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底,完成8年任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局长基斯·亚历山大即将卸任,接任者拟为海军中将迈克尔.S.罗杰斯(下文称罗杰斯),同时后者还将兼任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1月30日,奥巴马总统已根据国防部的建议向国会递交了这一提名。
自去年斯诺登曝光“窃听丑闻”以来,美国国安局秘密情报监控项目一直广受争议和批评,此次换人被外界看作奥巴马调整美国情报监控现状的一个重要举措。
局长任命为何一改传统
美国国家安全局自1952年成立以来,局长之职基本由陆军情报高官担任,而2009年美国成立网络司令部并由国安局长兼任司令,也基本延续了这一传统。如今,何以改由一名海军中将出任一把手呢?
有媒体分析认为,自去年6月斯诺登爆出“棱镜门”丑闻后,美国国安局因在国内搜集、监控美国公民个人信息,在国外窃听、监控盟国领导人和政治家,引发国内外广泛批评和争议,现任局长基斯·亚历山大曾多次在国会作证,为国安局的监控行为作辩护,但后来由于监听丑闻愈演愈烈,国安局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其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在白宫和五角大楼看来,监控和窃听是其全球用兵、“知彼知己”不可或缺的环节,“9·11”事件后,美国本土的一些恐怖袭击阴谋能在没发生时及时扑灭,更体现了情报战、信息战和网络战的重要性和威力。不仅如此,美国近年来一直声称受到外国“网军”的威胁,其中既有曾公开发出挑战的伊朗“网军”,也有美国方面常常高调指责的中、俄等大国“黑客”,更有声称“你能监控我,我也能监控你”的盟国,这些都使任何一任美国总统,不敢丢下电子战、窃听、监控的“法宝”。
正因如此,白宫和五角大楼一面努力公关以改善国安局的形象,一面坚持不放弃诸如窃听等传统业务范畴和工作方式。既然不能“换药”,那么只好在不削弱实际能力的情况下换一换“汤”,改善一下国安局的公众形象。所以,换一把手就成为一种必然。
之所以从海军情报高官中选人,是因为美国海军情报部门在历史上也曾屡立奇功。最出名的,当数二战时破译日本密码,帮助美军在中途岛海战取得完胜,彻底扭转了太平洋战争战局,随后掌握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到前线视察的时间表,帮助陆军航空队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报了珍珠港一箭之仇。和在冷战时期及冷战后声名狼藉、争议颇多的陆军同行相比,海军情报部门在专业业务方面也毫不逊色,口碑上更是强出很多。
不仅如此,海军情报部门还全面参与了美国的军情信息攻防战,甚至连一寸海岸线都没有的内陆国阿富汗,也有美国海军情报人员的身影。综上所述,由资深密码和信息战专家、曾在参联会长期工作,熟悉军兵种间协调的“老海军”罗杰斯出任国安局新掌门和网络司令部司令,也许算得上是一个周到的安排。
不同寻常的第十舰队司令
罗杰斯现年54岁,出生于芝加哥。曾在亚拉巴马州的奥本大学就读,毕业后加入美国海军,最初的工作并非情报或电子信息,而是一名枪炮教官。1983年,美国入侵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罗杰斯参加了实战。此后,他还参与了武装干涉黎巴嫩、萨尔瓦多等战争。1986年,罗杰斯从一大群候选军官中被遴选出来,从事密码编写和破译的工作。
2003年,美国打响伊拉克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国“网络战”大显神威。一方面,美军通过监控截获大量伊拉克军政机密电子情报;另一方面,通过植入病毒和发动网络攻击,促使伊拉克方面的指挥、通讯体系陷入瘫痪状态。这其中,首席功臣当属罗杰斯,因为当时他已成为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出席者之一,分管的正是计算机网络攻击业务。2005年,罗杰斯被提拔为参联会情报主任,兼任新成立的美国海军网络战司令部司令。
2011年10月,罗杰斯被任命为第十舰队司令。表面上看,罗杰斯似乎又回到了其戎马生涯的起点——传统的海军舰队中工作,实际上并非如此。
和第六、第七等舰队不同,2010年1月29日重新成立的第十舰队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舰队,因为它连一艘在编舰艇都没有。它实际上是一支担负海军网络战、电子战、信息战的“影子舰队”,其驻地在马里兰州米德堡。这里虽不濒海,却和一大堆陆军、空军的电子、信息、网络战单位比邻而居,直属于海军部。
