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经试验,春烟-优质稻-莴苣栽培模式比传统的春烟-烟后稻栽培模式增加产值3.42万元/hm2,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分别介绍该种植模式下的春烟、优质稻、莴苣的栽培技术,为该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春烟;优质稻;莴苣;栽培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降雨量1 520 ~2 130mm,年平均气温16.0~20.3℃,全年无霜期248~301d,≥10℃有效积温4 000~5 300℃,有充裕的温、光条件种植烤烟-烟后优质稻-莴苣。长期以来,上杭县烟区一直以烤烟-烟后稻为栽培模式,为增加烟农收入,2006年该县庐丰乡丰济村推广种植春烟-优质稻-莴苣3.3hm2,虽然连续受“珍珠”台风、“5·22”“5·30”“6·8”暴雨的袭击,仍收获烟叶8 413kg,上等烟比例达43.85%,平均单价11.12元,平均春烟产值2.835万元/hm2;优质稻于6月18日播种,7月15日抛栽,10月25日收割,平均产量9t/hm2,产值1.77万元/hm2;莴苣于10月8日播种,10月29日移栽,2007年1月10日收获,平均产量52.5t/hm2,产值3.15万元/hm2。春烟-优质稻-莴苣栽培模式年产值为7.755万元/hm2,比春烟-烟后晚稻栽培模式产值增加3.42万元/hm2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春烟栽培技术
1.1适时播种,培育无病健壮苗
选用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烤烟良种云烟87,于2005年12月上旬播种,采用漂浮育苗,幼苗期隔天通风增氧,成苗期注意炼苗和水、肥管理。当烟苗长至3叶1心到5叶1心时,用剪叶器剪1~2次,每次剪去1/3叶片,促进烟苗生长,培育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叶色清秀、无病虫害的健壮苗。
1.2适时移植,合理密植
2月上旬移植,种植1.65万株/hm2,行距1.1~1.15m,株距0.55m。
1.3地膜覆盖,膜上移栽
2005年12月施石灰1 125kg/hm2 全田70%稻草灌水溶田,待水落干后,按连畦带沟宽1.10~1.15m机耕起垄,垄高30cm以上,并开好边沟和“十”字沟防积水。移栽前15d开条沟施好基肥,覆土后盖膜待栽。条沟深15cm、宽8~10cm,覆土做到畦面饱满,洒水保持畦面湿润,提高盖膜质量,减少杂草的产生。
1.4大田管理
1.4.1科学施肥。中等肥力田施纯氮120~127.5kg/hm2(包括农家肥),N∶P2O5∶K2O=1∶0.8∶2。施4.5t/hm2农家肥 375kg/hm2饼肥 150kg/hm2氧化镁肥 525kg/hm2烟草专用肥作基肥,开沟条施。移栽时用225kg/hm2烟草专用肥配成营养土穴施。移植后15d内视天气情况用少量碳铵加尿素施2~3次。移植后20~25d,追施225kg/hm2硝酸钾和150kg/hm2的烟草专用肥。后期结合烟株长势,在苗期、团棵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和1‰~2‰硼砂溶液,补充钾肥和硼肥,促进烟株平衡营养,增强烟株抗性。
1.4.2合理灌水,以水调肥。移栽时浇足定根水,每株浇水0.5~1kg。栽后保持畦面不见白,畦面见白时灌10cm深的浅沟水,然后让其自然落干。
1.4.3清沟培土。移栽后40d,烟株进入团棵期时进行清沟培土,掀起畦两边地膜,清除沟草,高培土至畦高35cm以上。
1.4.4 适时打顶留叶,化调抑芽。当全田有10%~20%中心花开放时打顶,留有效叶18~20片。打顶后用除芽通或灭芽灵100~120倍液抑芽。
1.4.5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农业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把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水平。花叶病可用菌克毒克、毒消等,在苗期、团棵期、旺长期、打顶期进行喷药防治;青枯病可用农用链霉素、青枯净、青枯灵等防治;黑胫病可用农用链霉素、安克锰锌于团棵期、旺长期灌根防治。地老虎用辛硫磷灌根防治,蚜虫用吡虫啉防治,烟青虫用20%杀灭菊酯防治。
1.4.6成熟采收,科学烘烤。做到下部叶适熟采收,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叶4~6片叶充分成熟后一次带杆采收,按规范烘烤技术要求烘烤,以提高烟叶质量,烘烤后分级待售。
