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在全球化步伐加快以及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信贷流动性过剩,CPI上涨引发了通货膨胀之忧,而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尽管影响力度和时间长度不同,但货币供应增长率与信贷增长率都能够引起通货膨胀率相似的变化。当前,在认识到信贷投放与通货膨胀有关问题的基础上规范市场,从严管信贷对稳定市场经济的状态下,合理控制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广阔的意义。
一、完善制度建设,确保资金安全运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贷规模迅速壮大,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银行信贷管理存在不少的制度缺陷,致使银行经营状况和信贷资产质量长期积重难返。
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与专业银行时期相比,基本架构没有实质性的变动,仍是与行政体制高度耦合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各级分行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相继成立了资产保全部和风险审查部门负责处置不良贷款、评估贷款风险,改变了旧体制下信贷部“一统”信贷业务的局面,但信贷政策管理、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职责仍然基本由审贷部门承担,部门的细分化程度不够。贷款审批实行逐级上报、层层审批制度,行长或主管信贷的副行长具有最终决策权。审批流程呈纵向运动特征
国内银行由于历史包袱较重,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存量风险的化解上,风险的早期防范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开展市场细分工作,大多都是在审查借款企业的合规性,包括企业执照的合法性、是否年审、对外投资比例、有无违法经营行为等之后,就与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对行业和企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个案分析,对如何科学搭配、合理运用信贷资产,将资产风险降到最低,缺乏全盘考虑。这造成了近几年商业银行无论国有民营、无论规模大小都在盲目“抢大户”的情况,新增贷款大量涌入交通、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和上市公司,集中于少数贷款大户。贷款投向的高度集中,短期看虽然能增加银行盈利,降低不良贷款,但从长远看,贷款大户的系统性、行业性、政策性风险大,一旦?发生贷款损失,对放贷行甚至整个银行业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借鉴国外银行日趋成熟的信贷管理经验,按照权利制衡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信贷组织管理体制。
2、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改变经营管理思想,从人与制度上建起防范风险的双重闸门。
3、客观评价银行信贷风险,改变信贷的营销观念,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提高效率的关系。
4、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符合谨慎经营和审慎会计原则的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和冲销制度。
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严格资本约束,科学处理资本质量、信贷质量和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控制信贷非理性的增长。树立“实贷实付”理念,强化信贷发放全流程管理,实现信贷的合理投放。
二、优化信贷结构,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增长、信贷政策和市场经济稳定这三者之间,信贷政策是重要的抓手。只有坚持有保有控,着力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才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就目前环境来看,要特别注重加强信贷政策对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农业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规划项目贷款需求,严格控制对相关行业的贷款。符合谨慎经营和审慎会计原则的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和冲销制度。既要使政策保持一定的力度,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稳定物价水平,有效管理通胀预期;既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更要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对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将其喻为“闸门”。因此,信贷政策的实施就成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首要环节。因此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创业者的信贷支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就业带动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为稳定市场经济环境树立坚实的基础,稳步推进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加快消费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在信贷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从严把握信贷政策界限。对于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一律不得授信,已授信的不得发放贷款,已发放贷款的要切实采取措施保全。(2)切实加强重点行业授信管理。根据客户从事的行业及特点,合理的研究制定并细化授信指引;增强对行业发展前景和具体企业、项目还贷能力和风险管控本领的判断能力;提高对涉及耗能、污染、安全、健康风险企业和项目的授信管理能力。(3)严格实行问责制。要将相关责任分解到尽职调查、授信审查、授信后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中,并狠抓基层落实。对于违反信贷政策、产业政策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工作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确保信贷政策落实到位。
三、加强理性引导,控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CPI上涨,二是国家和地方加大了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用服务事业收费价格改革力度,一些长期偏低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用服务事业收费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三是国内外资本市场回温、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上涨较快。对此,我们应加强重视,科学的进行引导以及规范管理通货膨胀。首先是加强政策宣示和信息披露,适时释放必要的政策信号,引导公众形成合乎实际的判断,防止因囤积、抢购等非理性行为而推动物价的实质性上升,弱化通胀预期自我强化的循环机制。其次是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科学调节市场体系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防止全球流动性过剩对国内的冲击;高度重视资产价格的变化,抑制投机性购房,遏制部分城市地区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防止因资产价格波动过快而导致房价上涨带动相关商品、服务价格上涨。然后是控制好资源性产品价格、公用服务事业价格的改革力度,注意方式方法。防止因价格变动举措集中出台、大幅调整强化居民通胀预期;加强对资源垄断性行业、公用服务企业监督管理,严格控制产品消耗和节约成本,防止因管理不善,成本上升倒逼资源性产品、公用服务行业收费上升,并带动竞争性产品、服务价格上涨。再者是强化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加对低收入群众的社会救济治理。治理通货膨胀就要对症下药,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压力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剩,具体表现在:国内投资过热,比如房地产行业,房地产开发以及房产按揭规模不断上升,大量流动性充斥市场,同时国内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外汇占款严重,大量人民币流动性流向市场,另外我国银行长期以来存贷差是主要的盈利模式,放贷的冲击性明显,大量信贷从银行流向市场。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人民币国内购买力的下降,增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从严管理贷款,在货币调控趋紧的前提下控制流动性过剩局面规范市场。
信贷是我国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也是收益的源泉。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通货膨胀日益严峻,经济发展环境并不乐观,这给银行信贷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除了合理引导信贷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不管是何种形式的信贷机构,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当今时代正处于变革发展的时期,我们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相关的战略需求,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前瞻性的举措引领信贷业务迈上新台阶。