这其实也是美军的另一种传统:1943年5月成立、1945年6月解散的老第十舰队,本来就是个没有一艘军舰、在编官兵最多时也不满50人的“影子舰队”。这支舰队的“绝活”,就是截获并破译德国法西斯潜艇“狼群”的通讯和调动部署情报,并协调美国海军其它舰队的反潜、护航等任务。尽管老第十舰队“人丁单薄”,但其重要性和地位一直很高,第一任舰队司令由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亲自兼任,此人后来成为海军五星上将。重建的第十舰队继承了前辈“主抓情报”的传统,由“信息战专家”罗杰斯担任主官正可谓人尽其才。
准局长面临的挑战
“棱镜门”丑闻及其后来愈演愈烈的“跨国窃听”,让美国国安局成了国内外的众矢之的,这时候罗杰斯接手它无疑是抓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首先,罗杰斯要在“老板”奥巴马和“民愤”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奥巴马而言,国安局的监听、监控等被视为关乎战略利益和安全需要的使命,是无论如何不敢放松和马虎的。但监听、监控又会引起“民愤”和国内外的谴责,从而使民主党在今年11月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中丢分,这也是美国执政当局所不愿接受的。所以,如何能既安抚好国内批评者和愤怒的盟国政要,稳住奥巴马政府的舆情选情,又能继续按美国国安局的“既定路线”走下去,都需要考验罗杰斯的手段。
按照惯例,奥巴马对罗杰斯提名后,需经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和参议院全体议员投票表决批准。就在此关键时刻,罗杰斯又遇到一件麻烦事。据美国官员透露,美国海军陆战队内网被伊朗“网军”大范围渗透已达4个月之久,而负责此事的正是海军中将罗杰斯。参议院正在考虑就此事对罗杰斯提出质询,并考虑是否批准奥巴马对他的提名。
据知情人士透露,罗杰斯已有了应对之策,即根据惯例,被提名人在提名确认听证会召开前,不能就相关问题发表公开言论。罗杰斯暂时可以此为由,对一切敏感的质询回以“无可奉告”。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质疑也是罗杰斯不能忽视的。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62年来国安局长一直由现役军人把控的传统,质疑者甚至包括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R.克拉珀。
综上所述,罗杰斯如果顶不住各种压力和挑战,即使能勉强坐上国安局长的宝座,也难保能给自己的任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自去年斯诺登曝光“窃听丑闻”以来,美国国安局秘密情报监控项目一直广受争议和批评,此次换人被外界看作奥巴马调整美国情报监控现状的一个重要举措。
局长任命为何一改传统
美国国家安全局自1952年成立以来,局长之职基本由陆军情报高官担任,而2009年美国成立网络司令部并由国安局长兼任司令,也基本延续了这一传统。如今,何以改由一名海军中将出任一把手呢?
有媒体分析认为,自去年6月斯诺登爆出“棱镜门”丑闻后,美国国安局因在国内搜集、监控美国公民个人信息,在国外窃听、监控盟国领导人和政治家,引发国内外广泛批评和争议,现任局长基斯·亚历山大曾多次在国会作证,为国安局的监控行为作辩护,但后来由于监听丑闻愈演愈烈,国安局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其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在白宫和五角大楼看来,监控和窃听是其全球用兵、“知彼知己”不可或缺的环节,“9·11”事件后,美国本土的一些恐怖袭击阴谋能在没发生时及时扑灭,更体现了情报战、信息战和网络战的重要性和威力。不仅如此,美国近年来一直声称受到外国“网军”的威胁,其中既有曾公开发出挑战的伊朗“网军”,也有美国方面常常高调指责的中、俄等大国“黑客”,更有声称“你能监控我,我也能监控你”的盟国,这些都使任何一任美国总统,不敢丢下电子战、窃听、监控的“法宝”。
正因如此,白宫和五角大楼一面努力公关以改善国安局的形象,一面坚持不放弃诸如窃听等传统业务范畴和工作方式。既然不能“换药”,那么只好在不削弱实际能力的情况下换一换“汤”,改善一下国安局的公众形象。所以,换一把手就成为一种必然。
之所以从海军情报高官中选人,是因为美国海军情报部门在历史上也曾屡立奇功。最出名的,当数二战时破译日本密码,帮助美军在中途岛海战取得完胜,彻底扭转了太平洋战争战局,随后掌握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到前线视察的时间表,帮助陆军航空队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报了珍珠港一箭之仇。和在冷战时期及冷战后声名狼藉、争议颇多的陆军同行相比,海军情报部门在专业业务方面也毫不逊色,口碑上更是强出很多。
