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子宫的病因及诊治

来源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dy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隔子宫是先天性子宫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可能导致流产、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结局。目前有关纵隔子宫的病因尚未明确,研究者试图通过基因水平、胚胎发育过程和子宫纵隔解剖结构的研究探究纵隔子宫的成因及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机制,但均不能完整揭示其形成原因,还需进一步探究。纵隔子宫可以通过超声诊断,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三维超声技术使得纵隔子宫的诊断更为精准,但宫腔镜诊断仍是纵隔子宫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目前子宫畸形的分类系统不同,对纵隔子宫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新产程标准的实施,阴道分娩率增加,首次剖宫产率降低,但以胎儿窘迫、产程中发热为指征的产程中转剖宫产增加,产程中转剖宫产导致母儿并发症的风险增加。阴道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影响分娩的各个因素中,孕妇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孕周、引产方式、胎膜早破和分娩镇痛等都是预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有价值的指标,单一某因素的异常不一定会导致产程中转剖宫产,但多种影响因素叠加时,产妇虽无剖宫产指征,产程中发生中转剖宫产的概率明显增加。因此,在产程中识别和关注中转剖宫产的高危因素,把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十分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引起现代围生儿死亡、体弱的主要病因,不仅影响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也会直接影响胎儿的预后。简便、安全、无辐射的优点促进超声应用于妊娠期胎儿的检测,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可以从结构到功能多方面评估胎儿的发育。综述超声下测量胎儿径线、血流动力学参数、胎盘体积、胸腺体积、小脑横径、脑胎盘比和肾上腺体积等对FGR的超声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目前,产后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证实分娩过程中使用缩宫素增加了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在缩宫素使用时间过长、浓度过高或未积极管理第三产程时。缩宫素受体的脱敏反应是其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上表现为后续缩宫素诱导的子宫收缩反应性降低,进而引起宫缩乏力和产后出血。综述使用缩宫素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帮助临床医生建立合理的缩宫素管理方案,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思路是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案或手术治疗方案,但这些治疗方案都存在弊端。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在寻找更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案,维生素D与子宫肌瘤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被发现。作为一种类固醇类化合物,维生素D在人体各器官组织中起到重要作用。已证实的与维生素D有关的妇产科疾病包括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早产等。近十年的研究证实,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降低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也有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可以起到治疗
宫颈癌为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其发病机制及所涉及的通路分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研究受到高度关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涉及广泛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细胞生长、分化、个体发育、迁移、遗传稳定性、凋亡、干细胞自我更新和维持成人组织稳态。稳定的β-catenin在细胞质中积累并转移到细胞核,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多种癌症的诱发因素之一。β-catenin的积累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占据核心位置。β-catenin
自然流产病因相关性研究一直是妇产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胚胎、母体、父亲及环境等各个因素对妊娠的影响在众多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但仍有很多自然流产病例的原因无法得到解释。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帽样结构,参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DNA复制的完整性。端粒在人类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长度与配子及胚胎发育密切相关,与胚胎干细胞增殖潜能呈正相关,大多数研究证实自然流产以端粒缩短为特征,尤其是在非整倍体胚胎中,并且端粒长度与母体、父亲及环境因素均存在相关性。就端粒长度与自然流产病因的相关性研究进
现有研究认为宫颈癌前病变进展到宫颈癌需要数十年时间,因此宫颈癌是一种可防控的妇科恶性肿瘤,其预防的关键在于尽早筛查出宫颈病变。基于我国国情,大部分宫颈病变筛查仍选用单一的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或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分流TCT结果异常的方式,造成了临床工作中宫颈病变的漏诊或过度诊断。选择最优的筛查方式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是目前宫颈癌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DNA甲基化调控的基因表观遗传学累积改变可能介导或预测恶性肿瘤的进展,其致癌的关键机制在于通过启动子沉默抑制基因表达导致整体低甲基化和基
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ovary-hypercalcemic type,SCCOHT)是一类原发于卵巢的高度恶性、预后极差的罕见妇科肿瘤,常见于年轻女性。尽管该肿瘤的确切起源目前尚不明确,组织形态学上也与其他发生于卵巢的小细胞肿瘤较难鉴别,由于其临床罕见性,目前也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指南,但是近年其分子发病机制方面有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进展。SCCOHT的基因组为二倍体,以SMARCA4的突变和SMARCA2的表达缺失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两者所编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中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一种类型。该病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胸腔,从而引发多种与月经相关的胸腔受累的临床表现,包括气胸、血胸、咯血、肺结节和胸痛等,其中月经性气胸是最常见的。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有多种假说解释子宫内膜组织是如何异位到胸腔以及月经性气胸的发病机制,但尚无一种假说可以单独解释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综合征所有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主要有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及其他检查等,其中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具有恶性潜能的良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0%。因该疾病起病隐匿,且只能通过腹腔镜和组织病理学等有创操作进行确诊,目前临床诊断上缺少敏感而特异的生物学指标,导致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延迟,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无创的生物标志物对EMs的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发现患有EMs女性的血清、尿液及月经血等体液中存在一些诊断标志物,使用这些标志物诊断具有简便、快速且无创等优势,成为该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