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部大开发为职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为此必须更新人才培育观念,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西部经济社会。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职业教育
西部大开发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职业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西部大开发首先是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2000年6月公布的全国96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西部10个省、市、科技区仅有172所,占17.9%。这样的教育和劳动者素质,导致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低转化率和经济发展的低速度。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西部地区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也会连动提高,最缺乏和迫切需要的是他们良好的劳动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教育是我国现行各类教育中培养技术和技能应用型人才、提高广大劳动者劳动素质与职业教育道德素质的主要渠道,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积极寻求、拓宽职业教育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领域,培养大开发所需要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才能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找到了动力。西部大开发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西部大开发对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数量是巨大的,领域是广阔的,时间是长远的,因而也就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2000年1月,国務院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抓好的工作中包括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工作。会后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结合自己的实际,相继制定了开发规划。这些规划虽然各地自有特色和侧重,但共同之处都有需要开辟和拓展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刺激和拉动职业教育特别是西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人事部已经启动了“西部人才开发计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要推动建立西部劳务协作区,培育和发展西部劳动力市场,充分开发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鼓励地方搞“回乡创业工程”;国家社会发展计划委员会组织对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进行调查,确定投资去向,每县1所,每所40-50万元。这表明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正在改善,前景非常乐观。
西部地区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生源西部地区高中以上教育入学率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绝大多数初、高中毕业生在劳动预备制度及其就业准入控制的规范下,必然选择职业教育,这是未来社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中央规划,2010年全国升入高校的学生人数达到同龄人口的15%左右。西部地区不可能在这个比例上再高出多少。以甘肃为例,从1996—1999年连续四年初、高中毕业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接受普通教育的人数,分别为30.28%和22.48%、28.72%和22.26%、29.48%和21.94%、30%和26.8%;到2010年,全省实现“普九”,高校入学率不超过同龄人口的12%,这显然普及不了普通高中。甘肃如此,西部其他省、市,区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现状及“明天”与甘肃大同小异,85%—88%的初、高中毕业生不得不面向职业教育。根据国务院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计委、国家工商局等六部门《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见》,全国城乡要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并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控制,对所有新生劳动力进行一至三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未经必要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一律不得就业。所以,西部普通教育的培养能力和国家的劳动就业制度,为大开发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生源。创造了追求规模、效益的条件。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各层次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促进西部大开发一要把握特性,积极举办各级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要努力创造条件,新办高职院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部分办学水平较高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力量,不断扩大高职招生,形成以高职院校为主体,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为辅助,中等职业学校高职班为补充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框架。要认真吸取中等职业教育长时间不能摆脱传统教育办学模式、导致办学吸引力不强的教训;跳出普通高校“通才”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教育的框框,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定向性、面向地方性、办学的开放性、培养目标的技术性等特点,用全新的观念设置专业,确定培养规格、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建设师资队伍,办出高职特色,为西部大开发培养文化基础高、技术含量高、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强的技术人才。
要加强宏观调控,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任务,对当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发展的重点。西部大开发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也主要依靠中等职业教育培养。西部地区在人才和劳动力资源开发上要重新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加大力度调控中等教育的宏观发展,科学把握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合理比例,遏制职业教育滑坡,切实实行初三和高二分流,引导不准备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接受一定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应加快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改革和改造专业,提高专业档次和质量;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增强对西部大开发和当地大发展的适应能力;走瞄准一项资源、举办一个专业、培养一批人才、开发一种产业、造福一方群众的办学路子,努力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培养劳动素质高、职业道德高尚、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
服务是职业学校的性质所在,树立“服务”意识是市场化经营的思想前提。强化服务意识,首先要把学生视为服务对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也是职业教育“以人为本”教育观的体现。学校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就应当努力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学校的人才培养就要从西部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满足企业和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适销对路的人才,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学校要根据行业或产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设定专业培养方向、能力素质标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教育为经济服务,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将教育融入经济之中,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链节投入市场。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不但要为当地经济服务,而且要为跨区域、跨国界的劳动力流动提供有效的培训服务。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职业教育
