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病久患成画家
1923年12月13日,塔皮埃斯出生于巴塞罗那的一个律师家庭。不幸的是,因为难产,当地人认为他的出生是件不祥的事,会带来坏运气。事实上,塔皮埃斯的童年时光一直与肺结核相伴,因此孤独多疑成为了他童年的底色。
好在塔皮埃斯有着一对优异的父母。严父慈母,以及包容开放的成长环境都为塔皮埃斯未来那条与众不同的艺术道路铺垫下了厚实的基础。而长期的疾病缠绕也让塔皮埃斯在医院期间得以安静地阅读书籍,听浪漫主义音乐,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不停歇地思考与叩问生命。
塔皮埃斯第一次遇见毕加索、杜尚、蒙特利安的名字是在1934年,那本名叫《如此遥远》的艺术期刊为塔皮埃斯开启了艺术世界的大门,他开始无师自通地学习绘画,临摹毕加索和梵高的作品对他来说是件愉悦的事。除了画画,这时的阅读是广泛而惊人的,从尼采到纪德,从普鲁斯特到易普生,从托马斯·曼到斯宾格勒,小说、散文、戏剧、哲学,他都有所涉猎。大师们对社会政治的热情让塔皮埃斯深深折服,内向敏感的塔皮埃斯也尝试着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以及严肃的思考融进自己的作品里。
值得一提的是,疾病不仅让塔皮埃斯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更是通过疗养院邻床的印度男孩开始接触瑜珈、禅学及东方艺术,这为他后期的艺术思索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与格调。
废柴亦能化神奇
作为西方“贫穷艺术”的代表人物,塔皮埃斯艺术上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拥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剪刀手,它能将生活中一切普通不起眼的卑微材料运用到绘画上,对绘画的物质性研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比如大胆地将袜子、手套、稻草、废纸、泡沫板放进油画里,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诺瓦利斯的金句,“给平庸的东西以威严,给日常的现实以神秘。”一直被塔皮埃斯视为座右铭并努力付诸于艺术实践中。在探索各种材料的美感继而将其变得有意义的同时,塔皮埃斯旨在告诉世人卑微者亦有价值,也应获得尊重与地位。
1950年,塔皮埃斯获得法国政府的奖学金,被允许留在巴黎。次年,他拜访了毕加索、布拉克以及达利等。1952年,塔皮埃斯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并再次获卡耐墓学会奖。而立之年,塔皮埃斯已成为欧美的一流艺术家,并开始在纽约、巴黎、米兰、斯德哥尔摩、大阪等城市巡回展出作品。
1954年,他与相恋多年的特瑞莎结为夫妻。婚后,在圣埃列斯大街28号租来的家中,塔皮埃斯对如何更好的运用“垃圾”展开疯狂的实验,发掘各种新的作画材料成为他最大的渴望。于是新想法出现了,那就是将各种小颗粒混在一起,彩色土、沙子、头发、布片,仿佛数百种元素构成了新的宇宙。世人对塔皮埃斯画作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这些“垃圾”以及大片宁静而荒凉的色块,好似一扇逾越不过去的门户,那是画者内心的缄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塔皮埃斯的创作由绘画趋向于大型雕塑的制作,包括陶瓷、青铜甚至金属的雕像等。西班牙《世界报》评价塔皮埃斯为“20世纪最后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来弘扬他的抽象绘画所获得的世界性声誉以及他在从绘画到废弃的衣物间不断探索材料运用所取得的成就。
不灭的东方情结
塔皮埃斯在中国有着一大批艺术家粉丝,抛开享誉全球的名声之外,塔皮埃斯作品中的“东方色彩”让国人觉得亲切。不单单是那些近乎写意水墨的潇洒笔触,也不仅仅是那种黑白灰为基调的色彩运用,最重要的是塔皮埃斯将现代材质与佛宗禅意的完美融合。
与纯粹的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相比,塔皮埃斯没有那种极端的非理性色彩,相反作品中更多出现的是一种东方感性主义气息。画作中文字的“书写”更是与中国传统的写意艺术彼此契合。甚至他还练习中国气功,继而从静思与呼吸的节奏控制上获取绘画的灵感。
事实上,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塔皮埃斯就不断从道家、儒家、佛教禅宗中汲取营养。老庄思想与孔孟之道在他看来,是使中国艺术成为真正人文主义的最高典范之一。他还热爱清代画家石涛、八大山人,认为“虚”是东方美学最精华的部分。塔皮埃斯从不否认自己痴迷于东方文化。他说,东方人从地平线的另一端给我送来文化养料,这是我爱上现代派艺术的另一个原因。
1987年他在巴塞罗那筹建了西班牙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东方图书馆。1989年4月,塔皮埃斯的个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轰动全国。塔皮埃斯的离去在中国引起了许多艺术家的哀悼。
生于巴塞罗那,长于巴塞罗那,逝于巴塞罗那,与其说塔皮埃斯是世界的画家,西班牙之子,不如说他是巴塞罗那化腐朽为神奇的剪刀手。2010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授予塔皮埃斯侯爵头衔。反对党领袖阿尔弗雷多·佩雷斯·鲁瓦尔卡瓦也在2月6日公开表示了对塔皮埃斯的哀悼:“塔皮埃斯恐怕是20世纪后半叶最为重要的西班牙艺术家了。塔皮埃斯的创造力有一种很彻底的自由,而这种自由与他留给这个社会的作品以及道德承担同样难能可贵。”
