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b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于见到您了!
  昭子满怀眷恋地看着眼前那人。这一找就是50多年啊。
  当时才20岁出头的小伙子,现在已成为年近80岁的垂垂老者。
  那也没什么奇怪的,当年才5岁的我,现在不也是个年逾60岁的老太婆了吗?
  为参加亡母13周年忌辰祭拜,昭子坐上了开往东京的中央直达特快列车。从上车的那一刻起她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没想到邻座竟然是她苦苦寻找了多年的那个人。这肯定是天上的母亲在牵线搭桥。
  先搭话的是老人。
  “那个,请问你到哪?”
  “您好。我坐到终点,您呢?”
  “我也是……唉,是我糊涂了,这车本来就是直达终点,半途不停的。”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都在自嘲落伍于时代了。这时候,对方眉宇间的黑痣引起了昭子的注意,她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
  老人一边讷讷地说着话,一边凑近昭子:“我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坐这车,请多多关照。”
  “啊,我也是第一次呢,该是我请您多关照才对啊!”
  二人彼此低头致礼的时候,老人头顶上两个并排的发旋映入了昭子的眼帘。
  老人理成平头的白发中,两个样子奇特的发旋特别惹眼。昭子觉得自己的心脏快要跳出嗓子眼儿了,记忆的闸门顿时被打开……
  兵荒马乱之际,昭子和母亲挤上了一列超员的夜行列车。车厢里拥挤不堪,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唯有昭子不受影响,还觉得很好玩,因为有一个身体结实的高个子兵哥哥驮着她。她朝下一看,发现兵哥哥的发际渗满汗水,头顶中央并列着两个奇特的发旋。昭子突然产生冲动:将来我一定要做这个兵哥哥的新娘。列车在黑暗中不停地前进,前进……
  后来,昭子从母亲口中知道了当时的艰难处境。那是战败之年(1945年)秋天的事,他们乘坐的是东海道线的列车。当时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长途旅行,尤为艰难。母亲接到娘家发来的“父亲病危”的电报后,攥着好不容易搞到手的火车票,带着才5岁的昭子,离开九州的婆家赶往远在栃木的娘家。
  那时候母亲肚子里还怀着弟弟,车厢里拥挤不堪,连生性要强的母亲也快撑不住了。就在这时,一个像是复员兵的年轻人向她伸出了援手。年轻人让昭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腾出空间,自始至终保护着母亲不被周围乘客挤倒,一直到东京终点站……
  受到如此体贴的照顾,母亲感激不尽,但东京车站人流汹涌、秩序混乱,母亲还来不及道一声谢,就同年轻人走散了。这成了母亲一生的遗憾。从那以后,她就凭着当时年轻人说过的一句“我叫中村”这唯一的线索四处打听他的下落。但直到最后,母亲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如果找到他,你一定要代我谢谢他……”昭子牢牢记住了母亲临终时说的话。
  现在昭子终于同恩人不期而遇了。望着老人的脸,昭子的视线渐渐模糊起来。
  “你是有什么担心的事?”老人微笑着问,同时若无其事地将手搭在了昭子肩上。
  “没……好久不见,中村先生。”最后几个字她是带着哭腔说出来的。
  “哎?”老人脸上掠过一道惊异之色。
  “您大概已经忘了,毕竟是50多年前的事了……”昭子下意识地触摸老人的手。
  随着真相渐明,老人的手开始颤抖起来。
  昭子的话一说完,老人就重重叹了一口气。
  “这真是奇遇啊!我也一直记着呢。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一回国便遇到你们这对幸福的母女。”
  说完,老人便不再言语,似乎在沉思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又嘻嘻地笑起来。
  “之所以忘不了,还因为当时你骑在我脖子上撒了泡尿呢。”
  “啊,是吗?”昭子被这意外的话羞得满脸通红。
  “一闭上眼睛,那时的情景就浮现出来。你稚嫩的小脸,还有你母亲的模样……你母亲长得真漂亮。”
  “要是母亲在世的时候能听到这样的话该有多好。”
  时间在慢慢流逝。说不定眼下这趟特快列车疾驶的线路,正是56年前载着20岁中村和5岁昭子的破旧火车开过的线路。车窗外,似乎可以看见那时黑暗笼罩下的凋敝景色。
  “56年啊!記得母亲常常说,中村的头文字是N,咱关姓的头文字是S(N和S分别是日汉字‘中’和‘关’的发音声母),这也是磁石的北极和南极,互相吸引,照理我们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可为什么总是找不到呢?在这里见到您,大概真是磁力的作用吧!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自己的身体悬浮着,离开地面有10厘米……”
  昭子说出这番像是酒后的醉话,连她自己都觉得奇怪,而老人则一直沉默不语。他在苦苦思索着,56年前与眼前这个女人擦肩而过,半个世纪后竟又重逢,各自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在复员回乡的列车上,邂逅一对幸福和睦的母女成了他走向沉沦的起点。他千里迢迢回家后发现,在战败导致的穷困中,挣扎的父亲、母亲、姐姐彼此反目。不久。灾难又频频降临这个破败的家:父亲因甲醇中毒失明,母亲跟着别的男人私奔,姐姐被占领军污辱,最后,他自己也离开了家。
