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既美味,又营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课是“大餐”,但在应试教育下,教师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这样学生学起来枯燥,也不利于其全面发展。语文课堂应该“五味俱全”,异彩纷呈,关注学生的素养和发展,关注语文的人文性特点,从精神的开拓,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真正领会到语文的内涵。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性;精神;发展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一顿名副其实的“大餐”,它“味道十足,营养丰富”,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它的人文性,致使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出现了语文课的“营养失衡,消化不良”的普遍现象,叫人痛心,令人担忧。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迸发火花,使其成为学生向往的精神乐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学生才能尽情享用,怡情养性,全面发展。
  一、“人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豐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念,获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悟,确立“人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手段。
  二、“人情味”,是语文教学的“土壤”
  有位伟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体察民情、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感受养母情深,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深情,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致橡树》中领悟独立不依的爱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别深情,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
  三、“文学味”,是语文教学的“养料”
  所谓“文学性”,就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仅从理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久而久之,势必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
  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生活味”,是语文教学的“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
  五、“时代味”,是语文教学的“脉搏”
  语文课堂教学应抓住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将课堂与社会、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比如,在上《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神六,神七的发射过程,学生们对将要发射的神八也充满了无限期待,也想到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紧跟时代,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既是一顿丰富的营养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所以语文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点,能力点,得分点,也要关注学生的素养和发展,也要关注语文的人文性特点。从精神的开拓,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会领会到语文所包涵的丰富内涵。
  参考资料:
  [1]《中学语文教学》
  [2]《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DFT-D)研究了O2在Si掺杂石墨烯( Si-Gra)上吸附与活化.研究结果表明:1)与纯净石墨烯相比, Si掺杂极大的增强了石墨烯对O2的吸附能力. O2
对 WNL 4-1 3 -A3型锅炉原设计的三类烟煤改烧次煤进行了设计计算 ,采取了调整煤层厚度、降低引风机风量、增设炉拱、减少炉体漏风等措施 ,使锅炉运行良好 ,热效率提高 The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新农村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保证,档案管理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为了做好档案管理,乡镇档案部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法明确界定,乡镇基层政府对村民自
摘 要:阅读是小学生的基本能力,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 精心设计导入语,抓住学生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分层训练阅读;精讲多读,把阅读让给学生;创设情境,带着感情阅读;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就这样,提升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兵团部分团场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rn团场领导和档案人员对基建档案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够.在新时期,兵团的一些团场对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着人员不到位、经费不到位、管理不
范进和孔乙己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典型形象,他们的遭遇浸透了封建时代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哀,范进的可悲,在于他的精神已被封建科举污染;而孔乙己的可悲,则在于他的性格已在封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高一学习是高中阶段的关键时期,而高一的新生中,怕数学成了一个普通的现象。不少同学都说:高一数学抽象程度高、逻辑推理强,知识难度大。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我们必须根据高一学生实际,对初高分化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  一、心理状态的衔接  初中生活泼好动,在生理、心理等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