,引发他们探寻所期望的答案,使他们对文章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发展结果作一定的猜测。我们在引发他们与文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面的立体交互(对话)中,不断生成阅读期待,调整期待视野,充分发挥阅读期待的作用。
三、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
语文教学既要完成常规的语文教学的任务,更担负着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能力的重任。因此,我们的课堂始终是以训练能力为宗旨,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在短期内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或飞跃。
记叙类文体中:文章内容概括的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感受文章情感的能力,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意义和作用的能力,把握文章主题和线索的能力等;
在说明类文章中:快速浏览提取信息的能力,领会作品科学精神的能力,运用文章中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推敲词语准确表达的能力等;
在议论类文章中:归纳论点的能力,辨别和概括论据的能
力,区分观点与材料之间关系的能力,对作品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等。
四、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教学的主线
语文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可能从老师的讲解分析中获得,只能通过他们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因此,阅读教学应整合各种教学方式,努力构建体现实践教育思想的语文课堂,既重视教学方式的活动性,更重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让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语文课堂用活动进行交流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讨论、质疑、对话、演讲、表演等,还可以是读书报告会、研究性学习等综合活动。总之,我们要应努力使课堂活动化,并且尽可能由单一活动向综合活动转变,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做中提高、在活动中提高。
当然,阅读文本还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实践活动。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 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 激发潜能。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的保证,要想办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每一分钟都在思考或者都有事情可做。
五、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为教学的保证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就是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意志和阅读情趣,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是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效益的必要保证。
尽管我们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应该是人格上的平等。其实,在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方面,教师还是拥有一定资源优势的,教师的这种资源优势如果得不到发挥,那就抹煞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也违背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阅读教学绝对是有害无益的。我们认为阅读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
比如:(1)在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勾划、摘录、揣摩推断词义和句义的学法指导,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在训练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过程中,应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入手,重视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在的联系(作家作品的思路)和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培养学生进行快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习惯。(3)在训练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时,首先应着力于逆向还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即从“语言层——意念层——观念层”去体会作家作品“观念层——意念层——语言层”的妙处,跟作者的观念产生共鸣。通过多次反复地训练,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攻克“文字关”、“再现情境关”和“深层理解关”,特别要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自觉的“再现情境”的习惯,让学生去品尝阅读的甜头,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明确,训练能力就是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事阅读实践的能力;指导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反复地尝试各种方法;培养习惯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砥砺阅读意志,陶冶阅读情操,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教师特别要注意给学生及时的评介,尽量肯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但是也要敢于纠正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时出现的问题,真正让学生在老师真确地指导点拨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