一、完善制度建设,确保资金安全运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贷规模迅速壮大,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银行信贷管理存在不少的制度缺陷,致使银行经营状况和信贷资产质量长期积重难返。
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与专业银行时期相比,基本架构没有实质性的变动,仍是与行政体制高度耦合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各级分行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相继成立了资产保全部和风险审查部门负责处置不良贷款、评估贷款风险,改变了旧体制下信贷部“一统”信贷业务的局面,但信贷政策管理、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职责仍然基本由审贷部门承担,部门的细分化程度不够。贷款审批实行逐级上报、层层审批制度,行长或主管信贷的副行长具有最终决策权。审批流程呈纵向运动特征
国内银行由于历史包袱较重,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存量风险的化解上,风险的早期防范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开展市场细分工作,大多都是在审查借款企业的合规性,包括企业执照的合法性、是否年审、对外投资比例、有无违法经营行为等之后,就与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对行业和企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个案分析,对如何科学搭配、合理运用信贷资产,将资产风险降到最低,缺乏全盘考虑。这造成了近几年商业银行无论国有民营、无论规模大小都在盲目“抢大户”的情况,新增贷款大量涌入交通、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和上市公司,集中于少数贷款大户。贷款投向的高度集中,短期看虽然能增加银行盈利,降低不良贷款,但从长远看,贷款大户的系统性、行业性、政策性风险大,一旦?发生贷款损失,对放贷行甚至整个银行业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借鉴国外银行日趋成熟的信贷管理经验,按照权利制衡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信贷组织管理体制。
2、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改变经营管理思想,从人与制度上建起防范风险的双重闸门。
3、客观评价银行信贷风险,改变信贷的营销观念,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提高效率的关系。
4、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符合谨慎经营和审慎会计原则的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和冲销制度。
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严格资本约束,科学处理资本质量、信贷质量和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控制信贷非理性的增长。树立“实贷实付”理念,强化信贷发放全流程管理,实现信贷的合理投放。
二、优化信贷结构,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增长、信贷政策和市场经济稳定这三者之间,信贷政策是重要的抓手。只有坚持有保有控,着力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才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就目前环境来看,要特别注重加强信贷政策对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农业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规划项目贷款需求,严格控制对相关行业的贷款。符合谨慎经营和审慎会计原则的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和冲销制度。既要使政策保持一定的力度,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稳定物价水平,有效管理通胀预期;既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更要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对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将其喻为“闸门”。因此,信贷政策的实施就成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首要环节。因此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创业者的信贷支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就业带动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为稳定市场经济环境树立坚实的基础,稳步推进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加快消费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在信贷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从严把握信贷政策界限。对于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一律不得授信,已授信的不得发放贷款,已发放贷款的要切实采取措施保全。(2)切实加强重点行业授信管理。根据客户从事的行业及特点,合理的研究制定并细化授信指引;增强对行业发展前景和具体企业、项目还贷能力和风险管控本领的判断能力;提高对涉及耗能、污染、安全、健康风险企业和项目的授信管理能力。(3)严格实行问责制。要将相关责任分解到尽职调查、授信审查、授信后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中,并狠抓基层落实。对于违反信贷政策、产业政策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工作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确保信贷政策落实到位。
三、加强理性引导,控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CPI上涨,二是国家和地方加大了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用服务事业收费价格改革力度,一些长期偏低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用服务事业收费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三是国内外资本市场回温、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上涨较快。对此,我们应加强重视,科学的进行引导以及规范管理通货膨胀。首先是加强政策宣示和信息披露,适时释放必要的政策信号,引导公众形成合乎实际的判断,防止因囤积、抢购等非理性行为而推动物价的实质性上升,弱化通胀预期自我强化的循环机制。其次是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科学调节市场体系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防止全球流动性过剩对国内的冲击;高度重视资产价格的变化,抑制投机性购房,遏制部分城市地区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防止因资产价格波动过快而导致房价上涨带动相关商品、服务价格上涨。然后是控制好资源性产品价格、公用服务事业价格的改革力度,注意方式方法。防止因价格变动举措集中出台、大幅调整强化居民通胀预期;加强对资源垄断性行业、公用服务企业监督管理,严格控制产品消耗和节约成本,防止因管理不善,成本上升倒逼资源性产品、公用服务行业收费上升,并带动竞争性产品、服务价格上涨。再者是强化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加对低收入群众的社会救济治理。治理通货膨胀就要对症下药,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压力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剩,具体表现在:国内投资过热,比如房地产行业,房地产开发以及房产按揭规模不断上升,大量流动性充斥市场,同时国内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外汇占款严重,大量人民币流动性流向市场,另外我国银行长期以来存贷差是主要的盈利模式,放贷的冲击性明显,大量信贷从银行流向市场。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人民币国内购买力的下降,增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从严管理贷款,在货币调控趋紧的前提下控制流动性过剩局面规范市场。
信贷是我国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也是收益的源泉。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通货膨胀日益严峻,经济发展环境并不乐观,这给银行信贷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除了合理引导信贷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不管是何种形式的信贷机构,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当今时代正处于变革发展的时期,我们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相关的战略需求,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前瞻性的举措引领信贷业务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