2烟后优质稻栽培技术
2.1选择优质稻组合
选择市场销售好、价格高、适宜当地栽培的生育期适中、抗性强、丰产性好的宜香2292、宜香673等优质稻组合。
2.2培育壮秧
采用湿润育秧,用种量为15kg/hm2。在秧苗扎根立苗前,保持畦面湿润通气;扎根立苗以后,采取浅水勤灌,做到以水调温、调肥、促蘖;晚季稻一叶一心期喷施15%多效唑500倍液(15%多效唑1g 加水500g),培育壮秧。
2.3密植规格
抛栽24~27万丛/hm2,基本苗90~120万苗/hm2。
2.4大田管理
2.4.1 科学施肥。提倡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有机肥占施肥总量的30%以上,氮、磷、钾比例为1∶0.4∶0.8。施纯氮150~165kg/hm2、五氧化二磷60kg/hm2、氧化钾135kg/hm2。施7.5~11.25t/hm2有机肥作基肥;磷肥作基肥一次施下;钾肥分基肥及穗肥2次施入,各占50%;氮肥分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4次施用,比例为4∶3∶2∶1。穗肥增施98%硫酸镁45kg/hm2、20%硫酸锌15kg/hm2等中微量元素,保证各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平衡。抽穗期结合打破口药用2.25kg/hm2磷酸二氢钾对水900kg喷施。叶色明显褪黄的,可再加3.75~6.00kg/hm2尿素混合喷施。
2.4.2合理灌溉。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浅水促蘖,当茎蘖数达到27万个/hm2(约每丛11~12个茎蘖)时开始多次轻搁田,最高苗控制在375万苗/hm2左右,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搁田。孕穗、抽穗、开花期均保持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保持干干湿湿,收割前5~7d断水为宜。
2.4.3病、虫、鼠、草害防治。加强对病虫鼠害的预测预报,合理使用农药,使用低毒、低残留的高效安全农药。稻蓟马可用48%的乐斯本防治,稻瘿蚊可用48%的乐斯本、益舒宝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卷叶螟用锐劲特或乐斯本加配敌敌畏防治,稻飞虱用10%的吡虫啉加48%的乐斯本防治。稻瘟病用三环唑等农药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30%的爱苗在破口前5~7d喷雾,间隔10~14d再喷施1次,不但能防病,还能保持稻株青枝腊秆,叶色青秀。杂草的防除可结合追肥加配25%抛秧灵防除;鼠害选用安全、高效、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敌鼠钠盐防治。
2.4.4收获晒谷。在稻谷成熟度达到90%~95%时及时收获。晒谷做到匀摊勤翻晒,晒至水分14%左右即可。
3莴苣栽培技术
3.1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处理,先将种子用清水浸种10h,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取出,用纱布包好,放在冰箱内的冷藏室中保鲜1d,然后取出盖上湿布保湿,放在15~20℃的环境下,经1~2d催芽至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2整地播种
选地势较高、水源条件好、杂草少、有机质含量高的疏松菜园地或水稻田作苗床,每公顷大田准备75m2苗床,翻犁碎土后苗床施腐熟人粪尿2t/hm2、过磷酸钙133kg/hm2作基肥,精细整地,整成宽1.3m、沟深0.3m的畦。苗床整好后先浇透水,然后进行消毒,每平方米喷5g绿亨一号(恶霉灵),将种子与钙镁磷肥拌匀(50g种子拌500g钙镁磷肥),均匀撒播在苗床内,再盖一层钙镁磷肥,以不露种子为准。播种完成后,沟内灌水,水满不超过畦高的1/3,然后在畦面上直接盖遮阳网遮荫保湿。
3.3苗期管理
播种后4d左右揭去遮阳网。幼苗出土15d后,及时间苗,留苗800~1 000株/m2为宜,去除弱苗、过密苗。间苗后应及时用1.5kg/hm2植物营养素 尿素2.25kg/hm2对水675kg进行根外追肥。
3.4适时定植
当苗龄20~25d、株高8~10cm、开展度3cm×4cm、叶片数4~5片、根系发达、白根数多时,在阴天或傍晚取苗定植,雨天不定植。要带土取苗,避免伤断根系,并去掉老黄叶。每畦种植2行,株行距30cm×35cm,种植5.25万株/hm2左右。
