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素养要想得到持续的发展,首先是基于教师自身的兴趣与需求,关键是教师需求驱动,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并在学习中、教学中不断反思与总结,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不仅要自学修炼与时俱进,更要凭借并积极参与合作的平台,在群体的智慧中吮吸滋养,使个体得到长足的进步。基于以上观点,我校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专”模式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旨在通过“三专”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本文以体艺类教师为例,阐述我们的实践过程。
一、专业阅读 充实内涵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作为学生引路人的专业阅读其意义十分重大。教师阅读的高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其教学的高度。体艺类教师在其职前教育阶段往往偏重于技艺类的学习与训练,而对于专业的理论书籍往往较少涉猎,至于相关的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法的学习,就更缺乏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往往还要辅导社团活动与学生训练,少有时间来阅读与写作,他们这样的生存状态,是很难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基于此,我们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阅读方面,主要做了五件事。
1.明确专业阅读的重要性
真正把读书放在重要位置。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需要,是教师日常生活的自然表现,也是提高教师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
2.摆正心态,不急功近利
阅读是教师的终身修炼,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长期坚持才有效果。因此,要求体艺类教师都要有自己的读书计划。
3.学会利用时间
除了寒暑假等大块时间外,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每天的“小块”时间,如课余时间、睡前、饭前等。欧阳修的所谓“三上读书法”(欧阳修曾总结读书最佳处所为“枕上、厕上、马上”),虽然不足效仿,却也提示了教师要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
4.抓基础理论学习
读书不必求多,关键是要学会选择。教育类经典著作是千百年来经过时间沉淀留存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此外,要浏览阅读重要的学术刊物,了解本学科教学研究的前沿信息。学校为教师“书吧”购置了数万元的教育理论书籍,还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期刊。
2012年下半年,新课程标准与一线教师们见面,在区教研室还来不及开展教师培训新课标理念的时候,我校结合我们的课题,率先组织体艺类教师通过自学、小组学、交流撰写体会等方式开展新课标的学习。为了便于教师更好的学习,学校还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新版课程标准。
5.个性化的专业阅读
仅仅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新课程标准的共性阅读还远远不够,每位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位教师的优点特长不尽相同,而且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在专业方面上需要扬长补短。学校组织艺体类教师开展个性化阅读,学校给每位教师发放一定的书券,让教师们自行去书店购买自己专业方面所需的书籍,而且还向教师推荐比较好的书目。
二、专业写作 促进反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对所读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这些内容很快就会成为过眼浮云。只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反思才会有进步。当然,读写结合也很重要。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写与读、思是密切相关的。读与思是写的前提,写是读与思的深化。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抓读思结合、读写结合工作。
1.读后写
组织体艺类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2本专业方面的书籍,阅读之后都要写读书心得。教师写的每一篇心得,都会得到专家的点评与指导。有的教师在进一步修改之后还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论文时也加以运用,有数篇论文还在评比中获奖、在教育教学期刊中发表。
2.教后写
组织体艺类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要求体艺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以及执教教研课后都要善于总结反思,将本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收获与遗憾都一一记录下来撰写文,并组织体艺类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与教学叙事的评比。
3.阶段写
组织体艺类教师定期将平日里累积的阅读体会与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叙事集结起来,分组分类别归纳整理,理出一个主线,体艺类教师可以就某一方面或是某一议题撰写专业论文,有的教师还以发现的共性问题或是共性议题开展组内研究,也有的教研组与其他教研组合作参与学校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如去年立项了艺术组陈勤老师负责的区级课题“以图形拼摆为载体的美术创意的课间开发”;体育组杨艳老师完成了市规划课题“学生为本,师生同乐——学校课间文化观念的重塑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结题报告,即“以传统武术操活动为载体的学校体育特色文化研究”;艺术组郑雯老师负责完成了子课题“男生舞蹈的课间实践活动研究”。
三、专业发展共同体 共同提高
