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地接受知识成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启发式教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取决于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及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是否得当。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的接受知识成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下面我将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谈两点自己的体会:
一、启发式教学要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使数学问题变为生活现实
在课堂教学中从提出问题入手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问,学生答。这时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比较、判断、概括,使之回答问题。这一过程也就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纠正、补充和小结,使问题得到明确的解决。另一种是教师问,教师答。教师作答时应指出所提问题的实质,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解决所提的问题。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下面两种现象。一是问题提的过于简单,学生无须思考就能答出“是”或“不是”。二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或难度较大的问题,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又不作适当的启发、诱导就让学生回答,结果是学生答不出,也产生不了“启发”的效果。
恰当、合理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整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例如,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老师根据学生的零用钱作为信息:“李明带了14元钱,花了6元,剩下8元。”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两条信息提出一个关于分数、百分数的数学问题,就把学生带入了身边的情境中。又如,在进行工程问题教学时“老师留了90道口算题,宋雪完成需要15分钟,赵岩完成需要30分钟。“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提出数学问题。一般学生会简单提问:宋雪每分钟完成多少题?赵岩每分钟完成多少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示:如果宋雪做了10分钟后余下的留给赵岩做,赵岩还需要多少分钟完成?这样可以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这里学生既获得了较系统的知识,又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人们对启发往往有些片面理解,误认为是有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才是启发,其实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不仅仅在于一问一答,而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透彻地分析、理解、领会教学内容。要想恰如其份地用好“启发式”这一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把教学内容的原由讲清楚,并使学生对某些未知的东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并把它当作明显而又合理的结果加以接受。
例如,教学“小李要打一份24000字的稿件,5分钟打了600字。照这样计算,小李打完这份稿件需要多少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讨论分析,找准题中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样,便使学生认识到:工作总量是已知的,要求工作时间,应先求出效力的工作效率。所以这道题的关键是先求小李的工作效率。由于找准了题中的中间问题,也就找到了解题的途径。
又如,教学“刘小华家种黄瓜50平方米,茄子是黄瓜的4/5,种的西红柿是茄子的3/4,问种西红柿多少平方米?”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线段图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从而分析出三个菜地间的关系,找出解题途径。
三、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把调查物品价格、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引入应用题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获取知识,教师进行适时启发、点拨、归纳。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用品出题:“李辉的书包原价32元,现降价25%,学生解答后,可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出题其他组员解答。这样,不仅达到一题多练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北生.教学艺术[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4.
[2]董国华,龚春燕.中小学课程教学艺术[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
[3]季素月.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启发式教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取决于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及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是否得当。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的接受知识成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下面我将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谈两点自己的体会:
一、启发式教学要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使数学问题变为生活现实
在课堂教学中从提出问题入手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问,学生答。这时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比较、判断、概括,使之回答问题。这一过程也就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纠正、补充和小结,使问题得到明确的解决。另一种是教师问,教师答。教师作答时应指出所提问题的实质,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解决所提的问题。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下面两种现象。一是问题提的过于简单,学生无须思考就能答出“是”或“不是”。二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或难度较大的问题,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又不作适当的启发、诱导就让学生回答,结果是学生答不出,也产生不了“启发”的效果。
恰当、合理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整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例如,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老师根据学生的零用钱作为信息:“李明带了14元钱,花了6元,剩下8元。”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两条信息提出一个关于分数、百分数的数学问题,就把学生带入了身边的情境中。又如,在进行工程问题教学时“老师留了90道口算题,宋雪完成需要15分钟,赵岩完成需要30分钟。“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提出数学问题。一般学生会简单提问:宋雪每分钟完成多少题?赵岩每分钟完成多少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示:如果宋雪做了10分钟后余下的留给赵岩做,赵岩还需要多少分钟完成?这样可以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这里学生既获得了较系统的知识,又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人们对启发往往有些片面理解,误认为是有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才是启发,其实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不仅仅在于一问一答,而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透彻地分析、理解、领会教学内容。要想恰如其份地用好“启发式”这一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把教学内容的原由讲清楚,并使学生对某些未知的东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并把它当作明显而又合理的结果加以接受。
例如,教学“小李要打一份24000字的稿件,5分钟打了600字。照这样计算,小李打完这份稿件需要多少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讨论分析,找准题中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样,便使学生认识到:工作总量是已知的,要求工作时间,应先求出效力的工作效率。所以这道题的关键是先求小李的工作效率。由于找准了题中的中间问题,也就找到了解题的途径。
又如,教学“刘小华家种黄瓜50平方米,茄子是黄瓜的4/5,种的西红柿是茄子的3/4,问种西红柿多少平方米?”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线段图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从而分析出三个菜地间的关系,找出解题途径。
三、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把调查物品价格、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引入应用题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获取知识,教师进行适时启发、点拨、归纳。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用品出题:“李辉的书包原价32元,现降价25%,学生解答后,可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出题其他组员解答。这样,不仅达到一题多练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北生.教学艺术[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4.
[2]董国华,龚春燕.中小学课程教学艺术[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
[3]季素月.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