3.5大田整地
选有机质含量丰富、疏松保水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稻田种植,晚稻收获后,齐地割平稻桩,大田撒施有机厩肥15t/hm2、过磷酸钙750kg/hm2、碳酸氢铵450kg/hm2、复合肥300kg/hm2,然后用起垄机起垄,精细整成畦高25~30cm、畦带宽1.2m的畦。要求畦直、沟渠畅通,以利排灌。
3.6大田管理
3.6.1定植。移栽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沟内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活苗。定植后7d内,选壮苗及时补苗,确保大田种植苗数。
3.6.2施肥。定植7~10d幼苗成活后,浇过磷酸钙375kg/hm2、碳酸氢铵375kg/hm2(配水22.5t左右),隔10~15d浇1次,直至团棵期,共浇3~4次;莲座期喷植物营养素或喷0.3%的农用硼砂1次,隔10d再喷1次,防茎杆开裂、空心。
3.6.3水分管理。根据莴苣不同时期需水不同而定,团棵期,见干湿,以免老化或徒长;莲座期适当控制水分;肉质茎形成期要求水分充足,如果缺水,茎棒不仅小,而且头部表皮开裂;团棵期后忌泼浇,以沟灌为主,经常保持畦面干爽。一般在雨后或灌水后结合除草、施肥进行中耕浅培土,定植后15d进行中耕除草培土1次,因莴苣根系密集,不能进行第二次除草及采叶。
3.6.4病虫害防治。莴苣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和菌核病。霜霉病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双福喷雾防治,菌核病用菌脱或70%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软腐病用丰灵或高锰酸钾灌根防治,炭疽病用80%炭疽福美防治,茎腐病可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喷施防治。虫害主要有地老虎和蚜虫。地老虎可用辛硫磷浇灌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类药剂喷施防治,一般连喷2~3次,隔7~10d喷1次。
3.7采收和贮藏
定植后90d左右,心叶与外叶平时或有长度3cm花蕾前采收。齐地平砍,摘除中下部叶片,留住上部顶叶,在常温下茎棒能保鲜3~5d。收获前要查看是否过了使用农药、肥料的安全间隔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春烟;优质稻;莴苣;栽培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降雨量1 520 ~2 130mm,年平均气温16.0~20.3℃,全年无霜期248~301d,≥10℃有效积温4 000~5 300℃,有充裕的温、光条件种植烤烟-烟后优质稻-莴苣。长期以来,上杭县烟区一直以烤烟-烟后稻为栽培模式,为增加烟农收入,2006年该县庐丰乡丰济村推广种植春烟-优质稻-莴苣3.3hm2,虽然连续受“珍珠”台风、“5·22”“5·30”“6·8”暴雨的袭击,仍收获烟叶8 413kg,上等烟比例达43.85%,平均单价11.12元,平均春烟产值2.835万元/hm2;优质稻于6月18日播种,7月15日抛栽,10月25日收割,平均产量9t/hm2,产值1.77万元/hm2;莴苣于10月8日播种,10月29日移栽,2007年1月10日收获,平均产量52.5t/hm2,产值3.15万元/hm2。春烟-优质稻-莴苣栽培模式年产值为7.755万元/hm2,比春烟-烟后晚稻栽培模式产值增加3.42万元/hm2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春烟栽培技术
1.1适时播种,培育无病健壮苗
选用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烤烟良种云烟87,于2005年12月上旬播种,采用漂浮育苗,幼苗期隔天通风增氧,成苗期注意炼苗和水、肥管理。当烟苗长至3叶1心到5叶1心时,用剪叶器剪1~2次,每次剪去1/3叶片,促进烟苗生长,培育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叶色清秀、无病虫害的健壮苗。
1.2适时移植,合理密植
2月上旬移植,种植1.65万株/hm2,行距1.1~1.15m,株距0.55m。
1.3地膜覆盖,膜上移栽
2005年12月施石灰1 125kg/hm2 全田70%稻草灌水溶田,待水落干后,按连畦带沟宽1.10~1.15m机耕起垄,垄高30cm以上,并开好边沟和“十”字沟防积水。移栽前15d开条沟施好基肥,覆土后盖膜待栽。条沟深15cm、宽8~10cm,覆土做到畦面饱满,洒水保持畦面湿润,提高盖膜质量,减少杂草的产生。
