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旧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造成运行成本过高、企业形象受损。通过建台帐、进系统、清流程、单核算、严考核,全面实施公务车辆动态管理,全面降低运维费用,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关键词:公务车动态管理实时管控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具体问题描述
公务用车是企业为开展公务活动而配备的专用车辆。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的模式。随着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成本大。据长期致力于研究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调查显示,平均一辆公车一年公用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加上私用的费用,一辆车总费用在15—20万元。但公车的使用效率不高,浪费很大,公务用车经费支出占“三公经费”60%以上。
二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屡禁不止。由于公务车辆公用私用的边界模糊,管理上存有漏洞,公车私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背离了公车的属性,造成严重浪费,而且产生了负面社会影响,损害了企业形象。
三是超编配备公车。有的单位通过各种资金渠道,超编、超标购置和配备公车,致使公车数量不断膨胀,这不仅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管理的黑洞,更重要的危害在于由此滋生的特权意识、奢侈浪费之风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明确提出八项规定、六条禁令,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压缩“三公经费”,从公车上动刀,通过厉行节约、压缩公务用车购置和运维费用,大幅缩减的公车支出费用。
二、“五化”车辆动态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在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国网荆门供电公司从车辆日常管理入手,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围绕 “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车辆管理平台”,建台帐,进系统,清流程,单核算,严考核,力求做到信息采集完整化、预警等级直观化、监控指标科学化、查询分析常态化、评价体系规范化,全面实施公务车辆动态管理。
一是信息采集完整化。通过2013年的车辆清理整顿,摸清了公司系统公务、生产用车的号牌、车辆所属单位、行驶证所有权单位、车辆类型、品牌名称、车辆识别号(即车架号)、发动机号、原值、排量、初次登记日期、使用性质、车辆状态及车载终端GPS安装等情况,对车辆使用状况、表显里程、燃油数量、车辆维修费用、大修支出等费用实现了动态更新,几乎涵盖了车辆管理的全部信息,实现了车辆信息在线查询。
二是预警等级直观化。引入“等级”理念,按照“A、B、C、D”将车辆使用现状分为4个等级。A类为使用年限8年、行驶25万公里以内,B类为使用年限8年以内、行驶25万公里以上,C类为使用年限8年以上、行驶25万公里以上,D类为使用年限8年、行驶25万公里以上。对D类车辆每年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车辆运行情况综合评估,满足国家规定和使用要求的应当继续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应按流程进行报废处理。
三是监控指标科学化。根据车辆年检及评估等相关因素,确定安全性能指标和经济使用寿命指标两类监控数据。在安全性能指标中,通过机动车辆定期年检,实时掌握车辆在用或停用状态,督促使用单位及时按规定时间报检车辆,消除安全隐患。在经济使用寿命指标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对车辆总行驶里程10万公里或行驶5年以内,年维修费用不得超过购车价的4%;总行驶里程25万公里或行驶8年以内,年维修费用不得超过购车价的5%;总行驶里程25万公里或行驶8年以上,年维修费用不得超过购车价的8%。对于大修后的车辆按行驶里程10万公里以内车辆核算。
四是查询分析常态化。在车辆管理平台重点突出了查询和分析功能,从相关基础数据的查询到车辆动态分析,便于各层级领导和车辆管理人员对车辆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每台车、每名驾驶员的动向,到车辆历史、实时运行轨迹,到车辆的维修情况、运行情况均能以图、表等直观反应。
五是评价体系规范化。严把公务用车入口、使用和出口关,明确主业、集体车辆运行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对出现预警的车辆进行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评审,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置、维修或正常使用建议。对出现重大交通事故预计维修支出占车辆净值的比重超过30%或者造成发动机和底盘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达到处置年限安全性能低、经济使用寿命短的车辆,由使用单位按照规定提出处置申请逐级上报审批。特别对高费用保养、低效率运转的车辆,及时养护或处置,防止国有资产变相流失。
三、“五化”车辆动态管理的过程描述
一是重教育。落实交通风险防控措施。定期组织召开交通安全委员会议,研究部署交通安全工作,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加强对专兼职驾驶员的安全学习。认真执行每周一次的安全学习,学习驾驶员职业道德、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熟悉各类道路交通信号,做到安全出行、文明行车。加强车辆操作技能培训。开展事故状态下应急演练,提高驾驶员在山地、高原、沙尘、冰雹、雨雪雾冰等恶劣条件下的控车能力,提高车辆驾驶操作技能。