1923年12月13日,塔皮埃斯出生于巴塞罗那的一个律师家庭。不幸的是,因为难产,当地人认为他的出生是件不祥的事,会带来坏运气。事实上,塔皮埃斯的童年时光一直与肺结核相伴,因此孤独多疑成为了他童年的底色。
好在塔皮埃斯有着一对优异的父母。严父慈母,以及包容开放的成长环境都为塔皮埃斯未来那条与众不同的艺术道路铺垫下了厚实的基础。而长期的疾病缠绕也让塔皮埃斯在医院期间得以安静地阅读书籍,听浪漫主义音乐,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不停歇地思考与叩问生命。
塔皮埃斯第一次遇见毕加索、杜尚、蒙特利安的名字是在1934年,那本名叫《如此遥远》的艺术期刊为塔皮埃斯开启了艺术世界的大门,他开始无师自通地学习绘画,临摹毕加索和梵高的作品对他来说是件愉悦的事。除了画画,这时的阅读是广泛而惊人的,从尼采到纪德,从普鲁斯特到易普生,从托马斯·曼到斯宾格勒,小说、散文、戏剧、哲学,他都有所涉猎。大师们对社会政治的热情让塔皮埃斯深深折服,内向敏感的塔皮埃斯也尝试着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以及严肃的思考融进自己的作品里。
值得一提的是,疾病不仅让塔皮埃斯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更是通过疗养院邻床的印度男孩开始接触瑜珈、禅学及东方艺术,这为他后期的艺术思索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与格调。
废柴亦能化神奇
作为西方“贫穷艺术”的代表人物,塔皮埃斯艺术上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拥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剪刀手,它能将生活中一切普通不起眼的卑微材料运用到绘画上,对绘画的物质性研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比如大胆地将袜子、手套、稻草、废纸、泡沫板放进油画里,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诺瓦利斯的金句,“给平庸的东西以威严,给日常的现实以神秘。”一直被塔皮埃斯视为座右铭并努力付诸于艺术实践中。在探索各种材料的美感继而将其变得有意义的同时,塔皮埃斯旨在告诉世人卑微者亦有价值,也应获得尊重与地位。
1950年,塔皮埃斯获得法国政府的奖学金,被允许留在巴黎。次年,他拜访了毕加索、布拉克以及达利等。1952年,塔皮埃斯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并再次获卡耐墓学会奖。而立之年,塔皮埃斯已成为欧美的一流艺术家,并开始在纽约、巴黎、米兰、斯德哥尔摩、大阪等城市巡回展出作品。
1954年,他与相恋多年的特瑞莎结为夫妻。婚后,在圣埃列斯大街28号租来的家中,塔皮埃斯对如何更好的运用“垃圾”展开疯狂的实验,发掘各种新的作画材料成为他最大的渴望。于是新想法出现了,那就是将各种小颗粒混在一起,彩色土、沙子、头发、布片,仿佛数百种元素构成了新的宇宙。世人对塔皮埃斯画作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这些“垃圾”以及大片宁静而荒凉的色块,好似一扇逾越不过去的门户,那是画者内心的缄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塔皮埃斯的创作由绘画趋向于大型雕塑的制作,包括陶瓷、青铜甚至金属的雕像等。西班牙《世界报》评价塔皮埃斯为“20世纪最后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来弘扬他的抽象绘画所获得的世界性声誉以及他在从绘画到废弃的衣物间不断探索材料运用所取得的成就。
不灭的东方情结
塔皮埃斯在中国有着一大批艺术家粉丝,抛开享誉全球的名声之外,塔皮埃斯作品中的“东方色彩”让国人觉得亲切。不单单是那些近乎写意水墨的潇洒笔触,也不仅仅是那种黑白灰为基调的色彩运用,最重要的是塔皮埃斯将现代材质与佛宗禅意的完美融合。
与纯粹的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相比,塔皮埃斯没有那种极端的非理性色彩,相反作品中更多出现的是一种东方感性主义气息。画作中文字的“书写”更是与中国传统的写意艺术彼此契合。甚至他还练习中国气功,继而从静思与呼吸的节奏控制上获取绘画的灵感。
事实上,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塔皮埃斯就不断从道家、儒家、佛教禅宗中汲取营养。老庄思想与孔孟之道在他看来,是使中国艺术成为真正人文主义的最高典范之一。他还热爱清代画家石涛、八大山人,认为“虚”是东方美学最精华的部分。塔皮埃斯从不否认自己痴迷于东方文化。他说,东方人从地平线的另一端给我送来文化养料,这是我爱上现代派艺术的另一个原因。
1987年他在巴塞罗那筹建了西班牙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东方图书馆。1989年4月,塔皮埃斯的个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轰动全国。塔皮埃斯的离去在中国引起了许多艺术家的哀悼。
生于巴塞罗那,长于巴塞罗那,逝于巴塞罗那,与其说塔皮埃斯是世界的画家,西班牙之子,不如说他是巴塞罗那化腐朽为神奇的剪刀手。2010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授予塔皮埃斯侯爵头衔。反对党领袖阿尔弗雷多·佩雷斯·鲁瓦尔卡瓦也在2月6日公开表示了对塔皮埃斯的哀悼:“塔皮埃斯恐怕是20世纪后半叶最为重要的西班牙艺术家了。塔皮埃斯的创造力有一种很彻底的自由,而这种自由与他留给这个社会的作品以及道德承担同样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