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的着重点应放在学生身上,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并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关键词】 导看;导画;导说导思导填理由;导找
苏科版初中数学平面几何课程,它是几何的基础部分,又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内容掌握的好坏,是能否学好几何的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过好几何的入门关,教学时,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 把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并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具体引导方法有下而几个方面:
一、导 看
几何与代数相比,思维方法有明髭区别,几何是借助图形思考的,因此引导学生去观察图形与识别图形,是学习几何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例如讲平行线的定义时,要学生观察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如铁路的两条铁轨,黑板相对的两条边,使学生从中得到平行线的形象,再要学生观察纵横交错的立交桥路图片,让学生识别比较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异面直线的异同,从中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导 画
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因此应引导学生多动手,从简单的画图入手,从画图中看图,从而理解及掌握几何概念及定理. 例如从直观上得到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得出其定义后,可引导学生抓住端点个数、延伸方向等特征动手画出直线AB;射线AB;线段AB的图形. 如图所示
从而使学生对三个概念的理解得到强化,防止混淆.
3. 导 说
学习几何,必须理解图形的叙述方法,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教师从中发现问题,解决出现的差错,漏洞,帮助学生逐步正确表述. 例如图
有些学生受日常口语的影响,会说成“点P在直线L的一边”,这时教师应指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引导学生叙述为“点P在直线L外或点P不在直线L上”. 加强学生锻炼说的机会,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几何语言叙述图形、命题或定理的完整证明过程,才能真正带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三、导 思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思维,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需要教师的指路引导. 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做到
(1)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学会联想.
(2)从创设问题情景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考,使学生学会深思.
(3)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使学生学会转化. 如图,
a)两点B、c在线段AD上,如果AB = CD,则AC = BD 吗?
b)如果AC = BD,则AB = CD吗?
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既培养了学生动脑习惯,又能使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导填理由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从“相交线、平行线”开始,要求在几何推理过程中填写理由,这是初一几何的重要考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言必有据”,学会填理由. 如图:已知:直线a∥b,且∠1 = 1000,求∠2的度数.
解∵∠1 ∠3=1800 ( )
∠1 = 1000 ( )
∴ ∠3 = 800 ( )
∵ a∥b ( )
∴ ∠2 = ∠3 = 800 ( )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填理由的过程中,使其逐步了解几何解题的格式和思路,为以后学习几何的证明打好基础.
五、导 找
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领悟及形成,需要教师的指导. 因此引导学生找出知识、解题、学法等方面的规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1)找知识规律. 例如在学习过体、面、线、点等概念后,可引导学生小结出如下知识规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找解题规律. 在计算题或证明题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问题特点,力求引导学生做到:a)画图准确不特殊化,逐步学会由已知条件出发,分析已知元素之间或已知与未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将问题逐步转化,从而得出结论. b)一方面要从“一题多解”中分析、比较哪些解题思路较为简便,逐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从解题练习中归纳概括哪些是常用的基础理论,解某类题的常用方法,以求举一反三.
(3)找学法规律. 学生成绩之所以发生分化,主要是因为学法不当引起,为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寻求出学习方法与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特点;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的学习重点、难点、关键,明确哪些知识必须在理解基础上牢记;学习过一节或一章内容后,引导学生做好书面小结,在写的过程中发现还未认识理解的问题,并及时弥补,同时亦可将课本相关知识加以系统化,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只有把学习方法规律让学生自己找出来,才能使学生抓紧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向,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只要引导好学生掌握如何看图,能动手画图,会说几何语言,学会思考,会填理由,方法得当,那么学生学起几何就会轻松自如,乐趣也会由此而生.
【关键词】 导看;导画;导说导思导填理由;导找
苏科版初中数学平面几何课程,它是几何的基础部分,又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内容掌握的好坏,是能否学好几何的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过好几何的入门关,教学时,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 把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并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具体引导方法有下而几个方面:
一、导 看
几何与代数相比,思维方法有明髭区别,几何是借助图形思考的,因此引导学生去观察图形与识别图形,是学习几何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例如讲平行线的定义时,要学生观察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如铁路的两条铁轨,黑板相对的两条边,使学生从中得到平行线的形象,再要学生观察纵横交错的立交桥路图片,让学生识别比较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异面直线的异同,从中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导 画
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因此应引导学生多动手,从简单的画图入手,从画图中看图,从而理解及掌握几何概念及定理. 例如从直观上得到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得出其定义后,可引导学生抓住端点个数、延伸方向等特征动手画出直线AB;射线AB;线段AB的图形. 如图所示
从而使学生对三个概念的理解得到强化,防止混淆.
3. 导 说
学习几何,必须理解图形的叙述方法,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教师从中发现问题,解决出现的差错,漏洞,帮助学生逐步正确表述. 例如图
有些学生受日常口语的影响,会说成“点P在直线L的一边”,这时教师应指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引导学生叙述为“点P在直线L外或点P不在直线L上”. 加强学生锻炼说的机会,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几何语言叙述图形、命题或定理的完整证明过程,才能真正带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三、导 思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思维,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需要教师的指路引导. 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做到
(1)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学会联想.
(2)从创设问题情景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考,使学生学会深思.
(3)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使学生学会转化. 如图,
a)两点B、c在线段AD上,如果AB = CD,则AC = BD 吗?
b)如果AC = BD,则AB = CD吗?
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既培养了学生动脑习惯,又能使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导填理由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从“相交线、平行线”开始,要求在几何推理过程中填写理由,这是初一几何的重要考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言必有据”,学会填理由. 如图:已知:直线a∥b,且∠1 = 1000,求∠2的度数.
解∵∠1 ∠3=1800 ( )
∠1 = 1000 ( )
∴ ∠3 = 800 ( )
∵ a∥b ( )
∴ ∠2 = ∠3 = 800 ( )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填理由的过程中,使其逐步了解几何解题的格式和思路,为以后学习几何的证明打好基础.
五、导 找
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领悟及形成,需要教师的指导. 因此引导学生找出知识、解题、学法等方面的规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1)找知识规律. 例如在学习过体、面、线、点等概念后,可引导学生小结出如下知识规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找解题规律. 在计算题或证明题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问题特点,力求引导学生做到:a)画图准确不特殊化,逐步学会由已知条件出发,分析已知元素之间或已知与未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将问题逐步转化,从而得出结论. b)一方面要从“一题多解”中分析、比较哪些解题思路较为简便,逐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从解题练习中归纳概括哪些是常用的基础理论,解某类题的常用方法,以求举一反三.
(3)找学法规律. 学生成绩之所以发生分化,主要是因为学法不当引起,为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寻求出学习方法与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特点;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的学习重点、难点、关键,明确哪些知识必须在理解基础上牢记;学习过一节或一章内容后,引导学生做好书面小结,在写的过程中发现还未认识理解的问题,并及时弥补,同时亦可将课本相关知识加以系统化,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只有把学习方法规律让学生自己找出来,才能使学生抓紧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向,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只要引导好学生掌握如何看图,能动手画图,会说几何语言,学会思考,会填理由,方法得当,那么学生学起几何就会轻松自如,乐趣也会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