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情,蝉趣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是属于蝉的,蝉是夏日的精灵,没有蝉鸣的夏日,是枯燥无味的。
  自古以来,人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它的鸣叫,文人墨客们多借蝉鸣来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怀,唐太宗李世民就有一首清新淡雅的咏蝉诗:“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又有李百药的《咏蝉》:“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初唐著名诗人虞世南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些说的就是蝉餐风饮露,高洁的形象,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代骆宾王的《咏蝉》:“西陸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借蝉喻己,才华未展,无人觉知。的确,从夏花烂漫的初夏,到绿叶凋零的秋天,蝉不知疲倦地为世人引吭高歌,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情调,难怪被人们誉为“天然音乐家”。
  蝉在乡下俗称“知了”,生于泥土,死在枝头,属昆虫中高贵的一种。可惜曾经年少不懂事,常常从泥土之中把它掘出,一解口头之馋,或把其从高高的树梢用蜘蛛网粘到竹竿上,一解寂寥之苦。却不知它在黑暗土层下苦苦等待了三年,才有数十天时间与日月同在。
  蝉比我们人类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吧。或许在地下有着太多的故事,才书写了那枝头上灿烂的传奇。不管是故事还是传奇,蝉都知道自己生命的匆匆,它们放开嗓子纵情唱响生命的乐章,于短暂的生命中尽享生命的自在与充实,没有因为生命的短暂而拒绝生存的渴望。蝉在实现生命价值上也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的蝉都有机会引吭高歌,仅仅是那些雄性蝉,而众多的雌性蝉一生默默无语,在匆匆交尾产子后,悄然离去,只留下一具僵硬的躯壳趴在枝头,慢慢地发霉变绿,慢慢地腐烂变质,忽有一日,被一阵秋风,吹碎,吹散,撒落大地。
  盛夏暑气如蒸,忽闻清凉一蝉鸣,蝉声里有对生命无限的渴望和憧憬,有对生命认真的把握和珍惜,愿与君执手树荫下,同享受蝉鸣,我思故我唱,我唱故我乐,每个日夜不寂寞。
  (常朔摘自《海南日报》2017年7月3日)
其他文献
1996年4月15日,福建省华安县沙建镇上樟村,35岁的邹金瑞与同村三人到邻村山上挖笋,被人追赶。各自逃跑途中,响起了鸟铳声。当晚,人们发现邹金瑞死在山上,离被追赶地不远。次日,警方立案,法医进行解剖。之后,当地公安部门以证据不足、疑犯虽承认开了枪但却找不到子弹,一直未破案。  16年后,邹金瑞去世时还在学步的儿子邹阳辉终于长大成人。他发誓要替父亲讨回血债。谜案,开始有了变化……  16年前的枪声
①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接见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时郑重提出,澳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一国两制”。  ②1986年6月30日,中葡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首轮会谈在北京举行。  ③1987年4月,中葡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订。  ④1993年1月13日至15日,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江泽民、李鹏、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参加会议的全体委员。    1999年,
毛泽东“布子”,陈毅踌躇    新中国成立伊始,外交部长一职由周恩来总理兼任。但他的政务活动过于繁忙,他这个人又举轻若重,事必躬亲,劳心、劳力、劳神。大约四年过后,毛泽东同志为减其负,萌生出“外交换帅”的念头,并暗中“布子”,将其锁定在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陈毅身上。在这位中国最高领导人心口中,陈毅人才难得,政治上强,既有战略头脑,又有外交才华。1954年秋天,陈毅从上海市长的岗位上被调到北京任副总雕
毛泽东:程悦长同志,你很爱兵,你对部队很有感情    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前往湖南长沙,在程悦长将军的儿子程七大家征集到将军的大量遗物。其中有程悦长20世纪50年代在新疆工作时的工作笔记、剿匪时的照片,个人的衣物、书信、创作的诗稿等,收获颇丰。我在整理这批遗物时,认为有三件非常有价值,基本可以反映程悦长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革命历程。  程悦长是湖北省黄安(今红
一    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要把习仲勋置于死地。关键时刻,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习仲勋。周恩来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不能把习仲勋定为“敌我矛盾”,他还是我们的同志。周恩来提出,可以把习仲勋安排到中央党校附近,找个安静的房子,让他住在那里学习。中央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1963年,组织上安排习仲勋到中央党校学习,独居在“西
《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首词是毛泽东1927年在武昌蛇山登高触景、感怀国是的咏怀之作。词因登临而发,又题为“黄鹤楼”,许多注家便想当然地认为,毛泽东当年登的是黄鹤楼。这实属笑谈。自从这首词发表以来,许多注家对黄鹤楼的题解和注释,多有讹误,甚至一些深具文史修养的学者,也对黄鹤楼的史迹以讹传讹
开国少将年富力强,战绩辉煌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共授予少将军衔798人,其中:  副兵团级少将1人,贺晋年。准兵团级少将3人,解方、袁也烈、段苏权。正军级少将107人,副军级少将215人,准军级少将345人,正师级少将125人,无军队级别2人——汪东兴、黄正清。  据授少将军衔的798人名单统计,军级少将占少将总数的83.6%,正师级少将占少将总数的15.7%。说明军
由贾巨川执笔、《习仲勋传》编委会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仲勋传》(上卷),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展示了习仲勋的人生轨迹。叙事、写人、言志,大处着眼,高处俯瞰,以时势为轴,以史料为骨,使一代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老共产党员的形象呼之欲出,引导读者深入到传主的思想深处和内心世界,从更高更深的层次上认识老一辈革命者的本色,理解他为什么会选择革命道路,为什么国家、人民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力量的源头活水。
如果问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谁,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彭德怀!”回答虽然没有错,但却遗漏了几位,其中就有邓华。邓华逝世后的悼词中,也遗漏了这一重要的任职经历!许多辞书条目,对邓华的叙说也没有提及此任职。另外,鲜为人知的是,邓华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首任军长呢!  邓华顺着把李白的诗背诵下来,毛泽东夸赞道:“一字不差!红军中还是有秀才的。”    邓华,原名邓多华,1910年4月出生
1950年1月,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第一一一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六军,原军长刘万春继任军长。刘万春有幸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六军首任军长,全凭中国共产党对绥远起义部队所承诺的改编原则:对起义干部不升不降,原职使用,允许干部超编。    坚持同士兵一起操练,受到蒋介石的赏识    刘万春(1898~1993),字寿山,河北交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学员,历任国民党军团长旅长师长。绥远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