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9年—193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在美国首先爆发,然后很快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影响之大,都是空前的。在这场灾难而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果断地实施新政。虽然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但它毕竟缓和了矛盾,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政是卓有成效的。那么,新政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笔者以为有如下原因:
一、它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而美国建国以来,一直提倡“自由放任”的传统思想,政府深信美国的经济制度是健全的,不主张对企业活动进行干预。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虽然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思想相违背,但它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自由放任”已不符合美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了。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有必要对经济进行一定的干预和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尽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结论。而罗斯福新政恰恰顺应了这个潮流,这就成为新政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中立的名义下同交战双方做军火生意,大发横财;一战后美国工业迅猛发展,海外贸易激增,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藏金之富甲于天下,掌握了世界黄金的40%,取得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这就使国家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干预经济,以缓和危机,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和社会福利等。而同一时期的德国,由于经济实力很弱,政府无力干预,只能依赖对外扩张,掠夺财富,转嫁危机。
三、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独立前的美国是英属十三块殖民地,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政治氛围较宽松;独立后的美国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制定了1787年宪法,对国家的权利进行重新分配,使之达到“均衡与制约”的目的。而“三权分立”的制度实质是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分权,互相监督、彼此牵制,调节内部矛盾的一种有效的体制和手段,以从根本上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这种制度为罗斯福得以利用总统的权力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保障。此外,由于美国具有较深厚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它们的统治阶级和人民大多数不愿走孤注一掷的法西斯道路,因为他们要保存资产阶级民主;更不愿走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要保存资本主义,这就需要局部改变生产关系,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四、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正当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双重打击的时候,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苏联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15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这一巨大的历史飞跃离不开苏联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干预,这一成功的事例又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五、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
在经济大危机之前,资本主义世界占优势地位的传统经济理论是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它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提倡由市场进行自我调节。然而这种经济学说以及据此制定的经济政策,在30年代经济危机面前,却显得完全无能为力,胡佛政府应付危机的彻底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说明危机已严重到无法依靠自身的调节机制来恢复的程度,需要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干预,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新的经济学说,指导他们渡过危机,凯恩斯主义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了。凯恩斯对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作了最为系统而有力的论证。他认为,要消除经济危机就应该相应的采取反措施,即由国家干预经济,增加投资,实现充分就业,刺激并鼓励消费。罗斯福新政中的很多措施与这一理论不谋而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政就是凯恩斯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实验。
综上所述,罗斯福新政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政的成功不仅影响了美国,也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范例。1929—1933年发生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当时,害怕社会主义革命而又较有远见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和综上所书为了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到自由放任主义确实已经过时,只有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有希望。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这样一位理:“1929—1933年发生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当:“1929—1933年发生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当时,害怕社会主义革命而又较有远见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和理论家,为了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到自由放任主义确实已经过时,只有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有希望。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这样一位理论家。”时,害怕社会主义革命而又较有远见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和理论家,为了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到自由放任主义确实已经过时,只有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有希望。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这样一位理论家。”:“1929—1933年发生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当时,害怕社会主义革命而又较有远见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和理论家,为了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到自由放任主义确实已经过时,只有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有希望。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这样一位理论家。”
一、它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而美国建国以来,一直提倡“自由放任”的传统思想,政府深信美国的经济制度是健全的,不主张对企业活动进行干预。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虽然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思想相违背,但它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自由放任”已不符合美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了。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有必要对经济进行一定的干预和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尽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结论。而罗斯福新政恰恰顺应了这个潮流,这就成为新政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中立的名义下同交战双方做军火生意,大发横财;一战后美国工业迅猛发展,海外贸易激增,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藏金之富甲于天下,掌握了世界黄金的40%,取得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这就使国家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干预经济,以缓和危机,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和社会福利等。而同一时期的德国,由于经济实力很弱,政府无力干预,只能依赖对外扩张,掠夺财富,转嫁危机。
三、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独立前的美国是英属十三块殖民地,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政治氛围较宽松;独立后的美国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制定了1787年宪法,对国家的权利进行重新分配,使之达到“均衡与制约”的目的。而“三权分立”的制度实质是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分权,互相监督、彼此牵制,调节内部矛盾的一种有效的体制和手段,以从根本上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这种制度为罗斯福得以利用总统的权力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保障。此外,由于美国具有较深厚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它们的统治阶级和人民大多数不愿走孤注一掷的法西斯道路,因为他们要保存资产阶级民主;更不愿走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要保存资本主义,这就需要局部改变生产关系,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四、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正当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双重打击的时候,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苏联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15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这一巨大的历史飞跃离不开苏联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干预,这一成功的事例又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五、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
在经济大危机之前,资本主义世界占优势地位的传统经济理论是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它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提倡由市场进行自我调节。然而这种经济学说以及据此制定的经济政策,在30年代经济危机面前,却显得完全无能为力,胡佛政府应付危机的彻底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说明危机已严重到无法依靠自身的调节机制来恢复的程度,需要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干预,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新的经济学说,指导他们渡过危机,凯恩斯主义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了。凯恩斯对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作了最为系统而有力的论证。他认为,要消除经济危机就应该相应的采取反措施,即由国家干预经济,增加投资,实现充分就业,刺激并鼓励消费。罗斯福新政中的很多措施与这一理论不谋而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政就是凯恩斯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实验。
综上所述,罗斯福新政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政的成功不仅影响了美国,也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范例。1929—1933年发生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当时,害怕社会主义革命而又较有远见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和综上所书为了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到自由放任主义确实已经过时,只有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有希望。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这样一位理:“1929—1933年发生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当:“1929—1933年发生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当时,害怕社会主义革命而又较有远见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和理论家,为了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到自由放任主义确实已经过时,只有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有希望。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这样一位理论家。”时,害怕社会主义革命而又较有远见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和理论家,为了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到自由放任主义确实已经过时,只有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有希望。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这样一位理论家。”:“1929—1933年发生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当时,害怕社会主义革命而又较有远见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和理论家,为了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到自由放任主义确实已经过时,只有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有希望。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这样一位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