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扩大教育公平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p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李克强强调,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无论是推进教育公平,还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关键还得靠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我国教育发展,当下面临两大任务:一是提高教育质量,二是扩大教育公平。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基本的共识是要推进教育改革,而对于扩大教育公平,还有不少人,包括教育管理者却认为,只需增加教育资源,或者盘活现有资源即可,并不需要改革。以改革扩大教育公平,应该成为基本的共识。
  比如,对于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差异,很多地方的做法主要有,建立“名校集团”,将名校周边的薄弱学校纳入名校集团,贴上名校的校标;实行名校和薄弱学校对口帮扶;推进教师轮换制;实行优质高中名额分配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措施是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可是深入分析却发现,这基本上都是推进公平的表面文章,很难起到均衡的实际效果。拿名校集团来说,把薄弱学校贴上名校分校的校标,就能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众所周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校之内有“重点班”,以及“校中校”,挂牌名校集团,各校的差异并没有缩小,于是只能制造表面的均衡。名校帮扶弱校也是如此,这一做法本身就明确名校和薄弱校不平等的地位,对于缩小校际差异作用有限。而把优质高中的部分招生名额进行分配,想以升学出口来吸引家长、学生选择普通初中,其出发点就很功利——以“升学”前景来选择教育。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只有向改革要成效。具体的改革包括两方面,其一,打破原有的以县乡财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强化省级财政统筹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长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以县乡财政为主,学校投入取决于县乡的财政实力。这直接导致义务教育学校存在巨大的差异。只有实行省级财政统筹,才能尽快缩小地区、城乡的差异。其二,打破原有行政主导的教育拨款方式,建立国家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拨款预算,并监督政府拨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需要增加教育投入,并以均衡为发展教育的首要目标配置资源。但目前,教育拨款的决策权掌握在行政部门,愿不愿意增加投入,怎样拨款,都由行政部门说了算。大家所见的均衡义务教育的措施,大多是不增加教育投入,不改变原有的配置模式的情况下,对现有资源做调配文章,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要增加投入,并转变投入方式,只有實行教育拨款委员会民主决策。这其实要求政府部门交出财权。
  要真正推进高考公平,必须改革高考制度。这就是打破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高校将招生名额分到各省,这是高考成为地方利益,制造地区不公的根源所在。全国重点大学的招生,实行基于统一测试基础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一方面,统一测试保障基本的公平,学校可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方可申请;另一方面,自主招生落实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学生的选择权,尤其是学生的选择权。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大学时,大学的办学必定对受教育者负责,会从提高学校品牌、声誉出发,设置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选择适合本校的考生。如果实行这样的考试招生模式,我国高考也就不再实行按户籍报考的方式,全国各地的考生在任何地方都可报名参加统一测试,并以统一测试成绩去申请大学,大学在录取时,可结合统一测试成绩、学生中学学业成绩、地方教育因素、大学面试考察等因素综合评价、录取,这也就从全国层面实现了任何地方都可报名高考。当下困扰我国教育公平的最大问题之一——异地高考,也就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所以,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扩大教育公平,必须有改革的思维。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年从恢复高考入手抓教育,就是一项改变千百万人命运、深刻影响国家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当前深化教育和科技领域改革,仍然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抓紧推出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重要改革举措,务求取得更大成效。”以此观察当下的教育改革,实行全国重点大学面向全国的自主招生,就是新的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围绕这一改革,将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将促进高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将引导基础教育逐渐摆脱应试教育,还将引导地方政府发展教育观念的深层次转变。只有切实推进教育改革,我国的教育质量才能提高,教育公平才有可能持续扩大。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目标的实现,教育经费的使用与分配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而一些落后地区想支持教育发展很是困难。当代中国的教育投入体系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经费投入需要“体系再造”。  计划体制落后于时代  现行义务教育体系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建起来的。1986年4月,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的实施极大地
教育部在2013年初,就把这一年确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要尽最大努力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此,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一系列制度、措施对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加强监管。在对教育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发现,教育经费划拨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发展。  应体现法定增长要求  生均教育经费,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如某省、某市),政府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制定财政年度预算的依据;同时,也是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嗜铬粒蛋白(CgA)、瘦素(leptin)、脂联素(ADPN)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 6年4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CHF患者(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5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温家宝在201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说。4%的实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开启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新航程。这一目标的实现来之不易,该怎样健全制度,巩固成果,不断扩大教育财政性投入和社会投入的路径?  路径一:财政拨款成经费主渠道  “4%目标的实现,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我国GDP增长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讨消水饮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aSAH-CH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潍坊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住
当教育财政体系主流仍是由省级统筹、县级管理的模式时,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在这一模式下,探索相关改革。改革涉及到教育财政的再分配、支付方式等,虽然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但已经在局部产生了影响,但整个国家层面的教育财政体系再造还任重道远……  浙江长兴、瑞安:教育券的中国试点  2000年11月,时任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局长的熊全龙到美国加州考察,在洛杉矶市罗斯密学区,了解到这里正在发起一项在全州实行教育券制
《教育》旬刊:中国当前的教育财政体系有哪些问题?rn袁连生: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单一.我国教育经费筹措制度是以政府为主,2008年,在总计14501亿元的教育经费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