不仅如此,海军情报部门还全面参与了美国的军情信息攻防战,甚至连一寸海岸线都没有的内陆国阿富汗,也有美国海军情报人员的身影。综上所述,由资深密码和信息战专家、曾在参联会长期工作,熟悉军兵种间协调的“老海军”罗杰斯出任国安局新掌门和网络司令部司令,也许算得上是一个周到的安排。
不同寻常的第十舰队司令
罗杰斯现年54岁,出生于芝加哥。曾在亚拉巴马州的奥本大学就读,毕业后加入美国海军,最初的工作并非情报或电子信息,而是一名枪炮教官。1983年,美国入侵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罗杰斯参加了实战。此后,他还参与了武装干涉黎巴嫩、萨尔瓦多等战争。1986年,罗杰斯从一大群候选军官中被遴选出来,从事密码编写和破译的工作。
2003年,美国打响伊拉克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国“网络战”大显神威。一方面,美军通过监控截获大量伊拉克军政机密电子情报;另一方面,通过植入病毒和发动网络攻击,促使伊拉克方面的指挥、通讯体系陷入瘫痪状态。这其中,首席功臣当属罗杰斯,因为当时他已成为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出席者之一,分管的正是计算机网络攻击业务。2005年,罗杰斯被提拔为参联会情报主任,兼任新成立的美国海军网络战司令部司令。
2011年10月,罗杰斯被任命为第十舰队司令。表面上看,罗杰斯似乎又回到了其戎马生涯的起点——传统的海军舰队中工作,实际上并非如此。
和第六、第七等舰队不同,2010年1月29日重新成立的第十舰队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舰队,因为它连一艘在编舰艇都没有。它实际上是一支担负海军网络战、电子战、信息战的“影子舰队”,其驻地在马里兰州米德堡。这里虽不濒海,却和一大堆陆军、空军的电子、信息、网络战单位比邻而居,直属于海军部。
这其实也是美军的另一种传统:1943年5月成立、1945年6月解散的老第十舰队,本来就是个没有一艘军舰、在编官兵最多时也不满50人的“影子舰队”。这支舰队的“绝活”,就是截获并破译德国法西斯潜艇“狼群”的通讯和调动部署情报,并协调美国海军其它舰队的反潜、护航等任务。尽管老第十舰队“人丁单薄”,但其重要性和地位一直很高,第一任舰队司令由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亲自兼任,此人后来成为海军五星上将。重建的第十舰队继承了前辈“主抓情报”的传统,由“信息战专家”罗杰斯担任主官正可谓人尽其才。
准局长面临的挑战
“棱镜门”丑闻及其后来愈演愈烈的“跨国窃听”,让美国国安局成了国内外的众矢之的,这时候罗杰斯接手它无疑是抓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首先,罗杰斯要在“老板”奥巴马和“民愤”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奥巴马而言,国安局的监听、监控等被视为关乎战略利益和安全需要的使命,是无论如何不敢放松和马虎的。但监听、监控又会引起“民愤”和国内外的谴责,从而使民主党在今年11月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中丢分,这也是美国执政当局所不愿接受的。所以,如何能既安抚好国内批评者和愤怒的盟国政要,稳住奥巴马政府的舆情选情,又能继续按美国国安局的“既定路线”走下去,都需要考验罗杰斯的手段。
按照惯例,奥巴马对罗杰斯提名后,需经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和参议院全体议员投票表决批准。就在此关键时刻,罗杰斯又遇到一件麻烦事。据美国官员透露,美国海军陆战队内网被伊朗“网军”大范围渗透已达4个月之久,而负责此事的正是海军中将罗杰斯。参议院正在考虑就此事对罗杰斯提出质询,并考虑是否批准奥巴马对他的提名。
据知情人士透露,罗杰斯已有了应对之策,即根据惯例,被提名人在提名确认听证会召开前,不能就相关问题发表公开言论。罗杰斯暂时可以此为由,对一切敏感的质询回以“无可奉告”。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质疑也是罗杰斯不能忽视的。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62年来国安局长一直由现役军人把控的传统,质疑者甚至包括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R.克拉珀。
综上所述,罗杰斯如果顶不住各种压力和挑战,即使能勉强坐上国安局长的宝座,也难保能给自己的任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