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分汗水,两分天智”,很多人这样来形容彭先觉院士的成才之路。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有一种人叫做先知先觉者,他们是世界上的创造者,是人类中的发明家。” 彭先觉的祖父正寄望于此,为他取名“先觉”。1941年9月,彭先觉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小时候,虽然家庭经济不宽裕,父亲成年忙于生计,但是,祖父和母亲却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5岁时,祖父就教他读“三字经”,并经常给孙儿们讲历代小故事。彭先觉很爱听长辈讲故事,经常听得入迷。其母则经常督促他读书、背书、写字,管教很严。如今,彭先觉回忆起这段童年史,仍觉得这种教育,对他一生的成长,懂事后如何做人,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10岁时,彭先觉继续就读村办小学。有一次,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区小学生作文比赛,获得第6名,奖给几枝铅笔。当时他心里十分高兴,返校后,将铅笔分给同去参加比赛的同学。考上湘潭县一中后,他一直坚持走读,上课时间在学校读书,放学后和礼拜天,帮家里干活。初中阶段,他学得比较轻松,成绩也不错,初步懂得一些道理,特别是听老师讲授中国近代史,激发了爱国热忱,暗下决心,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出力。
当考取本校高中后,彭先觉仍是走读生。当时,学校推行勤工俭学制度,课堂教学减少了,但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有一次,学校组织高中学生参加装运石灰劳动,将窑厂烧制的石灰用独轮车运到十几华里之外的河边装船;山路崎岖,每辆车装载着近300斤重的石灰,一天来回运送两趟,连续干了半个多月。这项劳动十分艰辛,坚持下来确实不易,但却锻炼了同学们的毅力和合作精神。3年高中的学习,他开始对数学和物理感兴趣,除课堂学习外,还经常阅读一些课外资料与参考书籍,重点学习各种解题方法,仔细琢磨解题思路,以加深对各种物理现象的理解,务求融会贯通。
结束高中3年的学习后,彭先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原子工程系。谈及这儿,他很严肃地告诉我们:“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苦难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的武器装备较为落后,落后就面临着被挨打的危险。那时候的年轻人,都渴望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怀着这样一颗爱国心,彭先觉在“哈军工”这座大熔炉里,接受了五年的锻造。而这,也为他以后施展自己的才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岁的彭先觉从“哈军工”毕业后,被分派去参加核能武器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工作。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自主研制工作中。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科技工作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齐心协力。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原理试验成功,我国的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我们那个时候,想法都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献给国家,支持国家的方针政策,哪需要就上哪儿。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会认真谋划自己的未来。这并不能说谁对谁错,其实我们都应该把眼界放宽。进入了核行业,我们就可以朝这方面努力,为国家作贡献。国家强盛起来了,我们才不会受别人欺负。”彭院士语重心长地说道。
几十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对一个学科发展而言是短暂的,但对于殚精竭虑的学科建设者而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倾注了多少青春和热血,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彭院士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献给了祖国的核科技事业。他从一名年轻的科技人员,通过踏实与勤奋,成长为这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参与了我国第一代核能武器中多个重要型号和第二代核能武器氢弹主体的理论设计、试验和定型工作,是这些型号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在理论设计中,他提出的设计思想和技术途径,都富有创造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多项关键设计思想的提出者之一。在节省贵重材料,提高武器威力变化的适应性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我国尖端武器设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他也得到了各方面对他的肯定。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院士见证了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发展与繁荣,对于“国家”两字,彭院士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他说:“国家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一员,要为自己的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要丰富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将来在工作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他说:“进入20世纪中叶,基础物理方面发展已接近饱和,更多的是技术突破。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也因此拥有更多时间来学习更多知识。其实,在那个时候,特别是做核的,究竟该学什么大家都不是很明确。而现在要做哪些专业,要取得哪些发展,应该重点攻哪些方向我们都很清楚。所以,那些必须要学的东西,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基础要扎实。当然,知识面也应该有相应的扩展,多了解其他学科进展情况,注意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同时也多多增长见识,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对某些问题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总结来说,就是:健康,努力,为未来打好基础。”
勤者,艰辛成才;
能者,独当一面;
智者,随和谦让。
