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未来看,一旦日企改变目前守旧的发展思路,摆脱业务中的累赘,他们仍有希望在未来的产业链中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企业此前大举向海外转移,离开充满封闭感的国内以求开辟新出路。支撑日本金字塔型产业结构的中小企业也仿佛追随大企业的脚步迈向新天地。目前,日企的海外转移开始避开充满“政治风险”的中国,转而向东南亚进发。
早稻田大学教授野口悠纪雄写过一本书《制造业幻想在毁灭日本经济》,该书的副标题是——变化的世界,不变的日本。对于中小企业衰败,大企业拘泥于制造的现象,野口教授直接给出了一个结论:“日本产业已经不适合于现今的世界新条件。”
野口教授并没有否定日本制造业,而是希望以一种新的形式来变革现有的生产体制,让企业走进一个新的阶段。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表示,日本经济问题主要是债务问题,如果想要通过经济增长去解决它的债务问题,就必须发展海外市场,现在中国市场没有了,就必须寻找另一个市场。
上个世纪70年代,那个让全世界震撼的日本制造业神话,是否已然走向终结?
日企“抱团”东南飞
曾孕育本田、雅马哈、铃木等众多大企业的制造业基地静冈县滨松市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大企业纷纷将工厂迁至海外,当地中小企业收到的订单急剧减少。
“单价也一路下滑,再这样就做不下去了。”深感危机的10家中小企业去年秋天成立业务协会,抱团向东南亚进发。该协会承担运输、建设和人才派遣等各种业务。理事长增田弘宪表示:“大家乘上协会这条船,相互扶持向海外进发。”
“三年前这里还是空落落的,瞬间就被填满了。”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工业园区,负责代销工业用地的住友商事海外工业区部的饭岛淳兴奋地说道。据称,设厂相关咨询急剧增加使工业用地供不应求。
住友商事一手包办了劳务对策建议、翻译以及与当地政府沟通等业务,饭岛称“这使得企业能够专注于生产”,因此备受欢迎。据悉,泰国和越南的工业园区也面临同样情况,尤其是面向中小企业的租赁工厂几乎一完工就入驻了企业。
此前担心产业空心化的行政方面也改变了态度,不再对企业的海外转移保持警惕。滨松市政府转为支持,称:“希望企业在海外取得成功,并通过投资和提供工作岗位的形式回报滨松。”市政府同时在研究扶持措施。
全球经济危机和来自中国市场的压力,使日本经济陷入了衰退的通道。为改变困局,日本国内呼吁恢复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声音日益强烈。与此同时,日本加速了从中国市场向东南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
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日本去年对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净外商直接投资增加超过一倍,创下1.55万亿日元的新纪录。2012年1至8月,日本对东盟净投资达到4,180亿日元(这一数据并没有反映很多投资承诺),4至6月,东盟的净外商直接投资较上年增加37%。
日本央行国际收支统计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同比增加约3,800亿日元(约合296亿元人民币),超过对华投资的约3,000亿日元。据业内人士透露,7月以后日企对东盟的投资也超过了对华投资。有分析称,“中国风险”为投资转移的一大原因。中国平均月工资在过去的5年翻了一番,而频频发生的劳资纠纷也成为不安因素,加上中日两国因钓鱼岛问题长期对立给日本企业带来的风险,对日关系良好且有市场潜力的东南亚或将正式成为新的投资地。其中,菲律宾是目前吸引日本资金前往的最卖力国家。