1.4大田管理
1.4.1科学施肥。中等肥力田施纯氮120~127.5kg/hm2(包括农家肥),N∶P2O5∶K2O=1∶0.8∶2。施4.5t/hm2农家肥 375kg/hm2饼肥 150kg/hm2氧化镁肥 525kg/hm2烟草专用肥作基肥,开沟条施。移栽时用225kg/hm2烟草专用肥配成营养土穴施。移植后15d内视天气情况用少量碳铵加尿素施2~3次。移植后20~25d,追施225kg/hm2硝酸钾和150kg/hm2的烟草专用肥。后期结合烟株长势,在苗期、团棵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和1‰~2‰硼砂溶液,补充钾肥和硼肥,促进烟株平衡营养,增强烟株抗性。
1.4.2合理灌水,以水调肥。移栽时浇足定根水,每株浇水0.5~1kg。栽后保持畦面不见白,畦面见白时灌10cm深的浅沟水,然后让其自然落干。
1.4.3清沟培土。移栽后40d,烟株进入团棵期时进行清沟培土,掀起畦两边地膜,清除沟草,高培土至畦高35cm以上。
1.4.4 适时打顶留叶,化调抑芽。当全田有10%~20%中心花开放时打顶,留有效叶18~20片。打顶后用除芽通或灭芽灵100~120倍液抑芽。
1.4.5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农业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把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水平。花叶病可用菌克毒克、毒消等,在苗期、团棵期、旺长期、打顶期进行喷药防治;青枯病可用农用链霉素、青枯净、青枯灵等防治;黑胫病可用农用链霉素、安克锰锌于团棵期、旺长期灌根防治。地老虎用辛硫磷灌根防治,蚜虫用吡虫啉防治,烟青虫用20%杀灭菊酯防治。
1.4.6成熟采收,科学烘烤。做到下部叶适熟采收,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叶4~6片叶充分成熟后一次带杆采收,按规范烘烤技术要求烘烤,以提高烟叶质量,烘烤后分级待售。
2烟后优质稻栽培技术
2.1选择优质稻组合
选择市场销售好、价格高、适宜当地栽培的生育期适中、抗性强、丰产性好的宜香2292、宜香673等优质稻组合。
2.2培育壮秧
采用湿润育秧,用种量为15kg/hm2。在秧苗扎根立苗前,保持畦面湿润通气;扎根立苗以后,采取浅水勤灌,做到以水调温、调肥、促蘖;晚季稻一叶一心期喷施15%多效唑500倍液(15%多效唑1g 加水500g),培育壮秧。
2.3密植规格
抛栽24~27万丛/hm2,基本苗90~120万苗/hm2。
2.4大田管理
2.4.1 科学施肥。提倡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有机肥占施肥总量的30%以上,氮、磷、钾比例为1∶0.4∶0.8。施纯氮150~165kg/hm2、五氧化二磷60kg/hm2、氧化钾135kg/hm2。施7.5~11.25t/hm2有机肥作基肥;磷肥作基肥一次施下;钾肥分基肥及穗肥2次施入,各占50%;氮肥分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4次施用,比例为4∶3∶2∶1。穗肥增施98%硫酸镁45kg/hm2、20%硫酸锌15kg/hm2等中微量元素,保证各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平衡。抽穗期结合打破口药用2.25kg/hm2磷酸二氢钾对水900kg喷施。叶色明显褪黄的,可再加3.75~6.00kg/hm2尿素混合喷施。
2.4.2合理灌溉。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浅水促蘖,当茎蘖数达到27万个/hm2(约每丛11~12个茎蘖)时开始多次轻搁田,最高苗控制在375万苗/hm2左右,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搁田。孕穗、抽穗、开花期均保持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保持干干湿湿,收割前5~7d断水为宜。
2.4.3病、虫、鼠、草害防治。加强对病虫鼠害的预测预报,合理使用农药,使用低毒、低残留的高效安全农药。稻蓟马可用48%的乐斯本防治,稻瘿蚊可用48%的乐斯本、益舒宝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卷叶螟用锐劲特或乐斯本加配敌敌畏防治,稻飞虱用10%的吡虫啉加48%的乐斯本防治。稻瘟病用三环唑等农药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30%的爱苗在破口前5~7d喷雾,间隔10~14d再喷施1次,不但能防病,还能保持稻株青枝腊秆,叶色青秀。杂草的防除可结合追肥加配25%抛秧灵防除;鼠害选用安全、高效、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敌鼠钠盐防治。
