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由此出现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其规模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广泛而深远。劳动力的转移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从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开始凸显出来,各种矛盾也随之而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对于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彰显社会公平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收入差距;劳动力转移;策略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而使农村中的劳动力缺失,是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进一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有助于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实施合理的指导措施,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
通过对各项数据的统计和调查研究发现,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男性多于女性;从年龄结构上分析,从农村流出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以20岁 -40岁的青壮年人群为主;从文化素质结构上看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大部分都是接受了一定文化教育的,文化程度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也有很大作用。由此可见,农村转移劳动力正是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人群,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之后,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则丧失了劳动力支撑,出现劳动力的断代风险。
2、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及其分析
2.1 城乡人民观念的不同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为减缓增长趋势,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城市中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比较彻底,但是在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农村人口数量依然处于较快增加的趋势,这也就导致农村出现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现象。大量出生人口让乡民们每天为了填饱肚子奔波,限制了其眼界,这不仅加剧了农村的贫困情况,更是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城乡人民在计划生育问题上的观念不同,导致城乡出生人口增长率的差异,继而导致城乡教育差距,也间接造成了城乡地区收入水平不平衡。
2.2 国家政策的着重点和实施力度不同
根据近年来对城乡收入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发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稳步提升,但是城乡收入在总体上的差距是有扩大趋势的。从改革开放以来划分了3个时间节点来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改革开发初始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对广大农村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并在农村推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这项举措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积极性,使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到2009年,城乡收入比值渐漸扩大,这一时期由于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挖掘并释放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才、技术等资源的配置倾向于城市,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却被忽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城市,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使得城镇与乡村之间差距渐渐增大。2009年至今,虽然城乡收入差距有降低的趋势,但是从总体的大数据来分析,城乡收入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为了推动城乡建设一体化的目标,政府也在通过各种助农政策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国家在“三农”问题上投入了诸多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力图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缓解城乡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惠农政策,政府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主要是通过财政上的支持来鼓励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政策上的支持来提高农村的素质教育发展水平,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缩小城乡差距仍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
2.3 产业结构、布局不均衡
农村地区因农业发展的土地较多,将农业视为经济的主要结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农业发展模式依然长期存在。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交通条件良好,所以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利用城市发育良好的市场条件和客户群体条件,城市在产业结构设计方面更加注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产业布局也更为科学合理。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快,工业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远远高于第一产业的。随着我国城镇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劳动力被抽离,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无人耕作的问题。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无疑是雪上加霜,城镇化建设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城市和农村之间较大的收入差距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2.4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经济的发展和需要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优秀人才的培养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通过知识的积累才能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教育资源跟不上,农村教育质量得不到提升,也导致农村的贫困问题通过代际传播,让农村经济发展陷入到恶性循环。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的教育投入,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并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通过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农村能够进行科学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
3、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策略
3.1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
一直以来,政府部门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城市中,并且在政策的实施中也或多或少的偏向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地区发展较弱,针对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能够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的经济优惠政策,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政府也要宣传支持农村教育的政策,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引导农村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3.2 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是非常重要的。要增加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就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方面的支持力度,以解决农村教育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资源分配中,适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倾斜力度,以利于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并发布一系列政策激励教师向农村地区转移,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同时需要改革现行的制度增加农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待遇水平,以保证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为其子女接受教育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
4、结语
我国要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继续推动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产业经济。农村地区要打开自身封闭的状态,主动对外进行沟通,学习并引进外界高水平的技术和理念,从而能够有助于实现农村资源合理和有效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农村企业的开办和发展,政府也要在财政上予以大力支持。同时也要在农村大力推行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减小城乡收入的差距,从而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各地区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 谷秀娟.白君易.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研究——基于三十一省面板数据[J].政策研究,2015,(10):3-8.
[2] 胡宗义.李鹏.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2):71-78.
关键词:收入差距;劳动力转移;策略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而使农村中的劳动力缺失,是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进一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有助于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实施合理的指导措施,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
通过对各项数据的统计和调查研究发现,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男性多于女性;从年龄结构上分析,从农村流出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以20岁 -40岁的青壮年人群为主;从文化素质结构上看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大部分都是接受了一定文化教育的,文化程度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也有很大作用。由此可见,农村转移劳动力正是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人群,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之后,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则丧失了劳动力支撑,出现劳动力的断代风险。
2、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及其分析
2.1 城乡人民观念的不同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为减缓增长趋势,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城市中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比较彻底,但是在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农村人口数量依然处于较快增加的趋势,这也就导致农村出现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现象。大量出生人口让乡民们每天为了填饱肚子奔波,限制了其眼界,这不仅加剧了农村的贫困情况,更是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城乡人民在计划生育问题上的观念不同,导致城乡出生人口增长率的差异,继而导致城乡教育差距,也间接造成了城乡地区收入水平不平衡。
2.2 国家政策的着重点和实施力度不同
根据近年来对城乡收入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发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稳步提升,但是城乡收入在总体上的差距是有扩大趋势的。从改革开放以来划分了3个时间节点来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改革开发初始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对广大农村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并在农村推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这项举措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积极性,使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到2009年,城乡收入比值渐漸扩大,这一时期由于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挖掘并释放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才、技术等资源的配置倾向于城市,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却被忽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城市,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使得城镇与乡村之间差距渐渐增大。2009年至今,虽然城乡收入差距有降低的趋势,但是从总体的大数据来分析,城乡收入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为了推动城乡建设一体化的目标,政府也在通过各种助农政策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国家在“三农”问题上投入了诸多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力图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缓解城乡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惠农政策,政府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主要是通过财政上的支持来鼓励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政策上的支持来提高农村的素质教育发展水平,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缩小城乡差距仍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
2.3 产业结构、布局不均衡
农村地区因农业发展的土地较多,将农业视为经济的主要结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农业发展模式依然长期存在。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交通条件良好,所以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利用城市发育良好的市场条件和客户群体条件,城市在产业结构设计方面更加注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产业布局也更为科学合理。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快,工业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远远高于第一产业的。随着我国城镇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劳动力被抽离,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无人耕作的问题。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无疑是雪上加霜,城镇化建设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城市和农村之间较大的收入差距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2.4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经济的发展和需要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优秀人才的培养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通过知识的积累才能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教育资源跟不上,农村教育质量得不到提升,也导致农村的贫困问题通过代际传播,让农村经济发展陷入到恶性循环。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的教育投入,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并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通过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农村能够进行科学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
3、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策略
3.1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
一直以来,政府部门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城市中,并且在政策的实施中也或多或少的偏向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地区发展较弱,针对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能够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的经济优惠政策,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政府也要宣传支持农村教育的政策,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引导农村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3.2 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是非常重要的。要增加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就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方面的支持力度,以解决农村教育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资源分配中,适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倾斜力度,以利于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并发布一系列政策激励教师向农村地区转移,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同时需要改革现行的制度增加农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待遇水平,以保证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为其子女接受教育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
4、结语
我国要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继续推动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产业经济。农村地区要打开自身封闭的状态,主动对外进行沟通,学习并引进外界高水平的技术和理念,从而能够有助于实现农村资源合理和有效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农村企业的开办和发展,政府也要在财政上予以大力支持。同时也要在农村大力推行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减小城乡收入的差距,从而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各地区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 谷秀娟.白君易.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研究——基于三十一省面板数据[J].政策研究,2015,(10):3-8.
[2] 胡宗义.李鹏.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2):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