  他在想:你们怎么找得到我呢?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高墙里度过的……
  老人自嘲般地歪着嘴,他现在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将刚才摸到手的钱包重新放回去而不被对方发觉。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列车都是载着不同的人生在疾驶。
其他文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侦探小说是一种严肃的文学。1928年,罗纳德·诺克斯写了“侦探小说十诫”——为照顾读者,侦探小说作者应该遵循十项法则。法则如下:  1.罪犯必须在小说的开头部分被提及,但不能是一个会使读者按照他(她)的思路去思考的人物。  2.必须摒除所有超自然的元素。  3.书里不能出现超过一间的密室,以及超过一条的暗道。  4.不得使用虚构的毒药,不得使用必须在结尾处做冗长的科学解释的机械
期刊
你曾经在静寂的夜晚,倾听过江湖艺人弹奏的琴声吗?我虽不是个感情脆弱的人,但每每听到这种乐音,总是止不住泪水涟涟,我虽然不知道原因何在,但听到那样的乐音,我便回肠九转。  古人说,所有美妙的音乐,都使乐音感到悲戚。确乎如此。小提琴的呜咽,笛声的哀怨,琴声的萧凉,从钢琴、琵琶类到一般卑俗的乐器,平心静气的时候,总会唤起我心中的哀思。哭泣可以减轻痛苦,音乐比泪水更能安慰人心。呜呼,我本东西南北人。我曾夜
期刊
少年时,由于父母去遥远的“五七”干校劳动,因此我被送至外婆家寄居,做了几年北京胡同里的孩子。  外婆家的胡同地处北京西城,胡同不长,有几个死弯。外婆家的四合院是一所坐北朝南的两进院子,院落不算宽敞,院门的构造却规矩齐全,大约属屋宇式院门里的中型如意门,门框上方雕着“福”“寿”的门簪,门扇上垂吊着作敲门之用的黄铜门钹,门口有青砖影壁和各占一边的石头“抱鼓”。或者,厚重的黑漆门扇上还镌刻着“总集福荫,
期刊
20世纪末,“淘金者”进入可可西里,“软黄金”藏羚羊绒声名大噪。暴利之下,高原大地满目疮痍。为了守护这片净土,秋培扎西的舅舅杰桑·索南达杰倒在盗猎者的枪下;秋培扎西的父亲奇卡·扎巴多杰也因保护可可西里而不幸离世。  但是,为了守护可可西里,为了热爱的藏羚羊,秋培扎西依然做出同样的选择——申请调往这片生命禁区。伴随着金灿灿的夕阳余晖和无垠旷野,也伴随着烂泥潭、鬼门关,以及漫山遍野的冰雪和四周暗涌的湖
期刊
阿尔泰的黎明将尽了。几线几点的光从最高的山脊背后浮起来,似乎要将那黏稠滞重的暗推动。阿尔泰山脉的暗是远近平铺的,是将连绵起伏的群山埋没也不餍足的。薄薄的晨雾此刻怙着野风烈土恣意飘坠,胡乱浮荡着作恶。当白日终于跋过山头喷薄而出,尖锐地驱散了迷雾,这便是阿尔泰山脉的全貌了:灰山黑岭,碎石荒野。  满都拉图轻轻拉上毡房的门帘,坐到门前三十步外的石头炉灶旁一边烤火取暖,一边支起锅烧稀饭,又转身静悄悄端进房
期刊
毕加索无疑是现代画家中最会挣钱的一个。会挣钱的毕加索也颇会“省钱”,他在“节流”的过程中充满了算计。比如,他即便買两个面包,也会开支票,而不用现金,因为绝大多数商家,会将毕加索亲笔签名的支票收藏好,而不去银行兑现。这样一来,他就又省了一笔开支。
期刊
渴望一场没有预谋,比死亡更厚的大雪  它要突如其来,要如倾如注,把所有的仇恨都往下砸  我需要它如此用力。我的渺小不是一場雪  漫不经心的理由  我要这被我厌恶的白堆在我身上!在这无垠的荒原里  我要它为我竖起不朽的墓碑  因为我依然是污浊的:这吐出的咒语  这流出的血。这不顾羞耻的爱情,这不计后果的叩问  哦,雪,这预言家,这伪君子,这助纣为虐的叛徒  我要它为我堆出无法长出野草的坟  我只看中
期刊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我国现金贷发展情况报告》,截至2017年11月19日,中国在运营的现金贷平台有2693家,平台各类用户近1000万人。其中21岁~40岁用户最多,占总数的68.46%。  对平台来说,“高利率覆盖高坏账”的盈利模式让这个行业仿佛遍地是黄金;对借贷者来说,在高息重压之下,一不小心就泥足深陷,债台高筑。  在所有事情发生之前,洪波的生活过得还算体面。  他学
期刊
1957年,钱锺书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期间,一个叫吴庚舜的年轻人,拿了一篇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论文初稿向他求教,钱先生认真阅读后进行了多次修改。投稿前,吴庚舜要署上钱锺书之名,钱先生先不同意,后经对方苦苦央求,他才给了对方一个新起的笔名——郑辛禹。《百家姓》里,“鄭”居“吴”后;天干之中,“辛”在“庚”后;古代帝王排序“尧舜禹”,也是“禹”处“舜”后。这便意味着,“郑辛禹”始终都处在“吴
期刊
因为发明了电子音乐,我们可以把《致爱丽丝》输入门铃,输入导游小姐拿的喇叭。旋律一个音符都没变,但听起来让人那个烦啊,因为这里面没有人的东西,有的全是设定好的格式。  我跟钟阿城聊天的时候,他谈到关于市场的问题。他说,西方的中产阶级是被教育过的,他觉得这是比较好、比较理想的艺术消费阶层。我觉得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他们对一般文艺修养的需求到什么地步呢?我当时在法国有一些手续需要用很复杂的法语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