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一种具有共同愿景与价值追求,以合作学习与探究方式进行的持续性和终身性的学习共同体。我校体艺类教师共有25人,他们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信念、价值、目标和教育理念,为了促进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成效、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的改革发展而自觉自愿地形成了共同体。他们首先是作为学习者而存在着,同时也扮演着教学者、研究者等角色,并且在每一种角色中,他们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学习需求,并且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专业特性。我校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设主要通过下列具体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1.教学观摩
学校在教学方面采取了师徒制,每位教师至少有一位导师,年轻教师的导师可以是本校的二三层次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导师聘请区内的教学专家,或是依托与杭师大合作办学的有利资源,聘请杭师大的专家、教授为教育教学导师。校内的师徒相互听课,导师指导徒弟上课,徒弟跟导师学习,我校还开展了师徒同上一节课的校级教研活动,此活动激发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与素养上不断提升的热情。骨干教师潜心研究全心投入,努力上出精彩的示范课,给徒弟做好引领和表率。徒弟更是虚心求教孜孜不倦,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2.集体备课
体育组、艺术组的教师每月有2次组内的校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同组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课后互动点评,最后再次修改教案,并总结反思,撰写心得,记录教学中有感触的典型案例。对于执教教师而言,他们在磨课过程中不断思考、尝试、反思、改进,对于听课教师而言,大家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常规课的落实愈加重视了,对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把握课堂有了自己的心得。
比如:美术组学习新课标,感悟评价。美术教师在暑假中通过学习美术新课标以及开展组内的讨论,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体会,再通过上课完成评价的相应练习,从而较好地把握了新课标的理念与精髓。
3.跨组探究
为了进一步做好教师“三专”模式课题的研究,体育组、艺术组的教师不仅在各自组内开展教研活动,而且定期开展跨组的教研。教学艺术是相通的,体艺类的教师通过观摩另外学科的教学,可以从中得到新的启发,从而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原本的课堂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清新的气息。
4.校际交流
体艺类教师不局限于校内的教学研讨,为了长足进步,为了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教师们把目光投向了校外的教学观摩研讨。学校不仅与我区的几所兄弟学校联盟,也与省内在体艺类方面富有特色的多所学校牵手,为教师搭台献艺,促教学共长。
5.领域比武
过去的一年,体艺类教师收获颇丰。不仅在区里执教公开课,而且有教师代表我区到市里参加赛课,并取得了一等奖,还有的参加了杭州市教改之星的评比,3人分别荣获金银奖。
通过一年半的实践,体艺类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体艺类教师和学生在各级各类体艺类的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将把教师“三专”模式课题的研究深入地推进下去,同时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学校更好地完成新一轮的3年办学目标而不懈努力。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 310021 浙江省同济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311231)
一、专业阅读 充实内涵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作为学生引路人的专业阅读其意义十分重大。教师阅读的高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其教学的高度。体艺类教师在其职前教育阶段往往偏重于技艺类的学习与训练,而对于专业的理论书籍往往较少涉猎,至于相关的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法的学习,就更缺乏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往往还要辅导社团活动与学生训练,少有时间来阅读与写作,他们这样的生存状态,是很难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基于此,我们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阅读方面,主要做了五件事。
1.明确专业阅读的重要性
真正把读书放在重要位置。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需要,是教师日常生活的自然表现,也是提高教师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
2.摆正心态,不急功近利
阅读是教师的终身修炼,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长期坚持才有效果。因此,要求体艺类教师都要有自己的读书计划。
3.学会利用时间
除了寒暑假等大块时间外,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每天的“小块”时间,如课余时间、睡前、饭前等。欧阳修的所谓“三上读书法”(欧阳修曾总结读书最佳处所为“枕上、厕上、马上”),虽然不足效仿,却也提示了教师要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
4.抓基础理论学习
读书不必求多,关键是要学会选择。教育类经典著作是千百年来经过时间沉淀留存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此外,要浏览阅读重要的学术刊物,了解本学科教学研究的前沿信息。学校为教师“书吧”购置了数万元的教育理论书籍,还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期刊。
2012年下半年,新课程标准与一线教师们见面,在区教研室还来不及开展教师培训新课标理念的时候,我校结合我们的课题,率先组织体艺类教师通过自学、小组学、交流撰写体会等方式开展新课标的学习。为了便于教师更好的学习,学校还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新版课程标准。
5.个性化的专业阅读
仅仅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新课程标准的共性阅读还远远不够,每位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位教师的优点特长不尽相同,而且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在专业方面上需要扬长补短。学校组织艺体类教师开展个性化阅读,学校给每位教师发放一定的书券,让教师们自行去书店购买自己专业方面所需的书籍,而且还向教师推荐比较好的书目。