中国要素成本的上升,也是驱动日本企业转寻他国投资地的重要力量。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中国劳动力成本已高于亚洲其他七国,其中越南比中国低15%至30%,印度尼西亚比中国低40%,而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孟加拉国仅是中国的五分之一。受此影响,2011年度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5万亿日元,而对华直接投资仅为1万亿日元,2012年7、8月,日本对东南亚投资达到1,800亿日元,超过了对华投资的1,500亿日元。本田汽车已在印尼投资270亿日元建设新汽车制造工厂,预定将于2014年投产;丰田在泰国投资169亿日元建设新生产基地,预定将在2013年上半年投产;日本最大百货公司之一的高岛屋在未来五年投资东南亚的金额高达350亿日元,超过对华投资额的两倍。
此外,“非中国因素”也是部分日企撤离中国转投亚洲其他国家的牵引力量。按计划,到2015年底,中国与东盟将完成自由贸易协定。届时,东盟国家出口中国平均关税约为0.1%。而对日企来说,到时候将在越南河内附近生产的产品运往中国广东,比直接在中国北方和中部生产然后运往南方会更便宜。
日企全面撤出中国的实与虚
无论当前中日关系如何紧张,日本企业内心非常明白,对他们而言,中国市场不仅只有消费空间扩大的意义,更是厚实和宽广的生产基地。
目前,中国不仅拥有顶级物流和运输基础设施,而且市场成熟度和规则正不断趋于完善,伴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高端领域投入的增加,中国未来作用于企业的技术武装动力将明显增强,而东南亚各国的政局动荡和劳资纠纷等政治风险则要强烈得多。日企若简单地选择脱离中国市场将承担很大的机会成本。
事实上,在部分日企迈开撤离中国步伐的同时,有更多日企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与经营力度。
按本田公司的最新计划,从2013年起将连续三年在中国市场投放十余种最新车型;三菱重工也将再度拓展在华市场,2012年内在华增设近100家店铺;另外,日本最大的服装零售企业优衣库在华一年增开百家店铺的计划正在有序推进,而永旺集团在天津、苏州、广州开设大型购物中心的设想也正在热身。正是企业增量资本的不断进来,2012年1至9月,日本对华投资仍同比增长了16%。
依照日本相关人士的计算,中日两国的经济融合度已达29%。若这个数字超过30%,两个经济体就可视为同一个国家。资料显示,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3,428.9亿美元,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对华出口已占日本出口总量的20%。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企业此前大举向海外转移,离开充满封闭感的国内以求开辟新出路。支撑日本金字塔型产业结构的中小企业也仿佛追随大企业的脚步迈向新天地。目前,日企的海外转移开始避开充满“政治风险”的中国,转而向东南亚进发。
早稻田大学教授野口悠纪雄写过一本书《制造业幻想在毁灭日本经济》,该书的副标题是——变化的世界,不变的日本。对于中小企业衰败,大企业拘泥于制造的现象,野口教授直接给出了一个结论:“日本产业已经不适合于现今的世界新条件。”
野口教授并没有否定日本制造业,而是希望以一种新的形式来变革现有的生产体制,让企业走进一个新的阶段。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表示,日本经济问题主要是债务问题,如果想要通过经济增长去解决它的债务问题,就必须发展海外市场,现在中国市场没有了,就必须寻找另一个市场。
上个世纪70年代,那个让全世界震撼的日本制造业神话,是否已然走向终结?