二是排隐患。将车辆检查纳入春秋季安全大检查。重点对驾驶员准驾车型、安全学习情况、随车证件、應急用品、防护药品等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执行保养、检查制度。每周组织对本单位车辆进行自检、互查,对车辆进行周保养和全面清扫,排查安全隐患。
三是控成本。实行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集中采购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健全公务用车油耗、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制度。全面推广应用公路速通卡(ETC)、油料IC卡,杜绝现金支付路桥费、加油等行为。严格控制其他费用。严禁对公务车辆进行豪华装饰。车辆座套、脚垫、保洁用品等消耗品,使用2年以上才能更换,洗车费、停车费等费用实行月度包干。
四是严监督。对公务用车实行分片管理、统筹安排、统一调度,将所有公务、生产车辆分为5个片区(按地域分为城区、沙洋、京山、钟祥、东宝)集中、在线调配,严格履行派车审批程序,充分保障公务活动车辆需要。严格执行定置停放、节假日(双休)封存制度,坚决杜绝带有国家电网品牌标识的车辆因工作以外原因在敏感区域停放。加大车辆运行监控。所有车辆逐步加装车载监控终端,纳入各级运监中心统一监控。
五是强考核。将公务用车管理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和同业对标考核,加大问责力度。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加强车辆规范管理的日常检查和督导,加大节假日(双休)期间车辆专项检查力度,对发生因车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事件进行严肃查处,对相关责任领导、责任人实行“说清楚”。
四、对实践过程的思考和对效果的评价
一是降低了运维费用。通过公开拍卖、评估出售、报废更新车辆,降低车辆总量,实行公务用车油耗、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从源头降低运行成本,公务用车费用支出同比下降33.6%,打造阳光的“三公”经费,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二是优化了资产配置。通过对车辆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数据的分析利用,能够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优化资产配置和存量结构,从严压缩车辆购置费用,有效避免过度配置、超标配置、超编配置和无序处置车辆现象。
三是提高了使用效率。“统一车辆管理平台”的上线运行,使得各项管理制度得以严格落实,保证车辆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有效防止了公车私用、公车私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车辆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朱孔方:加强车辆使用动态管理,提升公务用车控管水平
【2】张万桂张仁芳:应用作业成本法降低公务用车费用
【3】怀化机关事务管理局:目前全国公务用车改革情况综述
关键词:公务车动态管理实时管控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具体问题描述
公务用车是企业为开展公务活动而配备的专用车辆。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的模式。随着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成本大。据长期致力于研究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调查显示,平均一辆公车一年公用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加上私用的费用,一辆车总费用在15—20万元。但公车的使用效率不高,浪费很大,公务用车经费支出占“三公经费”60%以上。
二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屡禁不止。由于公务车辆公用私用的边界模糊,管理上存有漏洞,公车私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背离了公车的属性,造成严重浪费,而且产生了负面社会影响,损害了企业形象。
三是超编配备公车。有的单位通过各种资金渠道,超编、超标购置和配备公车,致使公车数量不断膨胀,这不仅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管理的黑洞,更重要的危害在于由此滋生的特权意识、奢侈浪费之风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明确提出八项规定、六条禁令,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压缩“三公经费”,从公车上动刀,通过厉行节约、压缩公务用车购置和运维费用,大幅缩减的公车支出费用。
二、“五化”车辆动态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在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国网荆门供电公司从车辆日常管理入手,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围绕 “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车辆管理平台”,建台帐,进系统,清流程,单核算,严考核,力求做到信息采集完整化、预警等级直观化、监控指标科学化、查询分析常态化、评价体系规范化,全面实施公务车辆动态管理。
一是信息采集完整化。通过2013年的车辆清理整顿,摸清了公司系统公务、生产用车的号牌、车辆所属单位、行驶证所有权单位、车辆类型、品牌名称、车辆识别号(即车架号)、发动机号、原值、排量、初次登记日期、使用性质、车辆状态及车载终端GPS安装等情况,对车辆使用状况、表显里程、燃油数量、车辆维修费用、大修支出等费用实现了动态更新,几乎涵盖了车辆管理的全部信息,实现了车辆信息在线查询。