而更令我们折服与赞叹的,是这位见证了新中国六十年发展壮大的科学家的一颗爱国之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听了彭院士的殷切希望,我们不经意间感到了肩上的重任。正如他告诉我们的:“我们是搞与核相关的自然科学,在人文素质方面就要时刻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有用的人,不能忘记国家社会对我们的培养,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有一种人叫做先知先觉者,他们是世界上的创造者,是人类中的发明家。” 彭先觉的祖父正寄望于此,为他取名“先觉”。1941年9月,彭先觉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小时候,虽然家庭经济不宽裕,父亲成年忙于生计,但是,祖父和母亲却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5岁时,祖父就教他读“三字经”,并经常给孙儿们讲历代小故事。彭先觉很爱听长辈讲故事,经常听得入迷。其母则经常督促他读书、背书、写字,管教很严。如今,彭先觉回忆起这段童年史,仍觉得这种教育,对他一生的成长,懂事后如何做人,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10岁时,彭先觉继续就读村办小学。有一次,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区小学生作文比赛,获得第6名,奖给几枝铅笔。当时他心里十分高兴,返校后,将铅笔分给同去参加比赛的同学。考上湘潭县一中后,他一直坚持走读,上课时间在学校读书,放学后和礼拜天,帮家里干活。初中阶段,他学得比较轻松,成绩也不错,初步懂得一些道理,特别是听老师讲授中国近代史,激发了爱国热忱,暗下决心,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出力。
当考取本校高中后,彭先觉仍是走读生。当时,学校推行勤工俭学制度,课堂教学减少了,但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有一次,学校组织高中学生参加装运石灰劳动,将窑厂烧制的石灰用独轮车运到十几华里之外的河边装船;山路崎岖,每辆车装载着近300斤重的石灰,一天来回运送两趟,连续干了半个多月。这项劳动十分艰辛,坚持下来确实不易,但却锻炼了同学们的毅力和合作精神。3年高中的学习,他开始对数学和物理感兴趣,除课堂学习外,还经常阅读一些课外资料与参考书籍,重点学习各种解题方法,仔细琢磨解题思路,以加深对各种物理现象的理解,务求融会贯通。
结束高中3年的学习后,彭先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原子工程系。谈及这儿,他很严肃地告诉我们:“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苦难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的武器装备较为落后,落后就面临着被挨打的危险。那时候的年轻人,都渴望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怀着这样一颗爱国心,彭先觉在“哈军工”这座大熔炉里,接受了五年的锻造。而这,也为他以后施展自己的才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岁的彭先觉从“哈军工”毕业后,被分派去参加核能武器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工作。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自主研制工作中。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科技工作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齐心协力。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原理试验成功,我国的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我们那个时候,想法都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献给国家,支持国家的方针政策,哪需要就上哪儿。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会认真谋划自己的未来。这并不能说谁对谁错,其实我们都应该把眼界放宽。进入了核行业,我们就可以朝这方面努力,为国家作贡献。国家强盛起来了,我们才不会受别人欺负。”彭院士语重心长地说道。
几十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对一个学科发展而言是短暂的,但对于殚精竭虑的学科建设者而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倾注了多少青春和热血,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彭院士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献给了祖国的核科技事业。他从一名年轻的科技人员,通过踏实与勤奋,成长为这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参与了我国第一代核能武器中多个重要型号和第二代核能武器氢弹主体的理论设计、试验和定型工作,是这些型号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在理论设计中,他提出的设计思想和技术途径,都富有创造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多项关键设计思想的提出者之一。在节省贵重材料,提高武器威力变化的适应性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我国尖端武器设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他也得到了各方面对他的肯定。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院士见证了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发展与繁荣,对于“国家”两字,彭院士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他说:“国家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一员,要为自己的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要丰富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将来在工作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他说:“进入20世纪中叶,基础物理方面发展已接近饱和,更多的是技术突破。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也因此拥有更多时间来学习更多知识。其实,在那个时候,特别是做核的,究竟该学什么大家都不是很明确。而现在要做哪些专业,要取得哪些发展,应该重点攻哪些方向我们都很清楚。所以,那些必须要学的东西,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基础要扎实。当然,知识面也应该有相应的扩展,多了解其他学科进展情况,注意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同时也多多增长见识,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对某些问题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总结来说,就是:健康,努力,为未来打好基础。”
勤者,艰辛成才;
能者,独当一面;
智者,随和谦让。
而更令我们折服与赞叹的,是这位见证了新中国六十年发展壮大的科学家的一颗爱国之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听了彭院士的殷切希望,我们不经意间感到了肩上的重任。正如他告诉我们的:“我们是搞与核相关的自然科学,在人文素质方面就要时刻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有用的人,不能忘记国家社会对我们的培养,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