日企“抱团”东南飞
曾孕育本田、雅马哈、铃木等众多大企业的制造业基地静冈县滨松市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大企业纷纷将工厂迁至海外,当地中小企业收到的订单急剧减少。
“单价也一路下滑,再这样就做不下去了。”深感危机的10家中小企业去年秋天成立业务协会,抱团向东南亚进发。该协会承担运输、建设和人才派遣等各种业务。理事长增田弘宪表示:“大家乘上协会这条船,相互扶持向海外进发。”
“三年前这里还是空落落的,瞬间就被填满了。”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工业园区,负责代销工业用地的住友商事海外工业区部的饭岛淳兴奋地说道。据称,设厂相关咨询急剧增加使工业用地供不应求。
住友商事一手包办了劳务对策建议、翻译以及与当地政府沟通等业务,饭岛称“这使得企业能够专注于生产”,因此备受欢迎。据悉,泰国和越南的工业园区也面临同样情况,尤其是面向中小企业的租赁工厂几乎一完工就入驻了企业。
此前担心产业空心化的行政方面也改变了态度,不再对企业的海外转移保持警惕。滨松市政府转为支持,称:“希望企业在海外取得成功,并通过投资和提供工作岗位的形式回报滨松。”市政府同时在研究扶持措施。
全球经济危机和来自中国市场的压力,使日本经济陷入了衰退的通道。为改变困局,日本国内呼吁恢复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声音日益强烈。与此同时,日本加速了从中国市场向东南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
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日本去年对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净外商直接投资增加超过一倍,创下1.55万亿日元的新纪录。2012年1至8月,日本对东盟净投资达到4,180亿日元(这一数据并没有反映很多投资承诺),4至6月,东盟的净外商直接投资较上年增加37%。
日本央行国际收支统计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同比增加约3,800亿日元(约合296亿元人民币),超过对华投资的约3,000亿日元。据业内人士透露,7月以后日企对东盟的投资也超过了对华投资。有分析称,“中国风险”为投资转移的一大原因。中国平均月工资在过去的5年翻了一番,而频频发生的劳资纠纷也成为不安因素,加上中日两国因钓鱼岛问题长期对立给日本企业带来的风险,对日关系良好且有市场潜力的东南亚或将正式成为新的投资地。其中,菲律宾是目前吸引日本资金前往的最卖力国家。
中国要素成本的上升,也是驱动日本企业转寻他国投资地的重要力量。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中国劳动力成本已高于亚洲其他七国,其中越南比中国低15%至30%,印度尼西亚比中国低40%,而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孟加拉国仅是中国的五分之一。受此影响,2011年度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5万亿日元,而对华直接投资仅为1万亿日元,2012年7、8月,日本对东南亚投资达到1,800亿日元,超过了对华投资的1,500亿日元。本田汽车已在印尼投资270亿日元建设新汽车制造工厂,预定将于2014年投产;丰田在泰国投资169亿日元建设新生产基地,预定将在2013年上半年投产;日本最大百货公司之一的高岛屋在未来五年投资东南亚的金额高达350亿日元,超过对华投资额的两倍。
此外,“非中国因素”也是部分日企撤离中国转投亚洲其他国家的牵引力量。按计划,到2015年底,中国与东盟将完成自由贸易协定。届时,东盟国家出口中国平均关税约为0.1%。而对日企来说,到时候将在越南河内附近生产的产品运往中国广东,比直接在中国北方和中部生产然后运往南方会更便宜。
日企全面撤出中国的实与虚
无论当前中日关系如何紧张,日本企业内心非常明白,对他们而言,中国市场不仅只有消费空间扩大的意义,更是厚实和宽广的生产基地。
目前,中国不仅拥有顶级物流和运输基础设施,而且市场成熟度和规则正不断趋于完善,伴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高端领域投入的增加,中国未来作用于企业的技术武装动力将明显增强,而东南亚各国的政局动荡和劳资纠纷等政治风险则要强烈得多。日企若简单地选择脱离中国市场将承担很大的机会成本。
事实上,在部分日企迈开撤离中国步伐的同时,有更多日企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与经营力度。
按本田公司的最新计划,从2013年起将连续三年在中国市场投放十余种最新车型;三菱重工也将再度拓展在华市场,2012年内在华增设近100家店铺;另外,日本最大的服装零售企业优衣库在华一年增开百家店铺的计划正在有序推进,而永旺集团在天津、苏州、广州开设大型购物中心的设想也正在热身。正是企业增量资本的不断进来,2012年1至9月,日本对华投资仍同比增长了16%。
依照日本相关人士的计算,中日两国的经济融合度已达29%。若这个数字超过30%,两个经济体就可视为同一个国家。资料显示,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3,428.9亿美元,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对华出口已占日本出口总量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