二、专业写作 促进反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对所读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这些内容很快就会成为过眼浮云。只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反思才会有进步。当然,读写结合也很重要。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写与读、思是密切相关的。读与思是写的前提,写是读与思的深化。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抓读思结合、读写结合工作。
1.读后写
组织体艺类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2本专业方面的书籍,阅读之后都要写读书心得。教师写的每一篇心得,都会得到专家的点评与指导。有的教师在进一步修改之后还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论文时也加以运用,有数篇论文还在评比中获奖、在教育教学期刊中发表。
2.教后写
组织体艺类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要求体艺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以及执教教研课后都要善于总结反思,将本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收获与遗憾都一一记录下来撰写文,并组织体艺类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与教学叙事的评比。
3.阶段写
组织体艺类教师定期将平日里累积的阅读体会与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叙事集结起来,分组分类别归纳整理,理出一个主线,体艺类教师可以就某一方面或是某一议题撰写专业论文,有的教师还以发现的共性问题或是共性议题开展组内研究,也有的教研组与其他教研组合作参与学校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如去年立项了艺术组陈勤老师负责的区级课题“以图形拼摆为载体的美术创意的课间开发”;体育组杨艳老师完成了市规划课题“学生为本,师生同乐——学校课间文化观念的重塑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结题报告,即“以传统武术操活动为载体的学校体育特色文化研究”;艺术组郑雯老师负责完成了子课题“男生舞蹈的课间实践活动研究”。
三、专业发展共同体 共同提高
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一种具有共同愿景与价值追求,以合作学习与探究方式进行的持续性和终身性的学习共同体。我校体艺类教师共有25人,他们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信念、价值、目标和教育理念,为了促进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成效、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的改革发展而自觉自愿地形成了共同体。他们首先是作为学习者而存在着,同时也扮演着教学者、研究者等角色,并且在每一种角色中,他们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学习需求,并且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专业特性。我校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设主要通过下列具体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1.教学观摩
学校在教学方面采取了师徒制,每位教师至少有一位导师,年轻教师的导师可以是本校的二三层次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导师聘请区内的教学专家,或是依托与杭师大合作办学的有利资源,聘请杭师大的专家、教授为教育教学导师。校内的师徒相互听课,导师指导徒弟上课,徒弟跟导师学习,我校还开展了师徒同上一节课的校级教研活动,此活动激发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与素养上不断提升的热情。骨干教师潜心研究全心投入,努力上出精彩的示范课,给徒弟做好引领和表率。徒弟更是虚心求教孜孜不倦,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2.集体备课
体育组、艺术组的教师每月有2次组内的校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同组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课后互动点评,最后再次修改教案,并总结反思,撰写心得,记录教学中有感触的典型案例。对于执教教师而言,他们在磨课过程中不断思考、尝试、反思、改进,对于听课教师而言,大家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常规课的落实愈加重视了,对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把握课堂有了自己的心得。
比如:美术组学习新课标,感悟评价。美术教师在暑假中通过学习美术新课标以及开展组内的讨论,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体会,再通过上课完成评价的相应练习,从而较好地把握了新课标的理念与精髓。
3.跨组探究
为了进一步做好教师“三专”模式课题的研究,体育组、艺术组的教师不仅在各自组内开展教研活动,而且定期开展跨组的教研。教学艺术是相通的,体艺类的教师通过观摩另外学科的教学,可以从中得到新的启发,从而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原本的课堂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清新的气息。
4.校际交流
体艺类教师不局限于校内的教学研讨,为了长足进步,为了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教师们把目光投向了校外的教学观摩研讨。学校不仅与我区的几所兄弟学校联盟,也与省内在体艺类方面富有特色的多所学校牵手,为教师搭台献艺,促教学共长。
5.领域比武
过去的一年,体艺类教师收获颇丰。不仅在区里执教公开课,而且有教师代表我区到市里参加赛课,并取得了一等奖,还有的参加了杭州市教改之星的评比,3人分别荣获金银奖。
通过一年半的实践,体艺类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体艺类教师和学生在各级各类体艺类的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将把教师“三专”模式课题的研究深入地推进下去,同时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学校更好地完成新一轮的3年办学目标而不懈努力。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 310021 浙江省同济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3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