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事背景】
材料一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也提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朝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互联互通建设变得日益紧密。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大湾区内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变得更便捷。
材料二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打断了中国经济的运行,然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未因此而停下来,而是有序推进,并取得一定成绩。如今,前海、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中通道等粤港澳大湾区多个重大项目、重要平台已全面进入复工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近日也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总里程约775公里,计划总投资4741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加速推进。
材料三 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结合与对接区,建设好大湾区,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内外双循环良性互动,发挥大湾区在市场、机制、创新、科技、人才等方面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动作用,积极迎接挑战。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 价格影响需求,一般来说,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时,人们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增加购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一有序市场,减少制度壁垒,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从而降低商品的价格,不断刺激人们消费欲望,进而促进大湾区经济发展。
2. 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湾区内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湾区内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基地。
3.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调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资源配置的制度壁垒,能促进经济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旨在建设统一开放市场,降低或取消资源流动的制度壁垒,有利于促进资源在更广范围内自由流动,激活要素市场,进而促进大湾区经济快速发展。
4. 实现全面小康、推动经济均衡发展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一步。粤港澳大湾区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策略,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全面实现国家均衡发展战略目标。
5. 当今世界是开放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开放的地区,并且作为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结合与对接区,能更好的发挥区位优势,稳定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减少受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
6.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态势,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在世界经济因疫情而陷入衰退危险中,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享有独特的进出口政策,要不断地探索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外贸经济,推动我国贸易强国建设。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积极实施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央政府基于稳定和发展粤港澳经济,增强经济活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做出的正确决定,它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国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2. 政府要审慎用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央政府在科学评判国内经济,并结合粤港澳自身的区位优势,根据经济规律做出的正确决定,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的举措。
3. 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适时实施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湾区经济是世界上比较常见的经济现象,我国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湾区之一,目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较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證。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坚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湾区逐步探索湾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充分体现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体现党对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组织协调能力。
5. “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港澳台的既定方针,它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台湾的长期稳定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我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能更好地把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集聚创新要素,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成为我国经济内联外引对接区,也必将成为我国展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场所,粤港澳大湾区内各种文化要素相互碰撞,深度融合,这将极大考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 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促进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同时,也传递了各国文化,我们要积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也要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 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反作用物质。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序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大湾区正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2.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经济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我们要遵循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组织经济建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越来越突出的今天,越来越要求打破经济发展的各种壁垒,以促进资源在更广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而做出的正确决定。
3.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结合与对接区,将更好的发挥内连外引作用,使中国经济能游刃有余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4.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发展。面对着各种国内外经济力量的角逐,经济发展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内经济发展亟需找到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疫情经济风云突变中再次领航,成为引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5.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顺利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在世界经济诡异多变的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制度创新,不断调整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从经济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遵循( )
A. 市场经济理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B. 价值规律理论,商品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
C. 计划经济理论,发挥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
D. 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以比较优势产品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粤港澳大湾区要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由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经济效应( )
①促进全球投资资本高度集中,大湾区经济获得高度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大湾区获得更稳健、更快速发展
③大大促进大湾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态势可期
④大湾区经济获得根本性发展,进出口贸易一枝独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規划纲要》。根据纲要,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 )
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佳选择
B. 推动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必然举措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具体体现
D.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4. 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
材料一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也提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朝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互联互通建设变得日益紧密。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大湾区内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变得更便捷。
材料二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打断了中国经济的运行,然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未因此而停下来,而是有序推进,并取得一定成绩。如今,前海、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中通道等粤港澳大湾区多个重大项目、重要平台已全面进入复工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近日也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总里程约775公里,计划总投资4741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加速推进。
材料三 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结合与对接区,建设好大湾区,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内外双循环良性互动,发挥大湾区在市场、机制、创新、科技、人才等方面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动作用,积极迎接挑战。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 价格影响需求,一般来说,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时,人们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增加购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一有序市场,减少制度壁垒,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从而降低商品的价格,不断刺激人们消费欲望,进而促进大湾区经济发展。
2. 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湾区内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湾区内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基地。
3.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调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资源配置的制度壁垒,能促进经济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旨在建设统一开放市场,降低或取消资源流动的制度壁垒,有利于促进资源在更广范围内自由流动,激活要素市场,进而促进大湾区经济快速发展。
4. 实现全面小康、推动经济均衡发展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一步。粤港澳大湾区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策略,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全面实现国家均衡发展战略目标。
5. 当今世界是开放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开放的地区,并且作为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结合与对接区,能更好的发挥区位优势,稳定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减少受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
6.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态势,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在世界经济因疫情而陷入衰退危险中,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享有独特的进出口政策,要不断地探索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外贸经济,推动我国贸易强国建设。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积极实施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央政府基于稳定和发展粤港澳经济,增强经济活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做出的正确决定,它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国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2. 政府要审慎用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央政府在科学评判国内经济,并结合粤港澳自身的区位优势,根据经济规律做出的正确决定,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的举措。
3. 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适时实施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湾区经济是世界上比较常见的经济现象,我国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湾区之一,目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较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證。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坚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湾区逐步探索湾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充分体现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体现党对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组织协调能力。
5. “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港澳台的既定方针,它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台湾的长期稳定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我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能更好地把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集聚创新要素,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成为我国经济内联外引对接区,也必将成为我国展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场所,粤港澳大湾区内各种文化要素相互碰撞,深度融合,这将极大考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 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促进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同时,也传递了各国文化,我们要积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也要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 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反作用物质。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序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大湾区正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2.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经济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我们要遵循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组织经济建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越来越突出的今天,越来越要求打破经济发展的各种壁垒,以促进资源在更广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而做出的正确决定。
3.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结合与对接区,将更好的发挥内连外引作用,使中国经济能游刃有余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4.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发展。面对着各种国内外经济力量的角逐,经济发展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内经济发展亟需找到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疫情经济风云突变中再次领航,成为引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5.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顺利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在世界经济诡异多变的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制度创新,不断调整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从经济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遵循( )
A. 市场经济理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B. 价值规律理论,商品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
C. 计划经济理论,发挥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
D. 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以比较优势产品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粤港澳大湾区要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由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经济效应( )
①促进全球投资资本高度集中,大湾区经济获得高度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大湾区获得更稳健、更快速发展
③大大促进大湾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态势可期
④大湾区经济获得根本性发展,进出口贸易一枝独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規划纲要》。根据纲要,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 )
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佳选择
B. 推动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必然举措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具体体现
D.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4. 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