西部大开发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职业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西部大开发首先是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2000年6月公布的全国96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西部10个省、市、科技区仅有172所,占17.9%。这样的教育和劳动者素质,导致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低转化率和经济发展的低速度。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西部地区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也会连动提高,最缺乏和迫切需要的是他们良好的劳动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教育是我国现行各类教育中培养技术和技能应用型人才、提高广大劳动者劳动素质与职业教育道德素质的主要渠道,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积极寻求、拓宽职业教育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领域,培养大开发所需要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才能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找到了动力。西部大开发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西部大开发对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数量是巨大的,领域是广阔的,时间是长远的,因而也就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2000年1月,国務院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抓好的工作中包括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工作。会后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结合自己的实际,相继制定了开发规划。这些规划虽然各地自有特色和侧重,但共同之处都有需要开辟和拓展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刺激和拉动职业教育特别是西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人事部已经启动了“西部人才开发计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要推动建立西部劳务协作区,培育和发展西部劳动力市场,充分开发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鼓励地方搞“回乡创业工程”;国家社会发展计划委员会组织对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进行调查,确定投资去向,每县1所,每所40-50万元。这表明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正在改善,前景非常乐观。
西部地区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生源西部地区高中以上教育入学率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绝大多数初、高中毕业生在劳动预备制度及其就业准入控制的规范下,必然选择职业教育,这是未来社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中央规划,2010年全国升入高校的学生人数达到同龄人口的15%左右。西部地区不可能在这个比例上再高出多少。以甘肃为例,从1996—1999年连续四年初、高中毕业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接受普通教育的人数,分别为30.28%和22.48%、28.72%和22.26%、29.48%和21.94%、30%和26.8%;到2010年,全省实现“普九”,高校入学率不超过同龄人口的12%,这显然普及不了普通高中。甘肃如此,西部其他省、市,区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现状及“明天”与甘肃大同小异,85%—88%的初、高中毕业生不得不面向职业教育。根据国务院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计委、国家工商局等六部门《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见》,全国城乡要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并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控制,对所有新生劳动力进行一至三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未经必要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一律不得就业。所以,西部普通教育的培养能力和国家的劳动就业制度,为大开发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生源。创造了追求规模、效益的条件。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各层次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促进西部大开发一要把握特性,积极举办各级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要努力创造条件,新办高职院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部分办学水平较高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力量,不断扩大高职招生,形成以高职院校为主体,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为辅助,中等职业学校高职班为补充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框架。要认真吸取中等职业教育长时间不能摆脱传统教育办学模式、导致办学吸引力不强的教训;跳出普通高校“通才”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教育的框框,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定向性、面向地方性、办学的开放性、培养目标的技术性等特点,用全新的观念设置专业,确定培养规格、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建设师资队伍,办出高职特色,为西部大开发培养文化基础高、技术含量高、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强的技术人才。
要加强宏观调控,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任务,对当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发展的重点。西部大开发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也主要依靠中等职业教育培养。西部地区在人才和劳动力资源开发上要重新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加大力度调控中等教育的宏观发展,科学把握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合理比例,遏制职业教育滑坡,切实实行初三和高二分流,引导不准备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接受一定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应加快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改革和改造专业,提高专业档次和质量;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增强对西部大开发和当地大发展的适应能力;走瞄准一项资源、举办一个专业、培养一批人才、开发一种产业、造福一方群众的办学路子,努力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培养劳动素质高、职业道德高尚、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
服务是职业学校的性质所在,树立“服务”意识是市场化经营的思想前提。强化服务意识,首先要把学生视为服务对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也是职业教育“以人为本”教育观的体现。学校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就应当努力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学校的人才培养就要从西部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满足企业和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适销对路的人才,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学校要根据行业或产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设定专业培养方向、能力素质标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教育为经济服务,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将教育融入经济之中,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链节投入市场。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不但要为当地经济服务,而且要为跨区域、跨国界的劳动力流动提供有效的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