二是预警等级直观化。引入“等级”理念,按照“A、B、C、D”将车辆使用现状分为4个等级。A类为使用年限8年、行驶25万公里以内,B类为使用年限8年以内、行驶25万公里以上,C类为使用年限8年以上、行驶25万公里以上,D类为使用年限8年、行驶25万公里以上。对D类车辆每年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车辆运行情况综合评估,满足国家规定和使用要求的应当继续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应按流程进行报废处理。
三是监控指标科学化。根据车辆年检及评估等相关因素,确定安全性能指标和经济使用寿命指标两类监控数据。在安全性能指标中,通过机动车辆定期年检,实时掌握车辆在用或停用状态,督促使用单位及时按规定时间报检车辆,消除安全隐患。在经济使用寿命指标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对车辆总行驶里程10万公里或行驶5年以内,年维修费用不得超过购车价的4%;总行驶里程25万公里或行驶8年以内,年维修费用不得超过购车价的5%;总行驶里程25万公里或行驶8年以上,年维修费用不得超过购车价的8%。对于大修后的车辆按行驶里程10万公里以内车辆核算。
四是查询分析常态化。在车辆管理平台重点突出了查询和分析功能,从相关基础数据的查询到车辆动态分析,便于各层级领导和车辆管理人员对车辆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每台车、每名驾驶员的动向,到车辆历史、实时运行轨迹,到车辆的维修情况、运行情况均能以图、表等直观反应。
五是评价体系规范化。严把公务用车入口、使用和出口关,明确主业、集体车辆运行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对出现预警的车辆进行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评审,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置、维修或正常使用建议。对出现重大交通事故预计维修支出占车辆净值的比重超过30%或者造成发动机和底盘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达到处置年限安全性能低、经济使用寿命短的车辆,由使用单位按照规定提出处置申请逐级上报审批。特别对高费用保养、低效率运转的车辆,及时养护或处置,防止国有资产变相流失。
三、“五化”车辆动态管理的过程描述
一是重教育。落实交通风险防控措施。定期组织召开交通安全委员会议,研究部署交通安全工作,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加强对专兼职驾驶员的安全学习。认真执行每周一次的安全学习,学习驾驶员职业道德、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熟悉各类道路交通信号,做到安全出行、文明行车。加强车辆操作技能培训。开展事故状态下应急演练,提高驾驶员在山地、高原、沙尘、冰雹、雨雪雾冰等恶劣条件下的控车能力,提高车辆驾驶操作技能。
二是排隐患。将车辆检查纳入春秋季安全大检查。重点对驾驶员准驾车型、安全学习情况、随车证件、應急用品、防护药品等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执行保养、检查制度。每周组织对本单位车辆进行自检、互查,对车辆进行周保养和全面清扫,排查安全隐患。
三是控成本。实行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集中采购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健全公务用车油耗、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制度。全面推广应用公路速通卡(ETC)、油料IC卡,杜绝现金支付路桥费、加油等行为。严格控制其他费用。严禁对公务车辆进行豪华装饰。车辆座套、脚垫、保洁用品等消耗品,使用2年以上才能更换,洗车费、停车费等费用实行月度包干。
四是严监督。对公务用车实行分片管理、统筹安排、统一调度,将所有公务、生产车辆分为5个片区(按地域分为城区、沙洋、京山、钟祥、东宝)集中、在线调配,严格履行派车审批程序,充分保障公务活动车辆需要。严格执行定置停放、节假日(双休)封存制度,坚决杜绝带有国家电网品牌标识的车辆因工作以外原因在敏感区域停放。加大车辆运行监控。所有车辆逐步加装车载监控终端,纳入各级运监中心统一监控。
五是强考核。将公务用车管理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和同业对标考核,加大问责力度。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加强车辆规范管理的日常检查和督导,加大节假日(双休)期间车辆专项检查力度,对发生因车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事件进行严肃查处,对相关责任领导、责任人实行“说清楚”。
四、对实践过程的思考和对效果的评价
一是降低了运维费用。通过公开拍卖、评估出售、报废更新车辆,降低车辆总量,实行公务用车油耗、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从源头降低运行成本,公务用车费用支出同比下降33.6%,打造阳光的“三公”经费,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二是优化了资产配置。通过对车辆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数据的分析利用,能够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优化资产配置和存量结构,从严压缩车辆购置费用,有效避免过度配置、超标配置、超编配置和无序处置车辆现象。
三是提高了使用效率。“统一车辆管理平台”的上线运行,使得各项管理制度得以严格落实,保证车辆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有效防止了公车私用、公车私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车辆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朱孔方:加强车辆使用动态管理,提升公务用车控管水平
【2】张万桂张仁芳:应用作业成本法降低公务用车费用
【3】怀化机关事务管理局:目前全国公务用车改革情况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