2.4.4收获晒谷。在稻谷成熟度达到90%~95%时及时收获。晒谷做到匀摊勤翻晒,晒至水分14%左右即可。
3莴苣栽培技术
3.1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处理,先将种子用清水浸种10h,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取出,用纱布包好,放在冰箱内的冷藏室中保鲜1d,然后取出盖上湿布保湿,放在15~20℃的环境下,经1~2d催芽至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2整地播种
选地势较高、水源条件好、杂草少、有机质含量高的疏松菜园地或水稻田作苗床,每公顷大田准备75m2苗床,翻犁碎土后苗床施腐熟人粪尿2t/hm2、过磷酸钙133kg/hm2作基肥,精细整地,整成宽1.3m、沟深0.3m的畦。苗床整好后先浇透水,然后进行消毒,每平方米喷5g绿亨一号(恶霉灵),将种子与钙镁磷肥拌匀(50g种子拌500g钙镁磷肥),均匀撒播在苗床内,再盖一层钙镁磷肥,以不露种子为准。播种完成后,沟内灌水,水满不超过畦高的1/3,然后在畦面上直接盖遮阳网遮荫保湿。
3.3苗期管理
播种后4d左右揭去遮阳网。幼苗出土15d后,及时间苗,留苗800~1 000株/m2为宜,去除弱苗、过密苗。间苗后应及时用1.5kg/hm2植物营养素 尿素2.25kg/hm2对水675kg进行根外追肥。
3.4适时定植
当苗龄20~25d、株高8~10cm、开展度3cm×4cm、叶片数4~5片、根系发达、白根数多时,在阴天或傍晚取苗定植,雨天不定植。要带土取苗,避免伤断根系,并去掉老黄叶。每畦种植2行,株行距30cm×35cm,种植5.25万株/hm2左右。
3.5大田整地
选有机质含量丰富、疏松保水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稻田种植,晚稻收获后,齐地割平稻桩,大田撒施有机厩肥15t/hm2、过磷酸钙750kg/hm2、碳酸氢铵450kg/hm2、复合肥300kg/hm2,然后用起垄机起垄,精细整成畦高25~30cm、畦带宽1.2m的畦。要求畦直、沟渠畅通,以利排灌。
3.6大田管理
3.6.1定植。移栽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沟内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活苗。定植后7d内,选壮苗及时补苗,确保大田种植苗数。
3.6.2施肥。定植7~10d幼苗成活后,浇过磷酸钙375kg/hm2、碳酸氢铵375kg/hm2(配水22.5t左右),隔10~15d浇1次,直至团棵期,共浇3~4次;莲座期喷植物营养素或喷0.3%的农用硼砂1次,隔10d再喷1次,防茎杆开裂、空心。
3.6.3水分管理。根据莴苣不同时期需水不同而定,团棵期,见干湿,以免老化或徒长;莲座期适当控制水分;肉质茎形成期要求水分充足,如果缺水,茎棒不仅小,而且头部表皮开裂;团棵期后忌泼浇,以沟灌为主,经常保持畦面干爽。一般在雨后或灌水后结合除草、施肥进行中耕浅培土,定植后15d进行中耕除草培土1次,因莴苣根系密集,不能进行第二次除草及采叶。
3.6.4病虫害防治。莴苣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和菌核病。霜霉病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双福喷雾防治,菌核病用菌脱或70%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软腐病用丰灵或高锰酸钾灌根防治,炭疽病用80%炭疽福美防治,茎腐病可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喷施防治。虫害主要有地老虎和蚜虫。地老虎可用辛硫磷浇灌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类药剂喷施防治,一般连喷2~3次,隔7~10d喷1次。
3.7采收和贮藏
定植后90d左右,心叶与外叶平时或有长度3cm花蕾前采收。齐地平砍,摘除中下部叶片,留住上部顶叶,在常温下茎棒能保鲜3~5d。收获前要查看是否过了使用农药、肥料的安全间隔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